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盛唐诗歌与盛世文化

1.唐朝诗歌盛世能否反推出唐代思想领域亦为盛世

唐朝诗歌的盛世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唐代的文化艺术水平和社会生活繁荣昌盛的景象,也可说是唐朝知识分子的想象力及思维创作水平均已达到一新的高峰期。也称得上是文化思想领域的盛世!

我们可别忘了,人的需求是分层次、分等级的。人类的文化、艺术、书画、舞蹈及人的气质、修养等等都与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人不可能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去追求精神上的财富。为什么自清朝以来我国多愚民,多盗匪,这与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及恶劣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高度富裕的物质生活水平必将催生高度繁荣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真正称得上“盛世”的社会才会产生真正的“盛世”思想领域!其它多数领域的“盛世”的产生只有在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思想全方位开放的“盛唐”才能实现。。。。。。.

2.怎么理解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文学这个丰富而灿烂的花园里,唐诗无疑是众芳中的奇葩,而李白则是其中夺人耳目的硕果。

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雄奇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记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贺知章称赞他为“谪仙人”;杜甫说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唐代的诗坛,李白之出现,犹如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千年来后人对他的研究一直热情不减,其人其诗是一个长盛不衰、经久弥新的话题,形成一道绚丽多彩的文化景观,这就是“李白文化现象”。现代学者用浪漫、豪放、飘逸等词语来概括李白的精神与艺术风格。

本文试从盛唐气象来探究他的作品清新俊逸风格形成的因素。 一、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盛唐是诗歌黄金时代的神话,后代往往将这一时期等同于李白和杜甫,这是可以理解的,一旦把李白和杜甫从时代里抽出去,“盛唐”这个词眼便显得空洞无力、暗淡无光了。但是,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

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

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我们隔了几个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边的嘹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能成其为伟大。”

(丹纳《艺术哲学》) 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

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

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他的名篇《望庐山瀑布》这样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将庐山一个最典型的风景点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大手笔,描绘得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紫烟”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很美,而且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的风俗。 自公元624年唐王朝一统中国,经过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前期一百年的持续发展,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的朝代。

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行发展,这一切为唐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盛唐的士子们因此对人生普遍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如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与常见的送别诗不同,它一反往常送别诗常见的黯淡笔调,而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轻快的景象。

再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与王维的《渭城曲》一样,同为送别友人的诗,都是给人一种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抛弃了传统的悲伤情调,没有沉重的感觉。盛唐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整幅画面情景交融,给人苍茫广阔的感觉。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惜别之情,对于不能同游的惋惜,以及对扬州胜景的无限神往,尽在江边送别的形象之中了。

再如李白的《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是一首旅人思乡的的情感诗,他乡客愁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普遍的主题,李白这首诗却有意翻新,把“兰陵”和“美酒”联系起来,“玉碗”有了“琥珀光”的感觉,这样扫除了别诗那种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一种留恋忘返,宾至如归的情绪,使他“不知何处是他乡”。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唐代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使得它比起汉代和宋代等统一的封建王朝,诗坛成批涌现脱略小节、豪荡使气、富有开拓精神的才士,发出中国诗史上音量最足的浪。

3.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有感

盛唐文化读后感

唐朝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发达。清人所编《全唐诗》共收录两千两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这还不是全部。唐初诗人以“初唐四杰”最为著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诗人可分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派和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派。其中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为出名。 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而杜甫的诗则更多体现现实主义之情怀。中唐时期最卓越的诗人是白居易,他的诗通俗易懂。此外还有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和杜牧最为出众,被称为“小李杜”。 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散文方面,六朝以来,文坛盛行骈文这种文体形式,骈文讲究声韵、对偶、典故,辞藻华丽,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在唐初十分流行,以初唐四杰最为著名,但这种文体到唐朝时显得形式僵化,内容空洞,故到了天宝年间,古文逐渐兴起。 古文运动在名义上是要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实际上是要文章更有内容,也就是“文以载道”。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气势磅礴又思想深刻,号称“文起八代之衰”;不过唐代的古文运动在韩柳去世后就逐渐衰退,唐末骈文又再度兴起。传奇是中国的一种古典小说形式,出现在隋朝,兴盛于唐朝。 著名的传奇包括《柳毅传》、《莺莺传》、《南柯太守传》、《枕中记》和《长恨传》等。有的传奇在后代还被改编为戏剧和白话小说。唐朝变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所谓变文起初是指佛教僧侣宣传佛教讲唱佛经的底本。最初变文仅限于佛教经典,后来则开始讲唱其他故事,讲唱的人也不限于僧侣。变文对传奇和后世的说唱文学都有很大影响。

4.除经济发展推动了盛唐文化之外,还有哪些因素造就了唐朝的盛世文化

盛唐时期指的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段时间,除了经济繁荣之外,这个时期政治清明、文化开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各个方面呈现出来的繁荣景象被后世成为“盛唐气象”。

这种局面是由于始于唐太宗及其后的君王关爱百姓、选贤任能、善于纳谏的结果。唐太宗身居高位而谦恭待人、大度容人,敢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励精图治,不仅是唐代盛世伟业的开创者,更为后世树立了治世的典范。唐文化的特有气质,正是这种“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精神。

以上是盛唐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盛唐各方面得到极大发展的前提。以下是成就盛唐文化的因素:

1 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

唐诗是中国诗史之奇观,诗人众多,诗作纷繁,且其艺术精湛、水平极高,贞观诗风的刚健质朴留给后世极大影响。诗歌之外,唐代散文、小说、传奇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2 书法绘画:

唐代宗非常重视书法,设置弘文馆专门培养书法人才,在太宗的影响下,高宗、中宗、睿宗都十分爱好和推崇书法,唐代书法水平因而达到巅峰,是我国书法史上书法家最多的朝代,如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李邕、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

唐代画坛同样焕发活力,绘画题材空前扩大。以阎立本、吴道子影响最大。唐代壁画和雕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敦煌莫高窟便是最佳代表。

3 乐舞艺术:

唐乐舞荟萃历代歌舞所长,兼收西域众多少数民族及国外之精粹,日臻极境,充份体现了盛唐时百国朝贺、民族交融的景象,是国泰民安的完美写照。

4 意识形态和信仰:

唐代是儒、释、道发展和弘扬的鼎盛时期,三家思想交相辉映,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使社会维持较高的道德水准,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唐太宗既尊崇儒学,又扶持道教和佛教。唐代有完善的祭祀天地、神明和宗庙的祭祀制度,人们敬天信神,尊道崇德,读圣贤书,以经世济民为己任。儒家的“仁者爱人”,道家的“悟道证真”,佛家的“慈悲普度”,在这些正统信仰的影响下,人们明了做人的理念,保持质朴、善良、纯真的本性,追求真理,坚定为善。

5 对外文化交流

唐太宗提出“柔怀万国”的睦邻友好政策,贞观之治为邻近列国所仰慕,和中国有使节往来的国家和部落已经超过了三百个,于是朝廷设立鸿胪寺、典客署和礼宾院等外事机构,专门接待外宾。

参考《盛唐文化与盛唐精神》一文。

5.李白的诗与盛唐气象的文化意义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取得极高成就的时期;盛唐(一般指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永泰元年)乃是唐诗的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出现标志着唐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李白、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银河中的两颗巨星。“阖辟纵横,变幻超忽,疾雷震霆,凄风急雨,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走月流云,轻车熟路,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

盛唐精神哺育了李白,盛唐之衰又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期望,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迸发出激情的火花,构成了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基本内容。

早年也深受盛唐文化的熏陶,生活态度基本是盛唐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盛唐气象”的影响,高唱自己的理想。但由于社会矛盾的巨流把他卷入生活的底层,使他接触到“安史之乱”的现实和苦难的人民,再加上谋官的失败,使他从追求理想的生活境界,逐渐转向对人生的现实思考,沉郁的心境代替了他早期的自豪,最终磨练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成了盛、中唐转折期一位承上启下的伟大诗人。

6.谈谈你对盛唐诗歌风格的认识

盛唐时期的诗人,对国家和民族都有一种自豪感,他们大多热心功名,胸怀大志,志气高远,这使他们的诗歌不仅富有风骨,而且比建安诗人更带高昂明朗的基调,蓬勃旺盛的情感,磅礴壮大的气势.

盛唐诗人开创了众多流派,以高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派别,以孟浩然,王维等代表山水田园诗派,描写山川的自然和田园闲适生活,使山水的内容更加丰富.盛唐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开元盛世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李白的诗内容广泛,想象丰富,豪情奔放,神采飞

扬,充分表现了盛唐士人的自信与抱负,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安史之乱后,诗歌的风格表现为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叙事严谨,真实反映唐朝由盛转衰.晚唐的唐朝衰落期,在这末世中,出现了大量咏史诗人,他们身上映照着黯淡的落日余辉,发出的是衰世的悲凉,诗歌中带有深沉的感伤.

7.盛唐诗歌的特点

1、在气势上,盛唐诗歌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2、在内容上,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人物。

3、在意境上,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 4、在体裁上,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对仗工整,韵律优美,读之朗朗上口。

唐人这种积极向上的文化、高昂向前的民族精神在流传至今的边塞诗中也有着体现。“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描摹出了将军之骁勇。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种洒脱的英雄之气跃然纸上。“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投笔从戎的凌云壮志令人心动,将士们即便思乡也没有半点颓丧消极的情绪。

扩展资料: 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极盛时期的唐朝东起朝鲜,西抵咸海,南跨交趾,北尽大漠,纵横数万里,地域不可谓不广大,国祚不可谓不长久。

其实,盛唐之气象不仅在于其地理上的广袤和时间上的久远,还在于其蓬勃向上的精神和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朝代性格。 唐朝在广阔的地域和巨大的人口条件下,维持政治的统一,中国在全世界上是独一家的。

在大一统前提下实现国家的良善治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盛唐气象。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