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诗句1、可以表现出由于时代的不同而改变人的喜好的诗句、例如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这话是范成大在他的范村梅谱一卷中说的,清朝学者又引用过来了,至于离骚里有没有提到梅,笔者也不知道)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自北宋林逋诸人递相矜重‘暗香疏影,半树横枝’之句,作者始别立品题.南宋以来,遂以咏梅为诗家一大公案.江湖诗人,无论爱梅与否,无不借梅以自重.凡别号及斋馆之名,多带‘梅‘字,以求附於雅人.”这是清朝《四库提要》里卷167《梅花字字香提要》中的评述.不过很抱歉,这不是诗句.不过笔者认为阁下举得那个例子,也不算诗句,所以就斗胆写了.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莲】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看著余芳少,无人问的中.很抱歉,这是首五言律诗.【咏白莲(其二)】 唐·皮日休 细嗅深看暗断肠,从今无意爱红芳.折来只合琼为客,把种应须玉甃塘.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秋莲】 元·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南轩盆植重台莲移种池】 宋·梅尧臣 彤云赤雾生绿房,朝霞变蕊朱粉光.白玉入泥不满盎,羽盖裹露明目口.浊水一石乱蛙龟,凿池五丈如斗方.萍根科斗得自在,荷芰明年出水央.咏物诗对于所咏之物的特点都写得很明显,我想,阁下必定有自己的见解.此处笔者便不再多说.。 2.关于时代的诗句时代 艾青 我站立在低矮的屋檐下 出神地望着蛮野的山岗 和高远空阔的天空, 很久很久心里像感受了什么奇迹, 我看见一个闪光的东西 它像太阳一样鼓舞我的心, 在天边带着沉重的轰响, 带着暴风雨似的狂啸, 隆隆滚辗而来…… 我向它神往而又欢呼! ‘ 当我听见从阴云压着的雪山的那面 传来了不平的道路上巨轮颠簸的轧响 像那些奔赴婚扎的新郎 ——纵然我知道由它所带给我的 并不是节日的狂欢 和什么杂耍场上的哄笑 却是比一千个屠场更残酷的景象, 而我却依然奔向它 带着一个生命所能发挥的热情。 我不是弱者——我不会沾沾自喜, 我不是自己能安慰或欺骗自己的人 我不满足那世界曾经给过我的 ——无论是荣誉,无论是耻辱 也无论是阴沉沉的注视和黑夜似的仇恨 以及人们的目光因它而闪耀的幸福 我在你们不知道的地方感到空虚 给我生活的世界 我永远伸张着两臂 我要求攀登高山 我要求横跨大海 我要迎接更高的赞扬,更大的毁谤 更不可解的怨,和更致命的打击—— 都为了我想从时间的深沟里升腾起来…… 没有了个人的痛苦会比我更甚的—— 我忠实于时代,献身于时代,而我却沉默着 不甘心地,像一个被俘虏的囚徒 在押送到刑场之前沉默着 我沉默着,为了没有足够响亮的语言 像初夏的雷霆滚过阴云密布的天空 舒发我的激情于我的狂暴的呼喊 奉献给那使我如此兴奋如此惊喜的东西 我爱它胜过我曾经爱过的一切 为了它的到来,我愿意交付出我的生命 交付给它从我的内体直到我的灵魂 我在它的前面显得如此卑檄 甚至想仰卧在地面上 让它的脚像马路一样踩过我的胸膛 3.有关修改作文的诗句,写作文要反复修改,形容反复修改作文的名言或1、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典出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2、下笔欲生风,磨砻日有功。推敲诗益炼,骈俪语尤工。楼钥《蒋慈溪挽词》。 译文:想要下笔的时候像风一样,就要每日磨练。推敲使诗句精益,伉俪俊秀,工整。 3、“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着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从此,曹雪芹过着困顿生活。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4、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何其芳 寓意就是告诉我们,不断修改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5、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列夫托尔斯泰 寓意告诉我们,凡事不能急于求成,沉着冷静、寻寻渐进、精益求精。 4.与转变作风有关的名言诗词法·巴尔扎克] 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 查看 [富兰克林]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 查看 [拉蒙纳斯] 良心是公正廉洁的法官 查看 [林逋]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查看 [书摘] 贪污者,必以廉洁者为不是;趋竟者,必以恬静者为不是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 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法.安格尔 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 身的物质利益。——法.居里夫人 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俄.车尔厄雪夫斯基 不贪为宝。——左丘明 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柳宗元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 إ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老百姓)话短长。——于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白居易 嗜欲之原灭,廉正之心生。——刘向 إ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إ 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徐特立 إ 廉者不求非其有。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刘向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 ,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美.爱因斯坦 إ 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法.巴尔扎克 勤廉者平安一世,贪婪者自毁一生. 根深,狂风拔不起;心正,邪恶攻不破. 学苏琼,置瓜梁上,誉声传万代; 效王翱,封珠宛然,美名照千年. 用人要公正,做人要身正,作风要清正,为官要廉政. 贪如水,不遏则自溺;欲如火,不禁则自焚. 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 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廉洁如水,来不得半点污染; 奉公如蚕,吐不完一身正气. 处逆境时要明志,立顺境中要拒腐. 爱国奉献明礼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崇勤尚俭持家敬桑梓,倡廉奉洁治国顺天下. 廉而正,生命如垒石积山让后人景仰; 贪亦邪,行为似蝼蚁蛀堤为世人唾讽. 廉,取所当取,不义之财分文不取; 公,用所当用,人民权力绝不滥用. 惟俭可以生廉,惟廉可以助俭. 5.有关修改诗句的故事 要好的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击节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突然,他想到了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带到韩愈面前。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还是敲字好。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敲门,动静相见,这个情景是很美的。”于是“推”字改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 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是不言而明了吧。炼字,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妨把它看作写作后的修改。我们同学写作文时不注意修改,总是喜欢“一气呵成”,然后万事大吉。这不是一种好的作文习惯。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真的应该向古人学学这方面的工夫。当然,我们大可不必“捻断数茎须”,但是文章写成后必要的修改还是很有必要的。 6.关于人改变诗句崔护--《题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代悲白头翁 年代:【唐】 作者:【刘希夷】 体裁:【乐府】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淘先流。(李清照 《武陵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