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写古诗词的趣事

1.关于古诗的趣事

唐代诗人杜甫有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该诗问世以后趣事颇多,广为流传的要数诗宴、诗画菜和诗厨。

诗宴 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弃官西去,穷居成都草堂。一日,几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诗会友,杜甫实在拿不出好一点的饭菜来招待客人,杜夫人着急万分,不知所措。正在犯难之际,杜甫发现灶房间尚有一把韭菜、两个鸡蛋和一大盘豆腐渣,当即如获至宝,转忧为喜,面带笑容地对夫人说了几句悄悄话后,就请客人入座闲谈。

时隔不久,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汤摆在桌上。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面放着两个蛋黄;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着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上面什么都没有;最后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汤,上面还漂着几片洁白的蛋壳。

杜夫人当即示意杜甫对客人抱拳发话:“诸位光临寒舍,深感荣幸,特备‘诗宴’,以表寸心。”正当客人有些莫名其妙之时,杜甫拿起筷子,指着第一碗菜说,这叫“两个黄鹂鸣翠柳”;指着第二碗菜说,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指着第三碗菜说,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指最后一大碗汤说,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时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绝。

诗画菜 四川民间,有位出奇女子,才貌双全,烹饪绝伦,闻名蜀地。一天,两位才子慕名远道而访,女子理当盛情款待,可因家中仅有韭菜一把和鸡蛋两个,不知如何是好,好在女子饱读诗书,顿时想起杜甫的一首诗。她为两位客人敬茶后,便含笑下厨,不一会就做出一桌富有诗情画意的菜。第一盘以绿韭菜垫底,面上放着两个圆滚滚的蛋黄,取名“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盘还是以绿韭菜垫底,面上洒着一溜蛋白,唤作“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盘将韭菜铺成山峦状,山尖遍染蛋白,呼为“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盘是一大碗清汤,面上漂浮着四片洁白的蛋壳,便称为“门泊东吴万里船”。女子举杯敬酒,略表歉意之时,两位才子异口同声地赞道:“您巧作的‘诗画菜’,胜过世间山珍海味!不必客气。”

诗厨 江南一地有家颇有名气的“唐诗菜馆”,一天有位客官傲气十足而至,仅以八文钱和两个鸡蛋,苛求要按杜甫的七言绝句做三菜一汤,厨师明知客官出难题,硬是知难而上,欣然同意。不一会,只见厨师端上三菜一汤放在桌上:第一道菜是两个蒸蛋黄,伴以几根小葱,象征“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道是青菜叶上铺着一丝蛋白,意为“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道菜是清炒白蛋花,连根葱儿都没有,寓为“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道菜更简单,是一大碗清水,上面只漂着几片雪亮的蛋壳,酷似“门泊东吴万里船”。客官见此“三菜一汤”,连声赞口不绝,后来这位厨师被誉为“诗厨”。

2.【写小时候读古诗读错字而引发的趣事的作文】

读古诗趣事今天下午第二节课,由于我们背的古诗达不到数量,老师又让我们读《中华经典》上的古诗.老师对我说:“也不用挑了,按我们的顺序读.”说完忙自己的手头工作了.我翻看书,从第一页第一首诗开始读了.第一首古诗是《静夜思》,这一首是我们以前学过,这就上五年级了怎么还让背比较难背?有什么重要的地方?不想了,老师让读咱就读.第二首古诗是《杂诗》,这一首我们没学过,此时我对第一首古诗的疑惑消除了.第三首古诗是《春晓》,第四首古诗《悯农》,老师这是我们一年级就学过的,你为什么还让我读吗,你说古诗名,同学们全部给你默写出来.我在心里嘀咕,偷眼看下边的学生,好像都是一脸迷糊,还有的再指指点点,不知道他们是在指我,还是在指我的字.我又偷眼看老师,她正在专心致志的写她的作业.唉!左右为难.读?不炒?-------------“哎,你怎么读成第一学段的了?”老师迷惑地说.“啊,魏xx,你让我们白读了.”“我的心血呀.”同学们一片狼嚎,唉声叹气,叽里呱啦.“你不是让我按顺序读的吗?我就读了.”我无辜的说.“我的意思是从我们第三学段那里并且是从我们昨天读的地方之后按顺序读.”老师面带笑容的说.对呀,这些天我们一直在读,不可能从第一页第一首诗开始读的,我怎么没想到呢?再看下边的同学,一片沸腾,如果不是老师在这里,他们可能要吃我.好惭愧,只感觉脸在发烧.唉,我怎没就不用用脑子呀,读诗的过程中,我也有疑惑,在这个过程中,问问老师,也不会出现这个结果.看着我的同学们,那么激愤,看着老师悠然自得,似笑非笑,我也想笑但不敢笑出来.“你们真没良心,魏凯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说,你们那么聪明,为什么不早提出来?我也有责任没有说明白.好了重新读吧.”一句话,让所有的怨恨都烟消云散.我回想着同学们怪样,怀着愉快的心情又读了起来.…………后来我听老师说,其他班也有类似的笑话发生.笑话归笑话,但教训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凡事,多思、多想、多问.。

3.学习古诗有趣的事作文大全

今天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了古诗操,古诗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根据古诗的内容想动作,编成古诗操。

首先,老师给我们看了《静夜思》的古诗操,里面做操的姐姐,她表演得很搞笑,念诗名和诗人的时候就开始踏步,手离胸前差不多,然后脚抬得很高,不知道她要干嘛?接着念“床前明月光”时,她把左手放在心脏那个位置,右手放在心脏的右边,就是“床前”的意思。“明月光”的动作是双手往右边高处,右手握拳头,左手离右手差不多的位置,手指张开。“疑是地上霜”的动作右手像波浪一样流动,左手背在后面。头抬高,双手交叉,就是“举头望明月”的意思。然后头低着,双手背在后面就是“低头思故乡”。

接下来老师让我们自已想其他古诗操的动作。我心里面想,一定要做好点。

第一个上讲台是万斐然,他太搞笑了,他演的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前面说诗名的时候,他就呆站着,念第一句的时候才开始。

“独在异乡为异客,只见他双手在眼睛前面,眼睛东张西望的,然后头抬得高一点,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的动作就把右手举得很高,左手张开,只有二指和三指在动,二指往下,三指就往上。念到“遍插茱萸少一人”时,他右手握拳,刺到心脏那里,然后就倒下去了。

今天的古诗操太有趣了,真开心。

4.学古诗词趣事作文400字

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我爱独自坐在窗前,泡一杯清茶,捧着一本诗词集,在橘黄色的灯光下,独享古诗词带给我的无尽欢乐。

那一首首传颂千古的诗词,饱含了我多少向往啊!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苏轼的旷达;李白的豪爽,领略着李清照的婉约,陆路的悲壮,陶醉在王维的田园情怀,辛弃疾的浪漫狂想中。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如痴如醉。在阳光灿烂的春日,在荷香四溢的夏季,在月白日清的秋夜,在银装素裹的严冬,我用心品味着,用情感受着诗词带给我的另一种境界,另一种思想。

如涓涓流水,如淡淡云烟,那些清丽雅致的小诗,总会穿过我的心灵,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不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我陶醉在早春的清新之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陶醉在夏日的绚丽之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陶醉在秋夜的温婉之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陶醉在冬雪的烂漫之中。

一唱三叹的琴声,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号角,铿锵有力,那些苍凉悲壮,富有哲理的诗词总会震撼着我的灵魂,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读出封建大夫的苍凉与悲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又读出了前人豁达的胸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被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感动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被游子的思乡情感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良师益友的劝勉,鼓励着我更加勤奋地去拼搏,去创造。

一曲又一曲,一首又一首,如神奇的音符如可爱的精灵,给我超凡脱俗的享受,主我无法摆脱对它们的钟爱,啊,陶醉在诗词中无尽的情思、情趣、情理之中,感觉真的挺好!

5.有什么古诗趣闻

侯门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

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

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于颐非常感慨。他对崔郊说:“这个女子虽是我用四十万钱买来的, 但四十万钱算不得什么,你该早就对我讲才是!”于是,于颐亲自作主,将那女子嫁给了崔郊。

红叶题诗: 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满地枯萎的落叶,风呼啸着而去,树木的枝桠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纹。

天色越来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颇怀莫名的伤感。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

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

于佑把诗带回家里,但此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之后他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

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同伴听,大家都笑他。 一晃几年过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渐渐淡忘了。

他科举不成,几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韩泳家教书。一天韩泳告诉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

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当时于佑尚未娶亲,听说韩翠苹姿色美艳,于是答应下来。

于佑婚后与韩翠苹感情很好,一天,韩翠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便如实告之。韩翠苹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曾经写的。

俩人皆默然,泪水盈眶,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出口,相对感泣良久。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

韩翠苹为此悲欢交集,于是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人面桃花: 在唐代有一个名叫崔护的年轻书生到长安城来赶考,刚好是清明节前后,便在大雁塔附近来春游,走到一个一片桃花掩映的农家遇到一个美丽的农家少女,于是借口口渴要了些茶水,闲聊几句,崔护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又来了,但是柴门禁闭,桃花依然盛开,有时在柴门上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过了几天,当他再次到这里时远远地就听到茅舍中传出了阵阵苍老的哭声,便赶去农家问问发生什么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哭的非常伤心的说:“我的女儿前几天去走亲戚,回来见到门上的诗,便一病不起。”

崔护听后大吃一惊说出了写诗的原因,并要求见少女一面。当他看到奄奄一息的少女时,便大声哭喊也许是他的真心感动了苍天,少女苏醒过来,后来他们就结为夫妻,传为千古佳话。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

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推敲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

6.古诗趣事

【来 历】

[编辑本段]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典故

推敲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译文: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7.诗词的趣事和从中明白了什么

典故推敲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