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中的以小见大

1.《赤壁》中以小见大的诗句是什么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其实的意思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邦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 ,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2.一篇短文章(托物言志,以小见大),400字左右

人 生 如 萍 一池浮萍,青青绿绿,其中也有点点水色,无风时它像一块布平铺塘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皱纹,又像一块天然的青绿铜镜浮在池中.其中也有几支树杈直插过池面,萍面略显得有些破痕——可是却不能完全划破,这之中更显示出了它的生机.杂草和翠鸟也时不时地打扰着萍面,一漾一漾的,鱼波纹是不能不出现的,使浮萍更显得拥挤和紧张.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尔后,又是皱折,浮动不定.有时也有鱼儿的“拜访”.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了它.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波;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曲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风中生存的浮萍,浮萍是为了生根于水中,而人是为了在大千世界中生存.坎坎坷坷,漫漫人生,对着苍天长叹,叹已逝人生;对黄河咏赞,赞黄河雄姿;对着小草低泣,泣小草无人知晓;站在高山上高唱,唱高山的威武;对小河低吟,吟小河的涓涓…… 若人生只有浮萍的平静,没有狂风,那人生就是一杯淡水无味可言;若只有小河的自私,那人间处处是冷若冰霜;若只有大山的高傲,那人间没有无私的爱…… 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都在自己的脚下,由自己掌握.人生!浮萍。

3.怎样理解乡愁中的以小见大

怎样理解乡愁中的以小见大

答:由小时候的邮票想到骨肉之情,长大后的船票想到夫妻之情,由后来的坟墓想到生死之情,由现在的海峡想到故国之情。

资料--《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1]全诗语言浅白真率,情感深切。

4.诗词即小见大的表达方式是怎么回事

天地间的事物是无限的,而诗词囊括的范畴则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诗词能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有限反映无限,从一滴水看太阳。

就 是说,要以具有典型性的艺术形象,概括反映具有普遍性、体现一般意义的 内容。“即小见大”是广义的,它涵盖了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缩龙代尺、尺水兴浪等概念。

说得抽象一点,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个别来表达一般或从 局部来表达全体。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借助小的景观、物象和生活细节中的 典型具象以传达大景之情、大事之蕴。

诗词或者通过对小事件的描述,借尺 水以兴波,传达出了重大主题;或者作品表层写事件,而深层实写重大主题, 小题大做,以小见大,婉转达意,曲径通幽。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