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赞美戏曲的诗句1.“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妆重彩的背后是张什么样的脸,华丽戏服里又缝着怎样的故事,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聚散离合,悲喜忧愁,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统统搬上舞台,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满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心。 2.《老残游记》里小玉唱绝四座、余音绕梁的境界,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每个名角的成长都是一部血泪斑驳的书,大部头的书才成就这一亮相便惊艳四方的绝活儿。弦索胡琴伴奏下的婉转曲折,倾倒了爷孙几代,风靡了数个王朝。 这哪是人间音响,分明是域外天籁! 3.正如老歌适合于用黑胶唱片来收藏一样,戏曲还是要在舞台上发扬光大的。泛黄纸张上记载的文字只能作为案头文学,供文人赏玩;而再动听的呼吁,如果失去了鲜活的文化载体,也起不到拯救传统的作用。 若有心,请停下匆忙的步履,找一间戏院,品一壶香茗,和着古老的曲调,放松一回自己的身心吧。 4.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5.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6.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7.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中国,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 8.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一城一味,一城一曲,一城一个故事。煮一杯茶,西湖柳瘦;翻一本书,红楼春秋;听一出戏,最爱黄梅。 9.我不会唱戏,但我喜欢看着一个个角色包容着一切的悲欢离合,那些小情绪,在舞台上不断放大,可能现实生活中几秒的思绪,会演变成几分钟的演绎。人生里的相遇,本来就带着欢乐,在戏曲里就像是民歌的对答。 你看着它,就知道它有恒久的生命力。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0.戏曲毕竟不是生活,但正如于丹所说,她爱昆曲这种生活方式。在一出出戏目中,一段琴音就能挑起一缕情丝,佳节观灯也能观出那么多乐事。 戏曲本身就是一种品位,一种享受,很难得,荡涤了千年的时光,还有这样的艺术能让我们细细品尝。我喜欢经得住时间里荡涤的东西,更淳更深刻。 11.沉醉百年采茶调,衣襟总带黄梅香。诸君漫说登场好,曲部风流斗巧妆。 12.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13.“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14.水袖并不易运用得好。欠则暗淡无力,过则猛而无姿,只有理解了它,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才能做到出神入化,让心绪与水袖一同飘飞。 正如母亲教我儿时所做的那古老而又简单的游戏,需要那反反复复的重叠,周而复始的轮回,然后挥收自如,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15.每当戏中的女子情到深处,牵挂便如水袖般若即若离;而悲到切处,恨,也在拂袖而去那一霎那间凝固。 那份深沉的情感,则在台上久久不息,令人荡气回肠。 姐姐又说,这古女子的心思就如同水袖一般含蓄,即使是郎情妾意难分难舍,那思思量量的心事也像是女子的纤纤玉手,总要被水袖层层叠叠地遮掩了去,哪怕是顾影自怜,抑或回眸一笑,也需水袖若有若无地涵盖着。 2.描写戏曲的古诗1、《长恨歌》 【唐】 白居易 原文: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释义: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2、《长恨歌》 【唐】 白居易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释意:是戏子舞女的鬓发已经白了,宫中的侍女也青春不再。 “梨园弟子”即唐玄宗训练的乐工舞女。梨园即是唐玄宗时宫中教习音乐的机构。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玄宗精通音律,又酷爱度曲,“选坐部妓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意思就是曾选"坐部伎"三百人教练歌舞,随时应诏表演,这些人便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 后“梨园弟子”用来泛指戏曲演员。椒房指的是后宫妃子们居住的场所,因以花椒和泥抹墙而得名。阿监即宫中的侍从女官,青娥则是年轻的宫女。 这两句诗使用了唐代宫中的两类典型的人作为例子——戏子和宫女。这两类人的特点都是年轻貌美。戏子和宫女都生白发、红颜老去,说明了时间易逝、韶华难留。 这两句诗用了对偶和类比的手法,具体、形象地表现了时光流逝、青春不复的悲伤和感叹,有说服力,让人心生感慨。 3、《鹧鸪天·唱得梨园绝代声》 【宋]】朱敦儒 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自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西风北客两飘零。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 释意:北宋末年,在梨园中唱得最好的,要数名妓李师师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惊破了朝廷的霓裳羽衣曲,李师师也流落到江南,在她的歌扇中新增添了南方听众喜欢的吴楚歌曲。 听着北飞大雁的哀鸣和南方妇女的捣衣声,在西风中,我们两个流落南方的北客,痛感自己的飘零生活。我在酒桌上忽然听到北方熟悉的乐曲时,在颓放中停下酒杯,忍不住泪水沾满了衣巾 注释: 据考,此词是作者专为北宋末年汴京名妓李师师所作。 唐玄宗曾选乐工三百人及宫女数百人居宜春北苑练习歌舞,亦称梨园弟子。词起首二句“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意谓能得唐代梨园之遗声,歌艺绝妙,无可伦比的只有“前朝”的李师师了。 “前朝 ”,前任皇帝在位的时期,这里指宋徽宗时。民间传说师师曾被召入宫中,封为瀛国夫人,故人们都习惯尊称为李夫人。南宋初年,人们谈到李师师总是与徽宗皇帝的昏庸荒淫致有灭亡的惨痛历史教训联系起来。师师是令人同情的。 当靖康元年正月,北宋国势危急,以钦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接受了金人议和退兵的条件 ,为缴纳金人的巨额金帛在汴京城内大肆搜括,师师被抄家。第二年北宋灭亡了,徽宗和钦宗被俘北去。李师师同中原许多居民一样,历尽艰辛逃难到了江南。作者即是在湖湘与之偶遇有感,才写下了这首词 。 4、《古意》【宋】苏轼 原文:等为戏剧谁能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译文:苏轼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问道:“同为戏剧到底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儿子更贤于您! 4、陈棣《挽江公三首》【宋】 陈棣《挽江公三首》 原文:一官聊戏剧,三径肯荒芜。 译文:假如一个官开始聊起了戏曲,那么在他管理的地区三径之内肯定是荒芜的。 3.歌颂戏曲的诗句1.“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妆重彩的背后是张什么样的脸,华丽戏服里又缝着怎样的故事,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聚散离合,悲喜忧愁,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统统搬上舞台,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满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心。 2.《老残游记》里小玉唱绝四座、余音绕梁的境界,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每个名角的成长都是一部血泪斑驳的书,大部头的书才成就这一亮相便惊艳四方的绝活儿。弦索胡琴伴奏下的婉转曲折,倾倒了爷孙几代,风靡了数个王朝。这哪是人间音响,分明是域外天籁! 3.正如老歌适合于用黑胶唱片来收藏一样,戏曲还是要在舞台上发扬光大的。泛黄纸张上记载的文字只能作为案头文学,供文人赏玩;而再动听的呼吁,如果失去了鲜活的文化载体,也起不到拯救传统的作用。若有心,请停下匆忙的步履,找一间戏院,品一壶香茗,和着古老的曲调,放松一回自己的身心吧。 4.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5.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6.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7.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中国,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 8.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一城一味,一城一曲,一城一个故事。煮一杯茶,西湖柳瘦;翻一本书,红楼春秋;听一出戏,最爱黄梅。 9.我不会唱戏,但我喜欢看着一个个角色包容着一切的悲欢离合,那些小情绪,在舞台上不断放大,可能现实生活中几秒的思绪,会演变成几分钟的演绎。人生里的相遇,本来就带着欢乐,在戏曲里就像是民歌的对答。你看着它,就知道它有恒久的生命力。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0.戏曲毕竟不是生活,但正如于丹所说,她爱昆曲这种生活方式。在一出出戏目中,一段琴音就能挑起一缕情丝,佳节观灯也能观出那么多乐事。戏曲本身就是一种品位,一种享受,很难得,荡涤了千年的时光,还有这样的艺术能让我们细细品尝。我喜欢经得住时间里荡涤的东西,更淳更深刻。 4.赞美“京剧”的诗句有哪些1、观京剧《将相和》(七绝) 居功自傲莽廉颇,挑衅事端屡屡多。 大义相如胸纳海,负荆请罪将相和。 2、赞廉颇(七绝) 藐视忠良为懦儒, 廉颇自诩战功殊。 难能可贵幡然悟, 请罪负荆一丈夫。 3、观京剧《空城计》 城头诸葛弄瑶琴, 城下洞门空巷深。 司马犹疑失战策, 神机妙算孔明临。 4、(七绝) 观京剧《辕门斩子》 盛誉杨家将帅贞, 凛然大义斩亲生。 今来古往忠臣在, 此等胸襟有几名? 5、(七绝) 观京剧《锁麟囊》 百听不厌《锁麟囊》,程派唱腔婉而慷。 悱恻缠绵入肺腑, 余音美妙胜琼浆。 6、观京剧《江姐》(七绝) 京剧新星张火丁,舞功绝妙美声情。 移植新戏颂江姐。雏凤清于老凤声。 7、红楼二尤 尤二姐(七绝) 金丝娇鸟入笼中,寝食无忧难驾风。 与世无争犹有梦,奈何厄运命匆匆。 8、尤三姐(七绝) 寄人檐下不低头,泥穴濯清自净流。 双剑痛淋贞女血,湘莲悔煞泪难收。 9、观京剧《霸王别姬》(七律) 盖世英雄奈若何,霸王伟业瞬间过。 十方埋伏濒亡近,四面楚歌悲泪沱。 骓马哀嘶心恋战,虞妃刎别血婆娑。 狂澜难挽英魂弃,悲也壮哉一曲歌。 10、观三国戏有感(七律) 风驰云涌观三国,胜败是非分与和。 巧取豪争何厌诈,忠奸善恶怎明讹。 长驱直入雄无畏,帏幄运筹谋几多。 叱咤风云成霸业,浪花一闪泯长河。 11、观京剧戏迷票友大奖赛 (七律) 鼓瑟和鸣声溢梁,行云流水韵悠扬。 旦生净丑皆无俗,唱念做功俱闪光。 童稚趣真尤可爱,翁耆矍铄气神昂。 余音缭绕传千载,国粹文华誉四方 12、词;玉楼春 · 观京剧《杨门女将》 忠良世代杨门将,为国捐躯盛誉响。凛然巾帼胜须眉,屡建奇功人敬仰。 百岁元帅披战氅,数代悲孀情慨慷。姑婆媳嫂抖英姿,纵马疆场敌胆丧。 13、词:八声甘州 · 观京剧《赵氏孤儿》 赞人间自古有英雄,千载受人崇。叹昏君无用,谗臣当道,残害良忠。搅得天无宁日,血雨伴腥风。惊满门三百,人绝庭空。 好汉程婴义勇,舍却亲骨肉,救遗孤童。看将冤仇报,千古恨消融。感神明,撼天壮举,慰英灵,恸万里穹空。千秋颂,侠肝豪胆,气贯长虹。 14、词: 思佳客 · 贺中国京剧马派票友联谊会成立 国粹梨园纷彩呈,须生马派誉驰名。西皮流水迷人醉,慢板二黄仙乐鸣。 甘露寺,御碑亭,悠悠音韵润心灵。虔诚票友深情在,高举传承旗帜行。 15、词: 汉宫春 · 梅派京剧艺术 国粹梨园,数京昆优雅,盛誉奇葩。缤纷流派,令人陶醉其华。青衣旦角,释闺门、梅派尤佳。观虞姬、寒光剑影,刎诀霸主悲嗟。 天女舞绸挥绢,彩霞频闪烁,飞散千花。雍容贵妃醉酒,娇步横斜。行腔妙润,舞娉婷、承继名家。传弟子、名师亲授,流芳永继无涯。 16、词: 行香子 · 尙派京剧艺术 尚派优伶,文武皆精。行腔柔、偏又锵铿。《昭君出塞》,名剧传承。策马飞涧,唱功并,武功灵。 难能名段,《失子惊风》,瞬时间、骤变姣形。目瞠发散,乱语痴行。撼人心弦,惊心魄,共心鸣。 17、词: 醉落魄 · 程派京剧艺术 一枝奇秀,京腔程派传人有,唱腔独特声名久。婉转悠扬,凄切幽咽透。 演绎悲情情愫扣,《荒山泪》涌愁肠纠。《锁麟囊》曲良音奏,妙舞佳声,似享琼浆酒。 18、词: 杏花天 · 荀派京剧 京剧流派传承葆,荀派戏、玲珑妖娆。闺门旦角风姿妙,衣袂飘飘奇俏。 红娘巧、尤三姐傲,唐琬雅、卓文君姣。清柔婉转声袅袅,陶醉醺然难了。 5.赞美“京剧”的诗句有哪些赞美“京剧”的诗词如下: 1、无人送半臂,子京剧可慕。 遂中庶人风,两肩如渍醋。——《肩痛》【当代】钱钟书 白话释义:没有人送我半个臂膀,所以我非常羡慕京剧里的人。 于是我受了风吹,现在两个肩膀酸痛得好像沾了醋。 2、西江月·京剧老生 潇洒轩昂飘逸, 行云流水涌泉。 放收吐纳重尖团,气韵声腔展现。 谭马麒杨奚李,戏迷票友科班。 素装彩扮聚梨园,酣畅淋漓咏叹。 白话释义:唱戏的人气宇轩昂衣服飘逸,动作如行云流水,声音收放气息吐纳,将京剧中的气韵声腔展现的淋漓尽致。 各个学派谭马麒杨奚李,票友们对戏剧简直痴迷,梨园里大家穿着戏服化着妆,唱戏唱的是酣畅淋漓。 3、七律·赞京剧 操琴司鼓奏皮黄,字正腔圆韵味香。 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 须生花脸朝靴厚,老旦青衣水袖长。 京剧奇葩天下秀,明朝国粹更辉煌。 白话释义:唱戏时弹琴击鼓,戏文是字正腔圆,韵味十足。 戏子念白时声调抑扬顿挫,强调那是委婉动听,还透着激昂心情。 小生老生和花脸穿着厚底靴,老旦青衣甩着长长的水袖。 如今的京剧在天下都是独特的,而明朝时的国粹历史更加的辉煌。 4、浪淘沙·京剧铜锤花脸 锣鼓起风云,虎啸龙吟,黄钟大吕荡乾坤。 律卷轰雷惊耳聩,伟岸雄浑。 唱念透千钧, 高亢低淳,氍毹天地展昆仑。 声畅腔浓音韵美,若品甘醇。 白话释义:唱戏时敲锣打鼓,好似风云变幻,虎啸龙吟,钟鼓喧天,震耳欲聋,声音雄厚韵律十足。 唱念做打透着力量感,高低起伏,将天地历史故事展现出来,京剧人声腔优美,音韵十足,听起来就像是在品尝美酒那样享受。 5、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唐】刘长卿 白话释义:要是和唱京剧相比,那么其他所有的事情都算得上是容易简单的了。 扩展资料: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 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6.赞美戏曲的句子【第1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第2句】中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囊括了诗词、歌赋、百戏(杂技)、武术、舞蹈、音乐、美术……汇百川而成江河,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 戏曲程式源于自然界,多少代的先辈艺人、大师悉心观摩体验生活习性、特点,通过艺术加工构成了戏曲表演程式。从而使人到物,更形象、更典型、更夸张、更美好。 中国古代戏曲与西方戏剧一样,都注意戏剧中冲突的展开,但中国古代 戏曲的重点不在于表现动作的冲突,而是以内心冲突的抒情为重点,侧重于人物灵魂深处的徘徊。凡感情充沛处就用歌唱,即使在双方的对白中,也常 插入抒发内心的独白,因此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西方戏剧则更多地表现人物 面对面的冲突,具有较强的动作性。此外,中国是一个抒情诗发达的国家,中国古代戏曲就是从诗歌发展变化而来,因此它本身就包含着较强的抒情 性。 这种抒情性不是作为某一种抒情成分,而是 “渗透于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性格的刻画、语言的锤炼,以及演员表演、唱腔伴奏、舞台美术等 戏曲的一切构成因素、构成部分之中的。”抒情性是中国古代戏曲一种独有的美学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