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俭以养德的诗歌

1."品读经典,修身养德"诗歌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奉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

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大节小节廉字为节。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

唯德唯廉唯实,尽心尽职尽力。心底无私天地宽,一生一世不翻船。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世路无知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反腐莫伦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牢记宗旨,永葆本色。名节重泰山,正道是清廉。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身有正气,不言自咸。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廉洁自律心无病,求真务实业有成。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

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名利地位皆为身外之物,品格事业才是立身之本。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兴廉正之风,树浩然正气。

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贵。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蚁穴失察必崩大坝,小贿不拘定成巨贪。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公以至仁,正以尽义,廉以树威,明以立信。

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

宁以正气清贫谈笑,勿以名利金钱折腰。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贤能兴家,廉可避祸。

养心莫善于寡欲。

2.关于勤俭的古诗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3.勤俭节约古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属于积极向上的诗吗

是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更为通俗一点就是:

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相关出处折叠编辑本段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注释

慆慢:怠慢。励精:奋发向上。

接世:接触社会

夫:句首发语词,用于引起下文的议论,无实意。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

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去:消磨。

穷庐:贫寒的房屋。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

枯落:落魄。

险躁:冒险,暴躁。治信:“治”通“冶”,陶冶性情。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目的。致,到达。远,此指高尚的思想境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