1.描写灵隐寺的诗句灵隐寺(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方干)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贯休)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贾岛)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 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洒泉子(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綦毋潜)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苏轼)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 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 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松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清风时来惊睡余,遂超羲皇傲几蘧。 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苏轼)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一题闻林夫当徙灵隐寺(苏轼)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従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履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2.西湖灵隐寺 诗句《西湖泛舟入灵隐寺》原文 水天相映淡浟溶,隔水青山无数重。 白鸟背人秋自远,苍烟和树晚来浓。 桐庐道次七里濑,彭蠡湖间五老峰。辍棹迟回比未得,上方精舍动疏钟。 《西湖泛舟入灵隐寺》作者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3.描写“灵隐寺”的诗句有哪些1. 灵隐寺月夜 清代:厉鹗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2. 灵隐寺 唐代: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3.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唐代:綦毋潜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4.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唐代:贾岛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 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5.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 唐代:方干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6.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 唐代:贯休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7. 宿天竺寺,寄灵隐寺僧 唐代:张籍 夜向灵溪息此身,风泉竹露净衣尘。 月明石上堪同宿,那作山南山北人。 8.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 唐代: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乡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9. 题灵隐寺皖公院 唐代:郑巢 山寒叶满衣,孤鹤偶清羸。已在云房老,休为内殿期。 岚昏声磬早,果熟唤猿迟。未得终高论,明朝更别离。 10. 秋夜宿灵隐寺师上人 唐代:张祜 月色荒城外,江声野寺中。贫知交道薄,老信释门空。 露叶凋阶藓,风枝戛井桐。不妨无酒夜,闲话值生公。 11. 题杭州灵隐寺 唐代: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12. 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 唐代:张祜 八十空门子,深山土木骸。片衣闲自衲,单食老长斋。 道性终能遣,人情少不乖。樔枸居上院,薜荔俯层阶。 洗钵前临水,窥门外有柴。朗吟挥竹拂,高楫曳芒鞋。 迸笋斜穿坞,飞泉下喷崖。种花忻土润,拨石虑沙埋。 旧往师招隐,初临我咏怀。何当缘兴玩,更为表新牌。 13. 酒泉子·长忆西山 宋代: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关于灵隐寺的诗句就这么多了。 4.有关灵隐寺的诗句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方干)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贯休)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猕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贾岛)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 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洒泉子(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几行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綦毋潜)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5.西湖灵隐寺 诗句《西湖泛舟入灵隐寺》原文 水天相映淡浟溶,隔水青山无数重。 白鸟背人秋自远,苍烟和树晚来浓。 桐庐道次七里濑,彭蠡湖间五老峰。 辍棹迟回比未得,上方精舍动疏钟。 《西湖泛舟入灵隐寺》作者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 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 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6.灵隐寺 西湖 诗句《西湖泛舟入灵隐寺》原文:水天相映淡浟溶,隔水青山无数重。 白鸟背人秋自远,苍烟和树晚来浓。桐庐道次七里濑,彭蠡湖间五老峰。 辍棹迟回比未得,上方精舍动疏钟。《西湖泛舟入灵隐寺》作者简介: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 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 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7.描写“灵隐寺”的语句有哪些1、走在灵隐寺大雄宝殿的石阶上,感觉到了一种肃穆,一种无与伦比的庄严。 2、只是对佛的一种敬仰,佛的嘴角总是那种似有似无的笑容,仿佛,在嘲笑世人的无知。 3、叹服古人一个“隐”字,把灵隐寺概况的静谧深沉。 4、明代画家沈石田诗云: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 5、一般寺院,前面往往张扬宽敞,炫耀法门的气派。 而灵隐寺隐于群峰环抱的山谷之中,恍如置身于仙灵所隐之地。 6、烟雨过后,这里是一方空灵的净土。 隐居西湖,置身云林。 7、虽然,听不到那种钟鼓齐鸣的声音,但是,还是能感觉到古老的味道,感觉到了那种让人感到惊诧的震撼。 8、灵隐寺,是佛祖定居的地方,是“活佛济公”的寓所。 9、进入灵隐寺要走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两旁全是高高的山,山上全是茂密的参天大树,把灵秀的山峦遮了个严严实实。 山间的空气里透着浓浓的清新,如同置身于天然氧吧,既让人赏心悦目,又让人感到格外舒服。 10、灵隐寺这座千古名刹,它用自己特有的景色吸引着天下游人。 11、灵隐寺中的“灵隐”两字是指当时一个叫慧理的高僧来到杭州,看到如此秀丽的景色认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儿建下了寺院取名“灵隐寺”。 12、在灵隐寺大佛的背面是一座大佛山,佛山上共雕塑着150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形体丰满、栩栩如生的佛像。 好像是全世界的大小之佛听到了佛祖的指令后,都云集到这里聚会似的。 13、灵隐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据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常在冷泉亭上饮宴赋诗。 14、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北高峰山麓飞来峰前,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十刹”之一。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15、到杭州旅游,一看西湖,二看灵隐,灵隐位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可谓“不可不去”。 8.描写西湖的古诗钱 塘 湖 春 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 湖 柳 枝 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 欧阳修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