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郦波老师解读古诗词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 。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 2009年10月初,他已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和《大明名臣:海瑞》已录制完毕。 《曾国藩家书》录制完成。《大明脊梁张居正》于2013年11月05日开播。 2015年暑假期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千古爱情之相聚在星空下 ”。2016年1月1日,郦波教授加盟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第三季。 2.郦波、王立群关于诗词鉴赏的著作找到一位与之有关的当代诗坛名家诗人,供参考: 李者也,豪放派爱国诗人、山水诗人,当代“古诗复兴运动”的致力者之一。“李者也”取自“之乎者也”的后二字,原名李华振,男,汉族,生于安徽、长于河南、学于湖北,曾工作于浙江、湖北、天津等地,高校、企业、机关都曾经历过,数十年多变的人生阅历、豪迈的山河之旅、不息的求索笔耕,只为写作古诗而生。主要作品有古诗集《诗裔山河录》(收录所写3000首古诗)、“新边塞体”诗集《不许山河换界碑》(收录所写260首古诗)、励志诗集《既生我》(收录所写150首诗)、人生感悟诗集《今生且》(收录所写220首诗)、情感诗集《风不误桃》(收录所写200首诗)、归隐诗集《且趁》(收录所写200首诗)等。 3.荐读︱郦波:诗词到底有什么用“诗词到底有什么用?”一位同学曾经这么直白地问我。 既然他这么直白,我也只好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没什么用!几乎没什么用!”不过,庄子也说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诗词大会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白茹云的大姐。 场上我称她为大姐,董卿和康老师也跟着叫大姐,结果她还不乐意了,说其实自己很年轻,比我们都小。这时董卿说的一句话代表了我们的心声:“这声大姐喊的不是年龄,是我们的敬重!”就是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她务农为生、家境清贫、病痛折磨、现实沉重,但她始终过着“诗意的人生”。 白茹云六年前就查出了淋巴癌,丈夫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家中经济拮据,为治病欠下很多债。弟弟自小脑中生瘤,一发作就拼命抓头,为了照看、安抚弟弟,她开始为弟弟念诗、唱诗,由此走上了热爱诗词的道路。 在生活的重重重压面前,白茹云一路走来,却没有丝毫的沮丧、不甘、愤懑与埋怨,她说因为有诗词一路陪伴,她说因为她喜欢那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她在诗词大会上念出郑板桥的那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我感慨地评点说:“拥有如此淡定气魄的白大姐,真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一面镜子啊!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 16 岁的中学生姜闻页,在赛场失利后,在他人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她淡定地说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我既然怀有颗喜爱诗词的初心,又何须输赢和胜负来鉴定我对诗词的热爱。”那一刻,我忍不住评价说:“诗者志也,诗者心也,在我眼里,你才是真正的赢家!”还有武亦姝,还有陈更,还有曹羽,还有彭敏,还有北师大校园里的“快递小哥”,还有油田钻井平台上的“诗词男神”……还有很多很多这样平凡却优秀的人,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用诗词荡涤着灵魂,让世人看到即使在现实的重重迷惑中,仍有诗意的栖居,就在你我身旁!其实,不只是诗词大会上的选手们,我想,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在生命的时时刻刻,一定有很多因为热爱诗词而坚守自我灵魂的人。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柳宗元的那首《江雪》。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诗了,可是说到这首诗的作用,很多人却未必明了。 柳宗元的这首《江雪》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当时柳宗元因“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谪湖南永州,即今湖南永州醴陵。这一年的冬天,当地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身处流放、贬谪困境中的柳宗元遂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江雪》。 所以,一直以来,后人多以为这首《江雪》表达的是诗人孤独、困苦的心境。甚至还有好事者据此推测,说《江雪》是一首藏头诗,“千万孤独”四字,正是柳宗元的呐喊与彷徨。 可是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矛盾——不仅是历来的诗家、论家喜欢这首《江雪》,古来画家、丹青妙手们也尤喜以《江雪》意境入画。所谓“寒江独钓”,禅境高妙,禅意与禅悦的表达正是由诗而画一脉相承的表现。 所以,甚至有论家以为,《江雪》一篇正是柳宗元禅悦思想的集中体现。从呐喊与彷徨,到禅意与禅悦,理解大相径庭,差异何其之远!事实上,除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还有政治批判说,以为寒江独钓是以严子陵高洁独钓自喻;又有政治希望说,甚至把寒江独钓比之姜太公垂钓渭水。 真是“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作品总是给人无比丰富的理解空间。事实上,联系柳宗元的人生经历我们就会知道,在这首《江雪》里,苦楚与孤独一定有,但超越与升华也同样在。 其实,它最大的奥秘就在找回自我,达成与自我的和解。柳宗元出身河东柳氏,是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母亲则出身范阳卢氏,在看重门阀与贵族出身的唐代,这样的家世使得他少有凌云之志,久怀兼济之心。 加之年少扬名,二十出头又高中进士,所以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终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加入了永贞革新的改革。可是命运却兜头浇下一盆冷水,改革失败,柳宗元携母远谪永州。 因气候恶劣,水土不服,柳母在永州不到一年就病逝了。柳宗元终于被逼到了人生的绝境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一切生机全无,一切希望湮灭!可是,就是在人生最逼仄的困境里,一首诗、一首短短的五言绝句,却让柳宗元重新找回精神的自我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山皆白,万径绝灭,当尘世的喧嚣与浮华成为被摒弃的背景,那个“久在樊笼中”的自我,那个“我”身上早已丢失的灵魂,才终于被完整地找回。关于柳宗元通过一首《江雪》找回精神的自我并完成与自我的和解,还有一个关键的证据,即不论是在柳宗元个人文学创作历程还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江雪》的出现都代表了一个重要的节点 — 就在《江雪》之后,柳宗元开始创作了奠定中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基石的系列作品《永州八记》。 像《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有些篇章还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游记散文的本质是带着自己的灵魂去发现山水的灵魂,柳宗元能终于从丧母之痛与政治悲情、人生困境里从容走出,一首小小的《江雪》,让他找回精神的自我,实。 4.唐诗宋词简析翻开历史的长卷,唐诗宋词可谓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星光熠熠的双子座。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唐诗平仄的工整,豪气万丈地将胸中抱负一一释放,相反的,宋词错落有致的长短,既描述了战争的严峻,更写出了迫切的报国热忱。 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唐诗宋词宛如文物中的瑰宝,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后人喟叹不已。 一本《全唐诗》,犹如一座肃穆的瓷器馆,岁月的洗练并不能遮盖住瓷器本身的美,反而越发渗透着陈旧的浸香。形态上没有惊人的奇异,说得绝对点,可谓千篇一律,可瓷器上的釉色,却能让人感慨万分,赞叹不已。就犹如古板的绝句律诗一样,咋看并不出彩,可其中的韵味却一延千里,颇具玄机。 唐诗讲究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讲究形音意的统一,每个字的运用都极为讲究。犹记得《武林外传》中秀才兴致勃勃地问掌柜的,‘清风明月挠我心’抑或是‘清风明月抠我心’,佟湘玉无意一句‘清风明月偷我心’,令秀才连连称赞。‘偷’的妙用在于,即表达了动作,更将这缕相思之风赋予人的性情,可谓扣上了作者本身的情感,比‘挠’或‘抠’单纯的动词更为斯文且灵动。而对仗押韵,更是为唐诗的流传增添了一笔亮色,读起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运用更是信手拈来颇有情趣。 古诗的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因此冠称唐诗。从初唐的陈子昂,到盛唐时期的李白,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李商隐,唐朝可谓孕育了无数杰出的诗人,更留下了无数优秀的篇章。写边塞壮丽景色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思乡情切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写朋友深情离别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报忠国家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可以说融入了生活,融入了人生。不论是谪居蛮地,或是近乡情怯,都养成了一种出口成章似的习惯。唐朝素喜诗文,唐朝沿用了隋朝的科举制也在太宗的改革下不断完善,到唐玄宗时期,诗赋已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大诗圣李白正是由于诗才过人,得到唐玄宗赏识,才入仕做官。 唐代末期,割据势力此消彼长,五代十国的离散局面,令许多爱国志士报国无门。在这种分崩离析的局势下,词风悄然发展。南唐后主李煜正是宋词中的佼佼者,他的词温婉哀怨,诉不尽的哀伤和愁绪,正是面对国家的灭亡和自己黯淡的前路,使得他的作品流传后世,令人折服。 宋词如纱,如袅袅轻烟,如细语花荫,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闲愁,远看近看,都如一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让人心醉。它最抒情,写艳情而不仟佻,写富贵而不悲俗,如老松柔树,临风伴月,如烟波浩渺,深微隐幽。 宋词有豪放与婉约之分,豪放派代表如陆游,秦观,婉约派如李清照,辛弃疾等等。不论何种派别,宋词的意味隽永,香软艳丽,都是最令人沉迷与神往的。 宋词又名长短句,随意又入境,形式丰富,内容丰满。相同的词牌名,却能创作出各种不同的意境。宋词的在字数上规定较为严格,但词人的填充,总能将情感诠释得尤为传神。 宋词是寂寞凄苦的代名词。苏轼半夜入梦,醒来时却只能‘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将对亡妻的思念诠释的淋漓尽致;而悲壮如岳飞,面对奸人陷害,山河沦陷,只能‘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的起起落落,总是难以史料,境遇时,总会想起那些苍凉落寞的词句,是生不逢时的悲叹,是壮志难酬的忿恨,是物是人非的无奈,是迟暮追忆的感怀。宋词的美,贵在最能触动人心底的柔软和感伤,勾起无数遐想和悲凉,使那种愁苦萦绕心头久久不散。难怪柳永会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单指情爱,同样可用于世间各种苦恼与心碎。 宋词不是宋学,不是宋诗,更不是宋朝的灵魂。宋词不像唐诗那般成为宋代文学主流,但其璀璨程度却能与唐诗齐名,其盛名可想而知。南北宋的更迭,北宋多豪迈,南宋是悲怨。也许只有了解了这段历史,宋词的精粹方能体会。 唐诗宋词的源远流长,可以称得上是继往开来,但终究成为千古绝唱。反观元代在蒙古的统治下,戏曲较为发展,明朝时的八股取士,更是扼杀了才子的创作,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清朝时文字狱越演越烈,小说在专制统治下奄奄一息,历史上,也就再无这般辉煌了。 唐诗宋词的深厚内涵,绝非这般浅薄的文字所能表达。只有一个优秀的民族,才能支撑起如此深刻的文化底蕴,而没有文化沉淀的民族,终究会被历史所淘汰。 难怪周杰伦每张专辑都在唱着中国风,从琵琶弹奏的《东风破》,到扬琴掀起的《发如雪》,不禁轻叹,笑谈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词朝墨尽,千情万怨英杰愁,纷飞了眼泪,凄美了离别,镌刻出永世的碑。 5.简要分析宋词的艺术特色宋词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成熟高雅的文体并能够与诗并称为“双绝”,首先在于词是中国古代文体中唯一的一种音乐文学,不仅富有韵律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宛转悠扬.尤其词的形式丰富多样,在千种词牌的音律框架下,可以填写不同的内容.其次,词与诗、文、赋等文体相比,更具感性的抒情特质,可以让人肆意表达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和诉求.宋词从俗到雅,弥补了诗、文过于正统而缺少的人情味.再者,宋词的意境之美尤为突出,看似简单的写景状物的词语之中,蕴涵无限的深情厚意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人吟咏之后,细细品味,如同余音绕梁,给人充分的想象和理解空间.。 6.每天解读一首诗词蒙曼郦波往期在哪能听火冒三丈 huǒ mào sān zhàng 【解释】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逗章太炎以自己惨淡经营《民报》多年,一旦复刑,竟被摈斥,不由得火冒三丈。地 【结构】主谓式。 【用法】一般作宾语、谓语、状语。 【辨形】三;不能写作逗山地。 【近义词】怒气冲冲 【反义词】心平气和 【例句】你太爱发脾气;动不动~;这样怎么能搞好同志关系;干好社会工作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