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费罗斯特的代表诗歌

1.费罗斯特的诗,要3首

雪 夜 林 边 小 立

罗伯特·费罗斯特

我想我认识树林的主人

他家住在林边的农村;

他不会看见我暂停此地,

欣赏他披上雪装的树林。

我的小马准抱着个疑团:

干嘛停在这儿,不见人烟,

在一年中最黑的晚上,

停在树林和冰湖之间。

它摇了摇颈上的铃铎,

想问问主人有没有弄错。

除此之外唯一的声音

是风飘绒雪轻轻拂过。

树林真可爱,既深又黑,

但我有许多诺言不能违背,

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

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

鸟儿喜欢什么 费罗斯特

当我沿向上的山路

慢悠悠信步回家

一只小鸟一阵啼鸣

仿佛是请求我留下

我停下脚步转过身子

而要是我当时不转身

我就不会看见西天

像活一样燃烧的云彩

所以当我重新上路后

又听见它防声啼鸣

我处于对它的敬重

又满怀希望转身

晚霞!----而在山下

在黑沉沉的山谷里

一点火星般的光亮

一切都显得平淡无奇

而不是它不肯闭嘴

而是一遍一遍地呼唤

那我肯定早已离去

因晚霞早已消散

我把它留在荒野

去采集天上的星星

我不知我能否知道

鸟儿会喜欢什么

2.要美国诗人费罗斯特的资料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

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的诗歌最初未在美国引起注意,1912年举家迁往英国定居后,继续写诗,受到英国一些诗人和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的支持与鼓励,出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1913)和《波士顿以北》(1914),得到好评,并引起美国诗歌界的注意。1915年回到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农场。

他的诗名日盛,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几所著名的大学中任教师、驻校诗人与诗歌顾问。他晚年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

在他75岁和85岁诞辰时,美国参议院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

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

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

《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价值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

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十四行体的各种变体,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弗罗斯特的著名诗集还有《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去的溪流》(1928)、《又一片牧场》(1936)等。

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以后仍陆续有新作发表。弗罗斯特也常被称为“过渡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弗罗斯特的诗歌备受喜爱,原因之一是他的诗风朴实无华,未受过多少学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当许多诗人热衷于搞诗歌试验时,他却坚持使用日常语言,描写自己观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并从中发掘出独特的智慧和哲理,描写上则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能让人常读常新。

目前,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英语文学研究生罗伯特·斯蒂灵发现了一首从未发表过的弗罗斯特诗作,题为《家中的战争断想》(War Thoughts at Home)。在一封写于1947年的信件中,弗罗斯特向友人弗雷德里希·梅尔彻Frederic Melcher)提到了这首诗,后者是行业杂志《出版人周刊》的创办人。

弗罗斯特在信中说这首诗没有发表,而是手抄在一本《波士顿之北》(弗罗斯特出版的第二部诗作)上。读到这封信之后,斯蒂灵就开始了搜寻工作,最终在学校图书馆里找到了这本书,弗罗斯特抄在书里的诗也因此面世。

这首诗作于1918年,是弗罗斯特为在法国战场上阵亡的英国诗人爱德华·托马斯(EdwardThomas,1878-1917)写的。诗的内容是一名士兵的妻子看到几只蓝松鸦在自家窗外打斗,由此想到了法国战场上的士兵。

一战初期,弗罗斯特曾在英国居留,由此与托马斯成了朋友。托马斯在前线阵亡的时候,身边还带着一本弗罗斯特的《山洼》(MountainInterval)。

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在诗歌的形式上,弗罗斯特走出了一条与20世纪多数诗人迥然不同的道路。他并没有标新立异,企图尝试诗歌形式的改革,而是继承传统,满足于用旧形式表达新内容。

他喜欢用浅显易懂的口语,语气平缓、冷静,采用人们熟悉的韵律。他的诗一般都遵从了传统的韵律形式,比如押韵的双行体、三行体、四行体、十四行体都写的相当出色。

弗罗斯特很少写自由诗,他曾说过,诗歌如不讲韵律,就像打网球不设拦网一样。他对抑扬格似乎情有独钟,他曾说:“对英语诗歌而言,抑扬格和稍加变化的抑扬格是唯一自然的韵律。”

的确,英诗四个主要音步——抑扬格、抑抑扬格、扬抑格、和扬抑抑格——中,抑扬格是迄今英诗中最常见的音步,从而也被称为最自然的韵律,即一个弱读音节后跟一个重读音节。用这种音步写就的诗行,其节奏鲜明而又持续平缓、畅如流水,更适于表现田园风光恬静素淡的美,也难怪弗罗斯特在几个传统音步韵律中偏爱抑扬格。

他写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去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正因为他长于用具体的事物说抽象的概念,所以他的诗就易为读者接受和了解!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和The Road Not Taken正是明显的例子!难怪这两首诗一直在最受欢迎的一百首英文诗歌里高占前十名!前者更是一直都持续很久都维持在第一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费罗斯特。

3.费罗斯特的诗主要以什么为题材

弗罗斯特的诗可分为两大类:抒情短诗和戏剧性较强的叙事诗,两者都脍炙人口。

弗罗斯特的抒情诗主要描写了大自然和农民,尤其是新英格兰的景色和北方的农民。这些诗形象而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受各层次读者的欢迎。

他的叙事诗一般都格调低沉,体现了诗人思想和性格中阴郁的一面。弗罗斯特的世界观是比较复杂的,他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善与恶的混合体。

因此,他的诗一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和自然对人类的恩惠,另一方面也写了其破坏力以及给人类带来的不幸和灾难。弗罗斯特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

这既是弗罗斯特的艺术追求,也是他事业成功的秘密所在。 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

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

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

《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价值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

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十四行体的各种变体,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4.罗伯特弗罗斯特是哪个派别的代表人物

1、弗罗斯特曾走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又因他处于传统和现代流派诗歌的交替时期,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

2、人物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19世纪的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相比之下,却较少具有现代派气息。他曾赢得4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只是在他的下半生才赢得大众对其诗歌作品的承认。在此后的年代中,他树立起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形象。

3、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有《诗歌选集》、《一棵作证的树》、《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林间空地》和诗剧《理智的假面具》 、《慈悲的假面具》、《诗歌全集》。

5.罗伯特·费罗斯特87岁时,在林肯总理的就职典礼上朗诵的诗歌是什么

1961年1月20日,罗伯特·费罗斯特在肯尼迪就职典礼上原本想读他的诗《奉献》(Dedication),这是为当时的场合而写的,但由于阳光的照射而读不到这首诗,所以他改为从记忆中直接背诵他的诗《献礼》(The Gift Outright)。

《献礼》是费罗斯特1936年创作的诗歌。

The Gift

Outright(原文)

The land was ours before we

were the land's.

She was our land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Before we were

her people. She was ours

In Massachusetts, in Virginia,

But we were

England's, still colonials,

Possessing what we still were unpossessed

by,

Possessed by what we now no more possessed.

Something we were

withholding made us weak

Until we found out that it was ourselves

We were

withholding from our land of living,

And forthwith found salvation in

surrender.

Such as we were we gave ourselves outright

(The deed of gift

was many deeds of war)

To the land vaguely realizing westward,

But still

unstoried, artless, unenhanced,

Such as she was, such as she would

become

【翻译】

斯是家园

乃为故土

这片属于我们的土地

历经一百余年

在成为她的人民之前

她就属于我们

在马萨诸塞,在佛吉尼亚

可是她却隶属英国

至今沦为殖民地

占有我们尚不为之占有的

被已不再占有的所占有

我们所保留的使我们虚弱

直到我们发现正是我们自己

拒绝给与我们生活的土地

于是马上发现在解除中得以拯救

就像我们将自己彻底地奉献

(献礼于无数的战争)

现在模糊的疆土正不断地向西

但却未能载入史册

只以自然的方式拓展

昔如此

未来仍将如此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