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题目大全1.白居易的《长相思》是题目还是词牌名?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作者是谁?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是由什么类别的词组成? 4.唐代的诗仙、诗圣分别指谁? 5.“烽火连三月”的后一句是什么? 6.《洛神赋》的作者是谁? 7.杜甫写了几首《梦李白》的诗? 8.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谁? 9.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谁? 10.齐己称谁为自己的“一字师”? 附答案 1.词牌名2.李商隐3.名词4.李白、杜甫5.家书抵万金6.曹植7.两首8.苏轼、辛弃疾9.柳永10.郑谷。 2.初中古诗试题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 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参考答案:BD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 3.求初中古诗选择题20道 急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成语“朝三暮四”源自( )。 A.《老子》 B.《庄子》 C.《列子》 D.《论语》2.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并称“永嘉四灵”的是( )。A.王十朋 翁 卷 徐 玑 赵师秀B.刘 黻 徐 照 翁 卷 徐 玑C.徐 照 翁 卷 徐 玑 赵师秀D.徐 照 谢灵运 徐 玑 赵师秀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礼记》4.“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是( )。A.李 煜 柳 永 B.柳 永 李清照C.李 煜 李商隐 D.李清照 李 煜5.一首词的上阙是:“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首词的词牌是( )。 A.声声慢 B.苏幕遮 C.江城子 D.水调歌头6.《永嘉别张子容》的作者是( )。A.孟浩然 B.李 白 C.贺知章 D.杜 甫7.朱希晦诗句“可怜有月客无酒”中的“客”指的是( )。 A.诗人自己 B.游客 C.家乡亲人 D.漂泊异乡的旅客8.以下对李孝光《大星》一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大星在天小星落”一句,跟乐清童谣中“天上一个星,地下一个人”的说法是一致的B.这首诗曲折反映了作者对战争无可奈何的态度C.这首诗表达诗人主张民族团结的反战态度D.这首诗描写紧张的战争气氛,气势雄豪,语言古朴简洁9.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 )”。 A.咸阳桥 B.洛阳桥 C.咸阳城 D.洛阳城1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登高》C.《蜀相》 D.《天末怀李白》11.“苏门四学士”是( )。 A.黄庭坚 秦 观 张 耒 张 先B.秦 观 张 耒 杨万里 张 先C.黄庭坚 秦 观 晁补之 张 耒D.黄庭坚 晁补之 杨万里 张 先12.以下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C.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对偶)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夸张)13.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 )。 A.汉乐府民歌 B.《古诗十九首》C.永明体诗歌 D.山水田园诗14.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15.《蚕妇》中“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绮”读( )。 A.xǐ B.yǐ C.qǐ D.qī16.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的上句是( )。A.弟子不如师 B.弟子必不如师C.弟子不必不如师 D.弟子无须不如师17.《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 )。 A.杜甫 B.张若虚 C.白居易 D.李白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 )。A.《孟子》 B.《老子》 C.《论语》 D.《尚书》19.律诗的哪两联必须对仗( )。 A.首联和颈联 B.颈联和颔联 C.颔联和尾联 D.首联和尾联20.下列诗作,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清朝乐清高垟人林大椿著有( )。 A.《求是斋诗抄》 B.《垂涕集》 C.《红寇记》D.《刘蒙川年谱》 E.《海澨方言》2.下列是咏叹梅花的句子有(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E.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3.明代著名的诗歌流派有( )。 A.茶陵诗派 B.台阁体 C.公安派D.江西诗派 E.阳湖派4.下列各篇中善于使事用典的有( )。A.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B.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C.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D.陈亮《念奴娇》(危楼还望)E.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5.《庄子》的艺术特色是( )。 A.严密的逻辑推理 B.奇幻诡谲的想象C.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D.细腻逼真的描写E.谐趣和讥刺横生6.下列名句、作者、出处全都正确的有(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B.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E.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论语》是孔子所写B.诗人孟浩然到过乐清C.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是韩愈、柳宗元D.《曹。 4.初中古诗试题如下: 1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2、燕然;3、“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2 江 城 子 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 壮志豪情 别开生面──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 壮志豪情 别样情怀 苏轼于熙宁八年十月(1075年)在密州祭常山回,与同官会猎于铁沟附近,作此词以抒怀。 开端刻画出猎形象,显示豪放气韵。 起句“狂”字统摄全词。“锦帽”两句烘染出田猎气氛,写出猎队武士装束。 一个“卷”字,极写乘马飞驰的勇武气势。 “为报”三句是说,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跟随太守前往打猎,看我象孙郎射虎一样不平凡的身手吧! 下阕“酒酣”三句紧承上文,是自我感情的剖白:太守酒意正浓,心高胆壮,即使鬓边添了几根白发,又有什么要紧吗?“持节”两句,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表现出作者立功边陲的急切心情。 结句抒发壮志豪情,点明词旨。 用典独特 别具一格 “左牵黄,右擎苍”,是说左手牵黄犬,右臂架苍鹰。 典出《梁书·张充传》,张充年少喜好游猎,出猎时“左手臂鹰,右手牵狗”,苏轼暗用其事。 “孙郎”,指孙权。 《三国志·吴志》记载,建安二十三年,“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这里以孙权自况,进一步描画打猎的热烈场面。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出《汉书·冯唐传》,用冯唐赦魏尚事:汉文帝时,云中郡太守魏尚守边有方,战绩卓著,后因上报战果数字有误被削职,郎中署长冯唐谏文帝不应如此对待武臣名将,于是文帝就“令唐持节救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苏轼希望得到重用,以报效国家。 “天狼”,星名。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这里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 北宋屡遭西北少数民族的侵扰,一向关心边防的苏轼,是多么希望驰骋疆场反击侵略者啊! 开拓题材 别开生面 这首词别开生面,上片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片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襟,叙事而抒怀,全词一气贯注。 苏轼用词写习武打猎,借以抒发关心边防的热忱,在题材上和内容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它进一步发展了范仲淹悲壮苍凉的边塞词的精神,为南宋蔚为大观的抗战词开了先河。 而且通过对特定素材的描写以及对抵御外族侵扰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具有一种阳刚之美,与当时笼罩词坛的柳永的词风形成鲜明对照。3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 (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1分,意思正确即可)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4、(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5)、(2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三 破阵子(辛弃疾)山东济南2008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辛。 5.求初中语文知识竞赛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朋 B.人 C.师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 A.《论语》 B.《庄子》 C.《礼记》 3、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而小天下。” A.泰山 B.嵩山 C.黄山 4、《礼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A.足 B.乏 C.困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作者是()。 A.李白 B.苏轼 C.李之仪 7、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A.慎于言B.慎于思 C.慎于行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10、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11、“问君能有几多(),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煜的词句。 A.忧 B.惆 C.愁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的文章。 A.文天祥 B.辛弃疾 C.范仲淹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周敦颐称赞( )的名句。 A.牡丹 B.菊花 C.莲花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王勃 B.李白C.白居易 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A.汉青 B.汗青 C.汗清 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 A.戚戚 B.凄凄 C.泣泣 17、陶渊明的《移居》(其二)中“春秋多佳日”的下句是( )。 A.登高赋新诗 B.闲暇辄相思 C.有酒斟酌之 18、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9、朱熹的《观书有感》中“问渠那得清如许”的下句是()。 A.为有源头泉水来 B.为有活水源头来 C.为有源头活水来 20、成语“朝三暮四”源自()。 A.《老子》 B.《庄子》 C.《列子》 2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的词《如梦令》。 A.李清照 B.陆游 C.辛弃疾 2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下句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也常有 B.千里马不常有,而伯乐常有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3、屈原的《国殇》中“诚既勇兮又以武”的下句是()。 A.终刚强兮不可凌 B.魂魄毅兮为鬼雄 C.身既死兮神以灵 24、李白的《将进酒》中“烹羊宰牛且为乐”的下句是()。 A.人生得意须尽欢 B.斗酒十千恣欢谑 C.会须一饮三百杯 25、陆游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棺”。 A.盍 B.盒 C.阖 2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王维 B.王之涣 C.王勃 2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A.知天命 B.耳顺 C.不惑 28、“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 出自《尉缭子》。 A.制 B.禁 C.境 29、“自古圣贤尽(),何况我辈孤且直!”出自南朝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 A.贫贱 B.贫寒 C.穷贱 30、秋瑾的《满江红》中“四面歌残终破楚”的下句是()。 A.八年风味徒思国 B.八年风味徒思浙C.八年风味徒思乡 3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32、子曰:“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 A.善 B.擅 C.行 33、“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出自()的《少年中国说》。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3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一色”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A.长天 B.长空 C.蓝天 3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登高》 C.《蜀相》 3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词句。 A.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3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出自()的散文。 A.欧阳修 B.范仲淹 C.柳宗元 38、“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A.天地 B.天下 C.天涯 3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 A.高适 B.岑参 C.王昌龄 4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自苏轼的 ()。 A.《江城子》B.《水调歌头》 C.《念奴娇。 6.初中古诗文50首题目1.《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扁鹊见蔡桓公》中,引申出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蔡桓公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来表达对医生的反感。 3.《过故人庄》中,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钱塘湖春行》中,写出莺燕报春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野花与春草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生命感情,突出它们与人的关系的诗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游山西村》中,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话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在《桃花源记》中,与以下两句诗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世外桃源。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描写出片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8.《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西江月》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0.李清照《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第二册 11.《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3.《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5.《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表现挖山艰难和决心坚定的句子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16.《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写居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与人交往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7.《爱莲说》中,点明主旨、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表明作用独爱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8.《观书有感》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清平乐•村居》中,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三册 20.《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1.《论诗》中,常用来赞美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2.《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诗歌竞赛题,要有答案的,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ر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 爷爷高兴地笑了。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1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 1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2)。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20ر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2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2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 (2)花 (3)树叶 2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30ر“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3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8.初中语文竞赛题九、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指的是什么吗?(用三个字概括) 例: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 主心骨 ) ⑴、比喻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的人。 (墙头草 ) ⑵、比喻学识很浅却夸夸其谈的人。( 半瓶水 ) ⑶、比喻目光短浅的人。 ( 井底蛙 ) ⑷、比喻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老黄牛 ) ⑸、比喻不务正业、好吹嘘的人。 ( 二杠子 ) ⑹、比喻没有一点儿学识的人。( 睁眼瞎 ) ⑺、比喻在某一地方仗势欺压人的人。 (地头蛇 ) ⑻、比喻喜好搬弄是非的人。( 长舌妇 ) ⑼、比喻没有主见专会鹦鹉学舌的人。 ( 传声筒 ) ⑽、比喻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同上 ) 二、根据意思写出成语成语改错 1、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一泻千里 ) 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 张皇失措 ) 3、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惟妙惟肖 ) 4、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5、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销声匿迹 ) 6、草木生长,黄莺飞舞。 后用此词来形容江南春天的景色。 (草长莺飞 ) 7、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击节赞赏 ) 8、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日薄西山 ) 9、形容人声喧闹。 (人声鼎沸 ) 10、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马革裹尸 ) 三、古诗词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6、2005年4月, **在北京会见 主席连战时引用了《<论语>六则》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 7、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落花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8、《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的诗句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 9、十二月中旬的一个夜晚,突降大雪。 清晨,当你走出家门,看到绿树枝头挂满的雪花,不由吟诵起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 10、登飞来峰》中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清”哲理的诗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2、东风不与周郎便,_铜雀春深锁二乔 1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英勇精神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15、《黄鹤楼》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6、《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 17、《闲情记趣》中用比喻、夸张手法写蚊子的诗句是(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18、成语“扑朔迷离”的源出句是( 《木兰诗》 )。 19、《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20、《望岳》中最能表达诗人不畏艰险、勇于登攀、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21、《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22、陋室铭》中描写环境优雅、令人神往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23、《观书有感》中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这里的名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24、晏殊的《浣溪沙》中被人们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25、《论诗》中诗人以历史和辩证的眼光看待文学现象的句子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26、《过故人庄》中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描写了优美的田园风光。 27、《论诗》中诗人以历史和辩证的眼光看待文学现象的句子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2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被誉为千古名联。 2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委婉的提出自己的仕途心志的句子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30、《论语》中表明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9.初中古诗习题我需要40新课标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精练100题 【七年级】 1、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 。” 4、《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 。 5、《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 。 6、《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________ _ __,____ 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 , 。 8、《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 9、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 ”。 10、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 , ”。 1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1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13、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14、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15、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16、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说: , 。 17、《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1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 ”19、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 。” 20、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 。” 【八年级】 21、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 。 还有很多 在文件里。 10.急求~(二)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④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C ) A、道德 B、道理 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D、道路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③自然段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排比 。 4、③自然段中“城”、“池”、“兵革”的意思分别是 城墙 、护城河 、兵器装备 。
(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 1、将语段画横线处补充完整。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者也 2、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 温故而知新且 ③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④故人具鸡黍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 A、出入之迂也(出去,指出门)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指国内)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出来) D、水落而石出(露出,出现) 4、本文开头部分提到的六个“生于忧患”的人物分别是舜、傅乐 、管伊吾 、孙叔敖 、和百里奚。 5、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上天使担当天下重任者备受磨难的目的: 苦其心志,劳其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6、翻译: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②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句:① 。 ② 。 (二) 遂率子孙荷担 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 易节,始一返焉。 1、“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说明了(A ) A、运土石的路程之长和工作的艰辛。 B、他们老的老,小的小,行走缓慢。 C、“易”是“容易”之意。 2、“其妻献疑”的目的是( D ) A、为关心丈夫,才不让其移山。 C、不是阴止搬山,是担心自己的丈夫年 B、“献疑”的目的是他认为自己丈夫不可能移山。 D、说明妻子不支持丈夫的事业。 3、杂然相许(B ) A、允许 B、赞同 C、左右 D、大约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 )A、遗腹子 B、遗留 C、阴暗 D、赠给 5、达于汉阴(A ) A、水的南面 B、山的南面 C、阴暗 D、阴凉 6、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君之力”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为不逮己也 C、以刀劈狼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