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年间,阿拉伯出名的人都有谁.非洲是人类的诞生地,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代,阿拉伯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 ,我不知道您说的早年间是过去的什么时间段。 从亚当、夏娃到亚伯拉罕,从伊斯兰教的复兴者穆罕默德到当今的本.拉登都是阿拉伯出名的人物。阿拉伯的名人太多了,我只能选择早年间其中的几位介绍给您。 逊尼派的主要人物“阿布.哈尼法”,什叶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阿里的次子“侯赛因”,比马可波罗更早介绍中国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初稿是由“哲海什雅里”整理写成的,世界文学巨匠伏尔泰.司汤达.拉封丹.薄伽丘.歌德.乔叟等人,都曾"不止一遍"地阅读过《一千零一夜》。北京城最初的设计者元朝的阿拉伯人“也黑迭儿丁”,这里我要说一下"丁"是一个阿拉伯语单词‘笛呢’的音译,即今天回族人常说的‘教门’这个词。 今天的北京天文台是在元朝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最初的设计者有阿拉伯人”扎马鲁丁“,这个‘丁’还是阿拉伯语‘笛呢’,是宗教或信仰的意思。元朝回回炮的主要制造者是”伊斯玛仪“和”阿老瓦丁“,这个”丁“字我已经解释过了。 古代阿拉伯人对文学、历史、地理、诗歌、音乐、天文、历法、数学、几何、医学等等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名人数不胜数,这里我就简单的说了这几个吧。 2.圣经最初是什么文字,由谁翻译过来,什么时候翻译的圣经编撰成书的奇妙 唤起我们对这书的好奇,其中首要的第一件事,就是有关它存在的事实。 任何人研究过有关神话语的历史及其起源,必然对它成书的奇妙震惊不已。 它过去曾是一本书,今天却成为全世界的书,这确实事文学上的奇迹。 因为从没有任何颁令叫人去计划写圣经,也没有任何协议去叫人分工写它。 圣经的形成在世界上事一个奥秘。 逐小逐小的,一部分一部分的、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经由不同的人执笔,并没有任何事前的协议,就出现了经卷的片断及零散的篇幅。其中一个人在阿拉伯写一些,另一个人在叙利亚写一部分,第三个人则写于巴勒斯坦,另一个人则写于希律及意大利。 有些作者早于或迟过其他作者几百年之时间写作,而第一部分经卷的写成时间比最后那位作者出生的时间远超千、百年。 试想,当你随意拿起任何一本书时,对它的形成简直了如指掌。 当人决定写一本书时,十居其九,他会先构思,然后搜集资料,跟着写出来或口述,继而抄录或印出,到最后完成十不过四至六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普遍来说,要完成一本著作,估计需时一至十年。 巨著如吉朋(Gibbon,1737-1794,英国历史家)的《罗马帝国的衰亡》、但尼生(Tennyson,1809-1892,英国桂冠诗人)的诗集等,就需要较长的时间写成。然而,大多数著作都在作者的生存年代内完成。 但这里有一本书,需时至少1500年才写成,它横跨古代世界历史60多个年代。这扩阔了我们对神的观念,刷新了我们对他无限忍耐的看法。 当人类那紧逼、急速,及永无休止的生命不断被狂热的时代所吞噬,他却出奇平静地在旁观看,并让那伟大的书缓慢且寂静地形成。这里一点,那里一滴,就是这样成形。 内容包含历史、预言、诗歌,以及传记。到最后,如同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1383866昔日建圣殿时听不见磐石的声音一样(王上六7),这书也在无声中且完美无瑕地在这充满需要的世界面世。 当摩西离世时,只有五卷书;而当大卫做王时,就多了一些羊皮纸的手稿。一个又一个,有王子,祭司以及先知,贡献有大有小,直至完成全本旧约圣经。 从文学立场,于旧约圣经比较,新约圣经的完成,更是神迹处处。原来犹太人不惯于“写”,如威斯葛主教说,他们受训“主要靠口传”,而且他们不爱好文学工作。 不但如此,他们的师父从来不为发布作品而写作,他们的门徒更从来不会起意为圣经增添额外篇幅。对他们来说,这是可怕的意念。 故此,到耶稣降生50年内,有关新约圣经的记载,可能仍未有任何记录。 由于大能圣灵的超然设计,无需任何协议或共商;由人物描述和书信往来,片断片断地编织起来,完成了新约圣经。 但要谨记,从来没有预先安排这回事。并非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事先一起会商,然后寻得圣灵的带领,马太便负责写耶稣是王,马可写耶稣是仆人,路加写耶稣是人,而约翰则写耶稣是神的儿子!也不是保罗先约会雅各一起商谈及祷告,然后达成协议,由保罗写教义,雅各则写基督信仰的实践。 事实并非如此,那里也无任何痕迹可见。他们只是在受感下单纯地写出,只为了满足当前的需要、或表达热切的期望、或教导一些荣耀的真理;所采用的格式,有书信,有议论文,或是第一手资料的传记等。 由此也形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就是新约圣经。 这书真奇异!它是超凡的,它的形成也是文学上的奇迹。 除非神是这书的作者,否则圣经是不可能成书的。 圣经内容一致的奇妙 另一件事:我们认为这圣经好像一本书。 我们很少想到。它如同一个图书库包含66册,由34个不同的作者,以3种不同的语言,著作不同的主题,并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写成。 一个作者写历史、另一个写传记;一个写神学、一个写诗歌,另一个写预言;有些作者写哲学和法律、有些写家谱和人种学;有些则记述传奇故事和冒险历程。若将这66册以大字体及厚纸分开印行,及独立钉装,真可以有小型图书库的规模!但现在我们却可以手执一本就拥有全部66册,它的体积可小如一本放在小孩手上的袖珍书。 最令人惊奇的就是,这书的不同主题似乎大相径庭,内容也令人费解,这是人性的想法。但既然没有经过事先协议的可能,也没有安排续写的情况(因为首位作者于1500年后的作者,两者在知识上无可比拟,如何衔接?)然而,此书主题虽然繁多,内容却贯彻一致,这实非人力所能及,乃是神——此书作者——的作为,远非我们所能想象。 这书内容的贯彻一致实是神迹。 圣经跨越年代的奇妙 今天仍有此书,是另一个奇妙。 想到此书的年代,实在奇妙。我们若将圣经于其他的书比较,更显出它奇妙非常。 何解? 众所周知,对文学著作来说,时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考验。今天还有人看千多年前写成的书吗?风靡一时的书,几年后往往就被人遗忘了!它们曾经面世,或许带来震撼,但最终也都消声匿迹了。 它们逃不过湮灭无闻的冷酷命运。如今,它们用不着了,影响力也失去了。 有哪本书已具500年历史的书,今天仍为普罗大众所阅读呢?可以肯定,越古老的书,流通价值越少(因很难符合不同种族的人的口味)。 另一件事,要使一本其他民族的书,在自己民族中广泛流传,。 3.阿拉伯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是什么最初指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 阿拉伯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成就的文学之一。她是东方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西方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阿拉伯近代和现代文学则为阿拉伯各国的文学。阿拉伯文学大致分为4个时期。 西方的侵入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在客观上引起了近现代已占上风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与已处于下风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再次撞击。面对西方的挑战,阿拉伯一些有胆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意识到必须进行改革复兴。 走在这场复兴运动前列的是埃及和黎巴嫩。 4.古希腊与阿拉伯的文学成就齐名的原因首先古希腊文学是指古代希腊世界的文学。广义的古希腊文学涵盖了从氏族制希腊社会到希腊化时代的文学,持续时间近1000年。古希腊文学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也是欧洲文学的第一个高峰。 古希腊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特别体现了古代世界的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古希腊时代显赫的英雄行为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深刻的体现。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为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也为人们研究古希腊世界的历史与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古希腊文学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而阿拉伯文学最初指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阿拉伯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成就的文学之一。她是东方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东西方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参照系。阿拉伯近代和现代文学则为阿拉伯各国的文学。阿拉伯文学大致分为4个时期。西方的侵入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在客观上引起了近现代已占上风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与已处于下风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再次撞击。面对西方的挑战,阿拉伯一些有胆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意识到必须进行改革复兴。走在这场复兴运动前列的是埃及和黎巴嫩。 虽然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但它们都对历史、社会和文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都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因此才会将这两种文化齐名,相提而论。 这只是我个人意见,如果没有为你解答请见谅! 5.学姐们急救1. 鲁迅,原名周树人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出生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八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2.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 ,诗人 深受人民的敬仰。 3. 老舍(1899年~1966年),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4.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汉族。祖籍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5.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6. 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我国第一位童话作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笔名叶陶、圣陶、斯提、桂山等。生活在江南水乡——苏州。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之一),散文集《小记十篇》、《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