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中华文化的善和美为主题的古文或者短篇,诗歌也行,谢谢弘中 中华之美,美不胜收;日月山川,古今相照。 三山五岳,名川大河;人文古迹,数不胜数。 小桥流水,水乡水色;大江东去,豪情万丈。 琴棋书画,古色古香;诗词绝句,千年传承。 诗词言志,书画抒情,志气真情,万古不易。 循流溯源,发端在前;寻幽探古,慎终追远。 道德伦理,天地人物;其中大美,自由自在。 温文尔雅,恭敬有礼;威严自重,辟邪怀正。 飘逸逍遥,不滞于物;清净无为,而民自化。 持戒守善,大德自得;自度度人,善化万民。 仁人志士,自古常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浩气长存,丹心不朽;史书史记,民自缅怀。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华文化,复兴在即。 科学兴国,创新日新;国学立国,一兴百兴。 众人拾柴,栽树掘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历史文化,诗文歌赋由莲而来的一项科技发明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植物分类研究的德国波恩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领导的小组,通过电子显微镜对一万多种植物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 这项研究终于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莲花叶面上倒几滴胶水,胶水不会粘连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 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蜡晶体的叶子干干净净,这正是防水叶面的特点。 这一现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并作出这样的假设: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经过努力,他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生产出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 这是一项用途广泛的新技术,它使人们不再为建筑物顶部和表面的清洁问题发愁,也不必再为汽车、飞机和各种运输工具的清洁问题大伤脑筋。 与莲有关的诗歌 1、古诗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赠送)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西洲①曲(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③。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④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⑤。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⑥彻底红⑦。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⑧。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⑨。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释】①〔西洲〕地名,未详所在。 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纪念的地方。②〔下〕落。 落梅时节是本诗中男女共同纪念的时节。③〔鸦雏色〕形容头发乌黑发亮。 鸦雏,小鸦。④〔伯劳〕鸣禽,仲夏始鸣。 ⑤〔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⑥〔莲心〕和“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 ⑦〔彻底红〕就是红得通透底里。⑧〔望飞鸿〕有望书信的意思,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⑨〔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此二句似倒装。 意思是秋夜的一片蓝天像大海,风吹帘动,隔帘见天便觉似海水荡漾。 一说这里把江称为海,“海水”即指江水。〔悠悠〕渺远。 天海寥廓无边,所以说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梦的“悠悠”。 10〔君〕指住在江北的爱人。 3、《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摘录(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绝句漫兴(其七)(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5、采莲曲(朱湘)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莲文化举例 1、我国著名的赏荷胜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日是观赏荷花的季节,在神州大地上,有许多赏荷胜地,著名的有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山东微山湖、湖北洪湖、湖南洞庭湖、扬州瘦西湖、河北白洋淀、承德避暑山庄、广东肇庆七星岩、台湾台南县白河镇等处。 在这些地方,你都可以看到荷花的芳容,领略到“红衣翠扇映清波”的美景。 2、莲与佛教的密切关系 莲花已与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因缘,成了佛国的象征与圣花。 寺庙里通常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他身穿通肩大衣,手持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 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一个莲台,似乎在指引众生通往西方佛国净土;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引导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净土。 在翻读佛经典籍时,人们又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有的也是用莲子串成。佛经说,用莲子做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3.球关于四川的诗歌和赏析,多多益善成都曲 年代:【唐】 作者:【张籍】 体裁:【七绝】 类别:【记景】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注释】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太平生活的向往。因为这诗不拘平仄,所以用标乐府体的“曲”字示之。 锦江,以江水清澄、濯锦鲜明而著称。它流经成都南郊,江南为郊野,江北为市区,江中有商船。 地兼繁华,幽美之胜。诗的前两句展现诗人顺锦江西望时的美景。 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那如画的景色何等诱人!这两句写眼前景,景中含情,韵味深长,如跳动的音符,悠扬的旋律,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上面写郊野景色,后两句则是由于“桥”和“酒家”的跳入眼帘,逗引起人们对市井繁华情况的想象。刘光祖《万里桥记》:“罗城南门外笮桥之东,七星桥之一,曰长星桥者,古今相传,孔明于此桥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 或曰:‘费祎聘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诸葛亮集》)。这是桥名来历。 桥下水入岷江流至宜宾,与金沙江合为长江,东流直达南京,唐时商贾往来,船只很多。“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唐时酒家多留宿客人。 读了这两句,使人由“万里桥”而想到远商近贾,商业兴盛,水陆繁忙;由“多酒家”想到游人往来,生意兴隆。最后说:游人呀,你究竟选择那一酒家留宿更称心如意呢?从这问人和自问的语气里,使人想到处处招待热情、家家朴实诚恳的风土人情和店店别具风味、各有诱人“闻香下马”的好酒。 处处酒家好,反而不知留宿何处更好了。 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 (《说诗晬语》)张籍此诗,句句含景,景景有情,特别是后二句,近似口语,却意味深远,读后感到精警而又自然。诗人既善于抓住富于特征的一般景物,又善于抓住思绪中最闪光的一瞬间——“游人爱向谁家宿?”这样就能使一篇之朴,养一句之神;一句之灵,回一篇之运。 这就是张籍“看似寻常最奇崛”之风格所在,也是诗作具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初入四川境喜晴 年代:【清】 作者:【曾国藩】 体裁:【】 类别:【】 万里关山睡梦中,今朝始洗眼朦胧。 云头齐拥剑门上,峰势欲随江水东。 楚客初来询物俗,蜀人从古足英雄。 卧龙跃马今安在?极目天边意未穷。 自玉泉至青溪三十里无人烟云是四川赴汴都大 年代:【宋】 作者:【曾黯】 体裁:【】 类别:【】 蜀人在昔朝京路,斥堠摧颓草木深。 马驿锦官俱改辙,兽蹄鸟迹动惊心。 生人采捕祠乌鬼,强客椎埋隐绿林。 何日五丁开故道,关河北望可沾襟。 【原题】: 自玉泉至青溪三十里无人烟云是四川赴汴都大路隐隐灌木间土堠犹在 柔远楼 年代:【宋】 作者:【邓深】 体裁:【】 类别:【】 柔远楼高豁寸眸,白盐赤甲锁关头。 四川形胜当前险,三峡波涛据上游。 鸟道极天云日近,靴城匝地市烟浮。 时平久矣无戎马,回首当年老杜忧。 次弟观与龄叟诗韵 年代:【宋】 作者:【陈著】 体裁:【】 类别:【】 雪窦飞来一片云,寺门兴起总由身。 钟鱼饭众有今日,钲鼓粥神多信人。 两阁眼空风黑夜,四川手植雨清春。 我今亦是陶潜辈,三笑图中就写真。 送陈给事帅四川 年代:【宋】 作者:【喻良能】 体裁:【】 类别:【】 四海繁华一蜀都,君王谋帅意渠渠。 百城赤子烦摩抚,一代长材获展舒。 玉垒倚空充屏翰,铁衣如洗护储胥。 夸鞾帕首郊迎处,想见旌麾入境初。 充城口号 年代:【宋】 作者:【邵伯温】 体裁:【】 类别:【】 山围翠合水连云,万室楼台照眼明。 胜地风淳真乐国,四川惟说好充城。 4.关于文化的诗词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 春山眉黛低。 琵琶行 白居易 琴歌 作者:李颀 类别:七言古诗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绘画方面的 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 已惊颜索莫,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愿君浑忘却,时展图画看 ----薛媛,《写真寄外》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林良画两角鹰歌 李梦阳(明) 百余年来画禽鸟,后有吕纪前边昭。 二子工似不工意,吮笔决眦分毫毛。 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黑。 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 空山古林江怒涛,两鹰突出霜崖高。 整骨刷羽意势动,四壁六月生秋。 一鹰下视睛不转,已知两眼无秋毫。 一鹰掉头复欲下,渐觉振翮风萧萧。 匹绡虽惨淡,杀气不可灭。 戴角森森爪拳铁,迥如愁胡眦欲裂。 朔风吹沙秋草黄,安得臂尔骑驷驖! 草间妖鸟尽击死,万里晴空洒毛血。 我闻宋徽宗,亦善貌此鹰, 后来失天子,饿死五国城。 乃知写画小人艺,工意工似皆虚名。 校猎驰骋亦末事,外作禽荒古有经。 今王恭默罢游宴,讲经日御文华殿。 南海西湖驰道荒,猎师虞长皆贫贱。 吕纪白首金炉边,日暮还家无酒钱。 从来上智不贵物,淫巧岂敢陈王前。 良乎,良乎,宁使尔画不直钱, 无令后世好画兼好畋。 其它的方面,茶艺,棋艺等。 棋声 作者:【黄庚】 何处仙翁爱手谈。时闻剥啄竹林间。 一枰子玉敲云碎,几度午窗惊梦残。 缓着应知心路远,急围不放耳根闲。 烂柯人去收残局。寂寂认亭石几寒。 汲江煎茶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2]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