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大唐诗人往事杜甫

1.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生平

杜甫作为我国唐代年间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他一生坎坷,虽然出生北方的富裕士家,但经历了盛唐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社会动荡,政权不稳,他一心报国却没有门路,心系百姓却流离战乱,中年仕途不顺,老年病无所依,留下了许许多多忧国忧民的诗文,感动了世世代代后人。

1、人生经历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很不错,家境优越富足,家族文化气息浓厚,自小就在文学诗歌方面深有天赋,且为人勤奋创作,据悉他私底下的习作能足足装满一麻袋。

杜甫早年间也如李白般纵情四海,十几二十岁时到处游历,也是在此期间与李白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杜甫对李白甚是崇敬,即使在两人分离后,杜甫也还是常常在诗文中提及这位年长的大诗人。 此后,杜甫在官场沉浮,仕途非常坎坷,始终未能得志,生活十分清苦。

当时由于宰相李林甫排斥贤士,因此杜甫无论参加科考或者转投权贵之门均无果,后来即便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也未能得到一官半职。他的小儿子也在那个时候饿死了,后被授予一个无用小职,国家爆发战争,杜甫也就四处漂泊,躲避战乱,在友人们在帮助下,暂居于成都草堂。

此后严武的职位调动,杜甫一家也随之流离,最终严武去世后,杜甫也就没了依靠,生活得很艰辛。大历三年,由于倍思乡,杜甫踏上归乡的渡船,可惜生活艰险,社会动荡,最后病死在一条小船上,享年59岁。

2、杜甫的号 “号”字在古代实在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们热衷于别号的称呼,尤其是深有学识的大家,一个人的名号除了含有自己内心的寓意之外,还与个人的经历有关。例如著名伟大爱国诗人杜甫这样的忧国忧民之人,除了他自取的一个审视夺度的号之后,后人还给他加上了不少尊称名号。

据历史资料了解,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这一自号源自于其曾居住在古长安城南的少陵,而根据史料显示,大多数诗人世家都喜欢将曾经居住过的地名改之为号,大概都有一份眷恋之情,特别是杜甫,对于长安城,对于大唐和百姓,始终忧国忧民的他难免对这片土地爱之恋之,所以自称为少陵野老,世人则称之为杜少陵。 因为杜甫生在大唐由盛转衰的特殊历史阶段,恰逢乱世,后生不得不颠肺流离,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定居在天府之国四川,此时在友人的帮助下,他在成都郊外建起一座草堂,这段时期是他创作产量极高的阶段,也被成为杜草堂。

唐肃宗时期,杜甫任职左拾遗,后来因社会动荡流入蜀地,在严武的推荐下,他担任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占领着具足轻重的地位,一生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其诗作更被誉为“诗史”,从后人给他的誉称中可以看出他无疑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3、杜甫代表作 杜甫为现实主义诗人,其所写之诗最大的特点便是能够很好的将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密切结合,使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得到高度统一,他早年的诗歌多为伟大抱负,在他漫游时期,诗歌多表现放荡不羁狂傲的一面,有内心宏伟之志也有山河雄伟之象。

在杜甫客居长安期间和经历“安史之乱”时期,诗歌多为表现仕途不顺、动荡年代的社会全貌,深刻的反映了现实的同时也通过独特的方式表达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杜甫的代表作也在这期间产生,不仅使用独特的创作风格,而且很好的表达情感,使人产生共鸣,在文学造诣上达到一个新高度。

其中“三吏”、“三别”是杜甫看到人民不仅要忍受战争的残酷还要受到统治者的压迫,其中感受他们所受的苦难所写的,分别是《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成为著名的诗集。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杜甫心系国家兴亡,满腔愤怒之情通过《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诗爆发悲愤之情。

在杜甫回乡探望,心系家人也有几篇很具代表的著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都表现了杜甫在旅途所经历的悲苦之事还有见家庭贫困的现状以此表达对当时局势的见解和无奈。 杜甫生平作诗一千五百多首,是唐代诗人中流传下来的诗最多的,其中不乏名垂千古的佳作,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由于其中年所作诗歌风格大多沉郁忧虑,心系国民,且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因此他的诗被称作“诗史”。其中尤为著名的是他的三吏三别,流传甚广,意味深长。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六首诗作,其中三吏是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而三别则分别是《新婚别》、《无家别》、以及《垂老别》,在这几部作品中,杜甫深刻地表达出了民生疾苦以及自己身处乱世中漂离游荡的孤寂,流露了诗人对于在战乱中饱受摧残的人民百姓的同情与痛心。 这“三吏三别”系列组诗将杜甫的爱国衷诚表现得淋漓尽致,一颗渴望和平以及关怀百姓的心,直至如今还深深地感染着后人。

2.唐代诗人杜甫李白王维嗯王维恩杜甫杜牧

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1-3]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望采纳^_^

3.唐代诗人杜甫写的古诗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源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道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