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梦和静的诗句

1.古诗词中带有梦和静的句子

1、常言梦归处,泉石寒更静。——《送进士苗纵归紫逻山居》(唐·司马扎)

2、地凉清鹤梦,林静肃僧仪。——《句》(唐·司空图)

3、冷梦汉皋怀鹿隐,静怜烟岛觉鸿离。——《奉和袭美暇日独处见寄》(唐·陆龟蒙)

4、鼎湖闲入梦,金阁静通神。——《题赠高闲上人》(唐·陈陶)

5、醉捧玉觞疑梦寐,静临丹槛似飞腾。——《和白州钱使君上元夜侍宴》(唐末宋初·徐铉)

6、高秋关静梦,良夜入新篇。——《望仰山忆玄泰上人》(唐·李咸用)

7、乍见偶同神女梦,静看独认赤松迎。——《余得文竹寸馀上有仙翁神女像相偶而坐异之作诗》(宋·孔平仲)

8、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浣溪沙》(宋·无名氏)

9、微寻清昼梦,静看别州山。——《题九华阁》(宋·方惟深)

10、珍重玉堂今夜梦,静闻宫漏隔宫花。——《淳熙五年四月二日直宿玉堂怀旧二绝句 其二》(宋·范成大)

11、梦里钟声惊客枕,静中玉子落纹楸。——《宿翠岩寺呈马彦若徐师川》(宋·洪刍)

12、花落池塘春梦静,月生帘幕夜香寒。——《浣溪沙 其一》(宋·耿时举)

13、万里梦归伊阙远,一窗静对玉峰攒。——《为王山尹子渚赋潜斋末句寄声叶新之》(宋·程公许)

14、十二玉楼无梦,三十六天夜静——《水调歌头 其一》(宋·葛长庚)

15、梦随白鸥去,静看飞鸟还。——《己卯六月十一日书石室壁》(宋·蒲寿宬)

2.关于"梦"的诗句大全

1、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阴阳相隔已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

2、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梦中惊醒。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宋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译文: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4、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扩展资料

梦,也有梦想的意思。古人相信,做梦总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认为做梦总有原因可寻。做梦的原因已知的有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原因,但即使是在人类已知的这两方面,人类依然无法解释梦形成的机制原理。

梦境中所形成的事件及场景来自于 人们已有的认知以及记忆,这其中记忆所包含的内容有视觉、听觉、触觉、感觉。人们梦境中所出现的所有这些元素都是基于记忆基础的。

中国是最早对梦进行研究的国家,早在弗洛伊德2000多年之前,我们就有一本关于梦的专著——《周公解梦》。但《周公解梦》里对于梦的解释并非是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的。

基于当时的社会科学技术条件,这本书对于梦的解释具有相当大的历史局限性。其中将梦赋予能够解析人的未来祸福的能力,但是基于现今人类对于梦的认识逐渐科学,人们发现梦并不能预测人的未来祸福。这一观点最早出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

人在做梦时生理表现为眼球快速运动以及伴有梦话等。被人们广泛认同的是梦发生在人睡眠状态的浅睡眠状态。

梦,既真实,又虚幻,这属于心理,还是想象,人们至今还不能解释。

参考资料:梦-搜狗百科

3.关于“梦”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梦的诗句主要有:

昼梦

【唐】杜甫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归梦

【唐】杜甫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李白二首

【唐】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宝历二年八月三十日夜梦后作

【唐】白居易

尘缨忽解诚堪喜,世网重来未可知。

莫忘全吴馆中梦,岭南泥雨步行时。

答山驿梦

【唐】白居易

入君旅梦来千里,闭我幽魂欲二年。

莫忘平生行坐处,后堂阶下竹丛前。

禁中寓直,梦游仙游寺

【唐】白居易

西轩草诏暇,松竹深寂寂。

月出清风来,忽似山中夕。

因成西南梦,梦作游仙客。

觉闻宫漏声,犹谓山泉滴。

梦旧

【唐】白居易

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4.描写富春江的诗句

如下,望采纳:

泛富春江

【作者:释文珦】

梦寐羊求客,清游乐此邦。

一篙残腊雨,千古富春江。

岸转青螺合,烟明白鸟双。

洗除名利迹,滩濑日春撞。

泛富春江

【作者:陆游】

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

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

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还家正及鸡豚社,剩伴邻翁笑口开。

秋日富春江行

【作者:罗隐】

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清涵万象殊。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作者: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

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蓬坐,

翠色随人欲上船。

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

【作者:权德舆】

候晓起徒驭,春江多好风。白波连青云,荡漾晨光中。

四望浩无际,沉忧将此同。未离奔走途,但恐成悲翁。

俯见触饵鳞,仰目凌霄鸿。缨尘日已厚,心累何时空。

区区此人世,所向皆樊笼。唯应杯中物,醒醉为穷通。

故人悬圃姿,琼树纷青葱。终当此山去,共结兰桂丛。

富春

【作者:吴融】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诗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桐庐县作》唐·韦庄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

5.形容春梦的诗句

作品名称《花非花》

创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杂言古诗

作 者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译文: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夜半来,天明去。

译文: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来如春梦几多时?

译文:来时像春梦一样能有多少时间?

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扩展资料: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据诗意,亦属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

文学赏析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虚名复何益”。

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像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非花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