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苏轼写海南的诗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到达惠州后,更觉得惠州风物,确实名不虚传: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他每到一地,都会对那里产生深厚的感情。 苏轼在惠州先后住过三个地方:合江楼、嘉皊寺、白鹤峰。 他在《迁居》诗序中说: 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居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皊 寺。2年3月19日,复迁于合江楼。3年4月20日得归于嘉皊寺。时方卜筑白鹤峰之上,新居成,庶几其少安乎? 《迁居》诗写道: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 去年家水西,湿面青雨细。 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 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 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 苏轼初到惠州住在合江楼,即惠州东门楼。楼位于东江、西江汇合处,海山葱胧,江流环抱,秋风初凉,百鸟合鸣,有如仙境。他在《寓居合江楼》诗中说: 海山葱胧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苏轼在这里住了不久,就迁居嘉皊寺松风亭。苏轼以前赴黄州贬所,经过湖北麻城的春风岭,遇上梅花盛开。这次贬官惠州,住在嘉皊寺松风亭又遇上梅花盛开。苏轼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中写道: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谯雨愁黄昏。 苏轼贬官惠州,一住又是几年,他深感“中原北望无归日”,就开始作长远打算。他在白鹤峰买了几亩地,筑屋二十来间,凿井四十来尺深,并栽上各种果木。他对果木树秧的要求是不大不小,太大不易栽活,太小又怕等不到果木成林,自己就死了。 苏轼在惠州期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安闲自在的。“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再韵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这是在赏梅:“烂煮葵羹斟桂醑(美酒),风流可惜在蛮村。”(《新酿桂酒》)——这是在酿酒;“初日下照,潜鳞俯见。意钓忘鱼,乐此竿线。”(《江郊》)——这是在垂钓。苏轼偶尔也曾访僧会友,惠州太守詹范对苏轼很好,曾携酒拜访苏轼,可能还在经济上帮助过他:“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尚叨地主恩。”(《新酿桂酒》)又说:“欲求公瑾一穂米,试满庄生五石樽。”(《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循州(今广东龙川)太守周彦质也曾在经济上帮助过苏轼:“未敢扣门求夜话,时叼送米续晨炊。知君清俸难多辍,且觅黄精与疗饥。”(《答周循州》)苏轼在惠州期间,他的表兄程正辅为广州提刑,曾到惠州看望他:“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人言得汉吏,天遣活楚囚。惠然再过我,乐哉十日留。”(《闻正辅兄将至,以诗迎之》)在程正辅到达惠州后,他们曾一起游白云山、香积寺等名胜。总的来说,苏轼在惠州还过得不错:“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答陈季常》) 2.关于苏轼写海南的诗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到达惠州后,更觉得惠州风物,确实名不虚传: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他每到一地,都会对那里产生深厚的感情。 苏轼在惠州先后住过三个地方:合江楼、嘉皊寺、白鹤峰。 他在《迁居》诗序中说: 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居合江楼。 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皊 寺。2年3月19日,复迁于合江楼。 3年4月20日得归于嘉皊寺。时方卜筑白鹤峰之上,新居成,庶几其少安乎? 《迁居》诗写道: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 去年家水西,湿面青雨细。 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 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 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 苏轼初到惠州住在合江楼,即惠州东门楼。楼位于东江、西江汇合处,海山葱胧,江流环抱,秋风初凉,百鸟合鸣,有如仙境。 他在《寓居合江楼》诗中说: 海山葱胧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苏轼在这里住了不久,就迁居嘉皊寺松风亭。苏轼以前赴黄州贬所,经过湖北麻城的春风岭,遇上梅花盛开。 这次贬官惠州,住在嘉皊寺松风亭又遇上梅花盛开。苏轼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中写道: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谯雨愁黄昏。 苏轼贬官惠州,一住又是几年,他深感“中原北望无归日”,就开始作长远打算。 他在白鹤峰买了几亩地,筑屋二十来间,凿井四十来尺深,并栽上各种果木。他对果木树秧的要求是不大不小,太大不易栽活,太小又怕等不到果木成林,自己就死了。 苏轼在惠州期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安闲自在的。“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再韵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这是在赏梅:“烂煮葵羹斟桂醑(美酒),风流可惜在蛮村。” (《新酿桂酒》)——这是在酿酒;“初日下照,潜鳞俯见。意钓忘鱼,乐此竿线。” (《江郊》)——这是在垂钓。苏轼偶尔也曾访僧会友,惠州太守詹范对苏轼很好,曾携酒拜访苏轼,可能还在经济上帮助过他:“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尚叨地主恩。” (《新酿桂酒》)又说:“欲求公瑾一穂米,试满庄生五石樽。”(《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循州(今广东龙川)太守周彦质也曾在经济上帮助过苏轼:“未敢扣门求夜话,时叼送米续晨炊。 知君清俸难多辍,且觅黄精与疗饥。”(《答周循州》)苏轼在惠州期间,他的表兄程正辅为广州提刑,曾到惠州看望他:“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 ……人言得汉吏,天遣活楚囚。惠然再过我,乐哉十日留。” (《闻正辅兄将至,以诗迎之》)在程正辅到达惠州后,他们曾一起游白云山、香积寺等名胜。总的来说,苏轼在惠州还过得不错:“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 (《答陈季常》)。 3.描写“海南岛”的诗句有哪些1. 仅从乾道岁,重创越王台。粉榜犹余墨,丹楹已上煤。旧游人欲厌。今日我方来。老范碑无恙,从头读一回。——《中元日登越王台望海南二首》曾丰 2.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有所思》两汉乐府 3. 炎徼行应尽,回瞻乡路遥。珠厓天外郡,铜柱海南标。日夜清明少,春冬雾雨饶。身经大火热,颜入瘴江消。触影含沙怒,逢人女草摇。露浓看菌湿,风飓觉船飘。直御魑将魅,宁论鸱与鸮。虞翻思报国,许靖愿归朝。绿树秦京道,青云洛水桥。故园长在目,魂去不须招。——《早发韶州》宋之问 4. 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 绛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减字木兰花·海南奇宝》苏轼 5. 画破青山路一条,走鞭飞盖去何遥。碍天岩树春先冷,锁院溪云昼不销。霅上茗芽因客煮,海南沈屑为斋烧。谁能学得空门士,冷却心灰守寂寥。——《寄富洋院禅者》 郑良士 6. 玉京岩、龙香海南来,霓裳月中传。有六朝图画,朝朝琼树,步步金莲。明灭重帘画烛,几处锁婵娟。尘暗秦王女,秋扇年年。一枕繁华梦觉,问故家桃李,何许争妍。便牛羊丘陇,百草动荒烟。更谁知、昭阳旧事,似天教、通德见伶玄。春风老、拥鬟颦黛,寂寞灯前。——《八声甘州·玉京岩》元好问 7. 书卷纷纷杂药囊,拥衾时炷海南香。衰迟自笑壮心在,喜听北风吹雪床。——《雪夜》陆游 8. 庭院萧条秋意深,铜炉一炷海南沉。幽人听尽芭蕉雨,独与青灯话此心。——《雨夜》陆游 9. 阁下大书三姓字,海南惟见两翁还。——《句》 胡咏 10. 波斯捧出海南香,白眼昆仑与论量。贾客不谙弹舌语,只看两个鼻头长。——《颂古十首》释端裕 4.苏轼在琼州写过的诗句《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 宋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澄迈通潮阁》二首 宋 苏轼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海南万里真吾乡 苏轼 九疑联绵属衡湘, 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 落月未落江苍茫。 幽人抚枕坐叹息, 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 白发红颊如君长。 天其以我为箕子, 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地舆志, 海南万里真吾乡。咏景诗 和拟古 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 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 芋魁偏可饱,无肉亦溪伤。 东坡先生在儋州的传说故事 椰子冠 苏东坡来到儋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随着对环境的逐步适应,与当地黎汉百姓来往的日趋密切,他那洒脱达观、入乡随俗的情怀便常显露出来。 有时,他载着乌角巾,在江边桥旁,送夕阳,迎素月;有时,他用桄榔叶编成帽子,罩在头上,悠然自得。更有趣的是,他还拿椰子壳请别人加工成“椰子冠”呢。 一天,苏东坡顶着“椰子冠”出门上市。路人看见苏东坡这副模样,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询问东坡戴的是什么帽?是怎么制作的?苏东坡望着四周围观的人群,心想:不回答是难于解围了,于是抿嘴带笑,摇头晃脑,吟诗道: 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在场的人们听了,似懂非懂,频频点头。 后来,随苏东坡居儋的小儿苏过模仿制作了一顶“椰子冠”,寄给当时谪居广东雷州的叔叔苏辙。苏辙收到侄儿从海南寄来的这一特别礼物,格外高兴,立即写了一首《过侄寄椰冠》诗,表达自己“垂空旋取海棕子(椰子),束发装成老法师”的心境。 后来,一些士大夫也仿效制作“桶高檐短”帽,美其名曰:“东坡帽”。椰子冠 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着短 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