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豪放派诗词辛弃疾

1.宋词豪放派

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念奴娇 登多景楼 宋·陈 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陈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2.求辛弃疾的豪放词

Ⅰ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

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

玉壶:比喻月亮。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

阑珊:零落。 【简析】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

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 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

最后点出“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 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

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 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 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 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第三种境界,这也说明了《元夕》词“函盖万有”的特点。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

王国维就从《元夕》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而这当然是辛弃疾所未曾料到的。况周颐在《香海棠馆词话》中说辛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确为有见地之语。

这首《青玉案·元夕》,读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的哲理来,正说明了辛词内容之丰厚和辛弃疾写词功力之精深。 Ⅱ 辛弃疾还有一首词《破阵子》,小序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表达他日夜梦求收复大好河山的壮志,原以此词与陈亮共勉。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人们本来是借酒消愁,一醉万事休。

可是作者喝醉了酒,愁也未消,一心想着收复失地。他挑亮了灯,欣赏他的宝剑,思考着如何排上用场,发挥作用。

在睡梦里,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八百里军营,将士们欢欣鼓舞,分享将军发给他们的烤肉。

军中的乐器演奏雄浑悲壮的军乐。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沙场,准备出征。

“的卢”是马奔跑时发出的马蹄声。将军统率的铁骑,风驰电挚般冲向敌人,弓如霹雳,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凯歌入云,欢声动地。

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壮举。但在投降派把持的朝政里,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感叹冷酷的现实:可怜白发生。

Ⅲ 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写了一首词《丑女儿近》,序言是: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 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 无事过这一夏。

午睡醒时, 松窗竹户。 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 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 觑着人欲下未下。

归盟都在, 新来莫是, 别有说话。 这首词写得明白如话,又清新快活,很似李清照的风格。

博山是指江西广丰县西南,远望如卢山之香炉峰。夏天的雨来得急,一会过去了。

雨后斜阳,照着经一番洗尘的青山绿树,显得格外清新秀美,美如画。青旗卖酒,一说明当卖酒已商业化,偏僻的农村也有酒店;另一层意思说明作者去酒店沽酒,与下片的午醉醒来相对应。

下片写酒家周围的环境。作者酒醉后,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但见窗外松竹环绕,十分清雅幽静。

因为幽静,所以有野鸟飞来,又是一道风景。那只白鸥,看着人欲下不下。

怕什么?我们不是有友好同盟吗? Ⅳ 辛弃疾闲居无事,经常借酒打发寂寞时光。借酒消愁,醉酒后要愁没工夫。

有时喝醉了酒,醉态可笑。他写的一首词《西江月》。

题记:“谴行”。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哪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作者因为力主抗金,不被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醉里贪欢,以醉消愁。

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辛弃疾翻用此语,意思是古书上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下片追忆昨夜贪欢醉倒一幕,写其错把松动当人动,醉态惟妙惟肖。

全词围绕一个醉字着笔,借醉写愁,借醉抒愤,妙趣横生。 Ⅴ 辛弃疾写的另一首中秋词《木兰花慢》。

词前的序言是:“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 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 那边才见,光。

3.求辛弃疾的豪放词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

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

玉壶:比喻月亮。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

阑珊:零落。 【简析】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

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 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

最后点出“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 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

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 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 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 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第三种境界,这也说明了《元夕》词“函盖万有”的特点。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

王国维就从《元夕》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而这当然是辛弃疾所未曾料到的。况周颐在《香海棠馆词话》中说辛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确为有见地之语。

这首《青玉案·元夕》,读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的哲理来,正说明了辛词内容之丰厚和辛弃疾写词功力之精深。 Ⅱ 辛弃疾还有一首词《破阵子》,小序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表达他日夜梦求收复大好河山的壮志,原以此词与陈亮共勉。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人们本来是借酒消愁,一醉万事休。

可是作者喝醉了酒,愁也未消,一心想着收复失地。他挑亮了灯,欣赏他的宝剑,思考着如何排上用场,发挥作用。

在睡梦里,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八百里军营,将士们欢欣鼓舞,分享将军发给他们的烤肉。

军中的乐器演奏雄浑悲壮的军乐。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沙场,准备出征。

“的卢”是马奔跑时发出的马蹄声。将军统率的铁骑,风驰电挚般冲向敌人,弓如霹雳,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凯歌入云,欢声动地。

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壮举。但在投降派把持的朝政里,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感叹冷酷的现实:可怜白发生。

Ⅲ 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写了一首词《丑女儿近》,序言是: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 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 无事过这一夏。

午睡醒时, 松窗竹户。 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 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 觑着人欲下未下。

归盟都在, 新来莫是, 别有说话。 这首词写得明白如话,又清新快活,很似李清照的风格。

博山是指江西广丰县西南,远望如卢山之香炉峰。夏天的雨来得急,一会过去了。

雨后斜阳,照着经一番洗尘的青山绿树,显得格外清新秀美,美如画。青旗卖酒,一说明当卖酒已商业化,偏僻的农村也有酒店;另一层意思说明作者去酒店沽酒,与下片的午醉醒来相对应。

下片写酒家周围的环境。作者酒醉后,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但见窗外松竹环绕,十分清雅幽静。

因为幽静,所以有野鸟飞来,又是一道风景。那只白鸥,看着人欲下不下。

怕什么?我们不是有友好同盟吗? Ⅳ 辛弃疾闲居无事,经常借酒打发寂寞时光。借酒消愁,醉酒后要愁没工夫。

有时喝醉了酒,醉态可笑。他写的一首词《西江月》。

题记:“谴行”。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哪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作者因为力主抗金,不被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醉里贪欢,以醉消愁。

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辛弃疾翻用此语,意思是古书上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下片追忆昨夜贪欢醉倒一幕,写其错把松动当人动,醉态惟妙惟肖。

全词围绕一个醉字着笔,借醉写愁,借醉抒愤,妙趣横生。 Ⅴ 辛弃疾写的另一首中秋词《木兰花慢》。

词前的序言是:“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 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 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长风。

4.辛弃疾的词豪放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人们本来是借酒消愁,一醉万事休。

可是作者喝醉了酒,愁也未消,一心想着收复失地。他挑亮了灯,欣赏他的宝剑,思考着如何排上用场,发挥作用。

在睡梦里,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八百里军营,将士们欢欣鼓舞,分享将军发给他们的烤肉。

军中的乐器演奏雄浑悲壮的军乐。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沙场,准备出征。

“的卢”是马奔跑时发出的马蹄声。将军统率的铁骑,风驰电挚般冲向敌人,弓如霹雳,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凯歌入云,欢声动地。

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壮举。但在投降派把持的朝政里,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感叹冷酷的现实:可怜白发生。

1176年至1178年,不足两年时间,辛弃疾调动频烦,宦迹江西、湖北等古称楚地。调离江西豫章时(今江西南昌市),他写了一首《鹧鸪天》词。

序言是: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写了一首词《丑女儿近》,序言是: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睡醒时,松窗竹户。

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归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这首词写得明白如话,又清新快活,很似李清照的风格。博山是指江西广丰县西南,远望如卢山之香炉峰。

夏天的雨来得急,一会过去了。雨后斜阳,照着经一番洗尘的青山绿树,显得格外清新秀美,美如画。

青旗卖酒,一说明当卖酒已商业化,偏僻的农村也有酒店;另一层意思说明作者去酒店沽酒,与下片的午醉醒来相对应。下片写酒家周围的环境。

作者酒醉后,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但见窗外松竹环绕,十分清雅幽静。因为幽静,所以有野鸟飞来,又是一道风景。

那只白鸥,看着人欲下不下。怕什么?我们不是有友好同盟吗?这首词模仿李清照“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辛弃疾在上饶带湖闲居时,还写了一首词《念奴娇》,序言是:“赋雨岩,效朱希真体”。雨岩位于博山附近。

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南北宋之交著名词人。《花间词选》谓其“天资旷远,有神仙风致”。

辛弃疾这首词,“神仙风致”不足,更多的是庄子的道气。近来何处, 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廓。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

此心闲处,未应长籍丘壑。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青尊酌。

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露冷松梢,风高桂子,醉了还醒却。

北窗高卧,莫叫啼鸟惊着。何处有吾愁,何处有吾乐,近来已臻愁乐两忘。

独立西风,放眼天宇,惟余一点凄凉意。过着竹里寻泉,云中种树的生活,堪称真正的闲人。

心境的宁闲,并非依靠山水的陶冶。休说今是昨非,且举金樽,一醉方休。

醉里忘却自我,月乎?云乎?鹤乎?一切似是而非。深夜酒醒,依然一片寂寞。

惟见露涛松稍,唯闻风摇桂叶。醒了再睡,莫叫晨鸟惊梦。

辛弃疾闲居带湖时,写了一首村居小景词《鹧鸪天》,题记是:“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据《铅山县志》载,铅山县东北有鹅湖山,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鹅湖风景优美,是作者闲居时常游之地。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作者写景,落笔荠菜花。荠菜花是一种野菜,它平凡,朴实,不畏风寒,春天它绿得最早,小白花开得最早,嫩茎可食。

白色的荠菜花开遍四野,新耕的土地,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寥寥数笔把春色摆在读者的面前。

春色再好,也无可奈何愁白了头。只好到酒旗飘扬的酒店里,赊酒解愁。

村民的生活悠闲自在,井井有条,牛栏的旁边种满了桑麻。趁着春蚕还没生出来的空闲,谁家的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走娘家。

农村的春天恬静而又生机勃勃。此时的词人四十多岁,无所事事,酒店沽酒消愁,仍愁白了头。

辛弃疾罢官闲居,先是把家安在上饶带湖,以后把家搬到铅山瓢泉。他在铅山瓢泉时写了一首词《鹧鸪天》。

题记是:“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唯有酒偏香。

自从来往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还有一首《鹧鸪天》,标题是“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鸭。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末两句是辛词中的名句,他认为城中不自在的做官还不如乡间的生活。说是“代人赋”,实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是对自己在乡间的隐居作了安慰

辛弃疾四十岁刚出头,就被排挤出官场,在家闲居,满腹的救国报复不能实现,他把正人君子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的腐败官场看得很透。

5.求辛弃疾 豪放的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鱠,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辛弃疾豪放诗句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