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台湾的诗句往事 丘逢甲 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天涯 丘逢甲 天涯断雁少书还,梦入虚无缥缈间。 兵火余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鬓先斑。 没番亲故沦沧海,归汉郎官遁故山。 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望大陆》于佑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2.关于台湾的诗歌[台湾]黄雍廉《唐人街》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 像 黄河的浪 东流 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 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 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诗人黄雍廉浪迹海外,心系祖国,苦于不能常与祖国厮守在一起,于是把一腔爱国情思移向唐人街,并以一副纯粹“唐人”的笔墨,构筑了这座诗的“唐人街”。 诗人兼诗评家的赵国泰,对此诗曾有一段精辟的艺术分析。他说:“唐人街是中华历史文化在西方的一个窗口。 要完成这一高度概括与条陈,艺术上非博喻、罗列莫办。此法的施用,使作品内涵饱满而不拥塞,典丽而不板滞。 臻于此,又有赖于形式结构上取乎多视角掠美,使内蕴层嵌迭呈;广植东方情调的语象,又间以主客体转换之法,使情境跳脱空灵,其中以首节尤佳。全诗给人以宽银幕效果。” 多好听,“唐人街”,一所不冻的华夏乡音的港湾,一所和平的春兰秋菊的城堡,一座摧澡的东方文化的浮雕。以中国调寄中国情,以中国墨写中国意,盛唐罢相张九龄“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叹惋,南宋遗民郑所南兰草根下无土的画意,高人王维于朝雨渭城饯别好友西出阳关的怅惘,诗仙李白立扬子江畔目送故人孤帆远影的伤感,还有扬州驿马雄姿,长安宫阙风范,南国二十四番花讯的问候,殷墟仰韶陶釉的召唤……这一系列典型的中国情结的意象群的自然叠印,华美典雅,楚楚动人。 一咏三叹中,愈升愈高的是海外炎黄子孙心向祖国的七彩虹桥。 3.关于台湾方面的诗歌热血颂 对于台湾,我不想说什么,事实上,已经无话可说. 如果鲜血可以解决问题, 我原意用自己的血铺平一条道路 而且我相信,如果需要,许许多多的人会选择和我同样的道路.. 我们爱我们的国家,即使他贫穷,即使他弱小, 而现在,我们的国家一天天在强大,于是,我们更加有了热爱他的理由, 热爱如斯,又如何忍坐看主权被凌辱,国土被侵犯. 深夜于听风阁,心潮澎湃,做诗数首,自励励人. 1 我曾经是贫穷,我曾经是苦难, 我曾经是哀鸿遍野,我曾经是妻离子散. 历史在那里, 说他遥远, 我却只感觉到了,一个瞬间. 五十年,是的,五十年. 足以让英雄,伴铁戟钢枪, 醉倒山河之畔, 足以让豪杰,沙场饮血, 笑傲众峰之颠. 足以让勇者,前仆后继, 飞蛾扑火那般. 足以让志士,生死相随, 只为一个信念. 五十年,是的,五十年. 多少的梦,承载不变. 多少的愁,化解不堪. 多少的金戈铁马,化作绕指柔缠, 多少的深闺幽梦,统统绕梁无端. 孩子们已经老去, 孩子们的孩子依旧热情如咆哮火山. 我听得到他们的苦闷, 更感受的到他们的呐喊. 那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 报我国家,护我河山. 其实在我,一切的一切,都很短暂. 毕竟我是历史,毕竟我是不朽, 毕竟我是浩浩荡荡的五千年. 从尧舜开始,直到明结清断. 我默默注视着中华民族的演变. 他们叫我,母亲. 是的, 我的乳汁,甜美清甘. 我的汗水,成就富饶肥沃土地大片大片, 我的身体,嶙峋骨架,肌肉脉络,构建成万里雄关. 护卫着宝贝们, 逆境中勇往直前. 还记得一个神话的破灭, 还记得划出的新起跑线. 还记得那瞬间的亲缘割断, 还记得此后的血流一片. 隔着海峡,我的孩子们颔首期盼, 同为炎黄子孙的根,同流华夏儿女的汗, 纵使有着隔海相望的距离, 难道就可以把我们生生拆散. 我庞大的身躯, 不能容忍这样的分散. 九百六十万, 是的,九百六十万, 辗转,前缘, 奔流,不断. 是鲜血创造了咆哮的巨响, 是归属编排了命运的变迁, 我声声呼唤, 台湾, 我的孩子 不管走到哪里, 我们始终,血脉相连. 2 千年惊变,世纪之交, 拱卫神州,边陲一岛。 写尽历史的笔力, 渗透史书的视角。 仲谋海船渡,郑和风雨摇, 天外斜阳正,成功驱夷苗. 还记否, 人烟荒芜时的一奶同胞。 相煎何急,煮豆燃烧? 为什么一个中华, 偏要生生拆散成隔海遥遥? 为什么一个祖先的后代, 满口夷语大街上狂笑? 为什么千年的文化底蕴, 偏要洋字于前,不完不了? 为什么又有认贼作父,骨肉相残 只为富贵荣华的心如刀绞。 有些人, 活着不如死掉, 有些人, 早已经忘却了祈祷, 有些人, 在世态万千中坠入魔道, 有些人, 甘愿抛弃人的尊严,只为顺从魔鬼的征招。 我与奔雷一起咆哮, 不让乌云遮住了灿烂阳光的微笑。 我与闪电共同舞蹈, 阻拦黑暗剥夺大地的燃烧。 我为铁,我为血, 只为架起一座桥, 化作两岸的统一图标。 我为刀,我为剑, 将红星闪耀过宝岛, 用叛徒的鲜血当作祭奠的微薄分毫。 今日生锈否? 成吉思汗的弓马刀鞘, 明昔书香飘? 武穆遗书的韬略经要。 中华儿女的英姿, 不在一个小小的孤岛, 因为他自始至终,直到永远, 始终会在母亲的怀抱。 将船买酒的闲来垂钓, 乘舟日边的心似狂潮. 龙泉笑傲的伴风舞蹈, 乾坤挽回的一笔青毫. 让热血沸腾于西西里岛, 让声音回荡遍谬斯神庙, 让鲜花绽放过白令海峡, 让红旗飘荡在天涯海角。 如斯,如是, 不只是心思的狂飙, 如斯,如是, 定然现实于不遥远的明朝. 3 一枕强国梦, 几十载风风雨雨的忧心忡忡, 一颗富国心, 终成了黄土埋身的荒郊野冢. 剑影如虹,飞梭长空, 英雄末路斜阳远, 豪情满腔自珍重. 今日回想, 前尘梦中. 如徐徐清风,吹过后涟漪波动. 如散淡流沙,沉鹅毛后生机未穷. 无数人走过, 慷慨赴义的道路,从从容容, 无数人飘过, 舍身为国的湍急河流,恨煞水神共工. 无数人看过, 战友喷溢鲜血的惨烈,愈发革命铭记心中. 无数人试过, 将生命置于不测的绞盘, 让地狱烈火焚烧尽残躯的雾气蒙蒙. 偏生一个党国, 与民众的安危疾苦, 末路形同. 偏叫一个中正, 与跻身强国的梦想, 互不相容. 难不成都是命. 注定中华儿女的磨难, 要这般经久. 前辈有灵, 岂能不俗世眷恋,难忘凡尘色色空空. 后人回首,终难控扼腕长叹,垂足顿胸. 血溅轩辕台边的中华鼎柱, 泪洒雨花石畔的国父遗风. 人们用梦祭奠前辈的英灵, 前辈用泪怒斥不肖子孙的害世劣行. 这般无耻, 百年后的地底相逢, 你还有面目眼睁心动? 我恨,我痛, 我恨,我痛!! 4 对小屋一间海天, 听西风吹向谁边? 金门岛,和清灯烛影并入幽梦, 模糊中不知谁人唱,归家难声声断人肝胆。 厦门的冬天, 微冷中分外天地宽, 隐约隔岸, 爆竹声声脆响,却是一脉同源, 风情不变,山水流转, 高山流水缘何要曲高和寡地流传, 竹林神韵,魏晋风流的一曲高歌, 聆听的分明是一国的两面。 仰天长叹, 同一片银河星汉, 恰似说,牵牛织女, 迢迢皎皎,寂寞寡欢。 形同母子,更或情恋 多情似这般, 天意为何要折反? 想,也休怨, 痛,也休怨, 一腔热血,勤撒勤换, 朝夕肃穆,对景何堪? 曾几忆竭石东立,海天一线, 截江断流,挪山移海, 看我豪迈依如前, 5 吹不尽万里冰霜,雪撒江国。 4.关于台湾的诗歌[台湾]黄雍廉《唐人街》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 像 黄河的浪 东流 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 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 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诗人黄雍廉浪迹海外,心系祖国,苦于不能常与祖国厮守在一起,于是把一腔爱国情思移向唐人街,并以一副纯粹“唐人”的笔墨,构筑了这座诗的“唐人街”。诗人兼诗评家的赵国泰,对此诗曾有一段精辟的艺术分析。他说:“唐人街是中华历史文化在西方的一个窗口。要完成这一高度概括与条陈,艺术上非博喻、罗列莫办。此法的施用,使作品内涵饱满而不拥塞,典丽而不板滞。臻于此,又有赖于形式结构上取乎多视角掠美,使内蕴层嵌迭呈;广植东方情调的语象,又间以主客体转换之法,使情境跳脱空灵,其中以首节尤佳。全诗给人以宽银幕效果。” 多好听,“唐人街”,一所不冻的华夏乡音的港湾,一所和平的春兰秋菊的城堡,一座摧澡的东方文化的浮雕。以中国调寄中国情,以中国墨写中国意,盛唐罢相张九龄“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叹惋,南宋遗民郑所南兰草根下无土的画意,高人王维于朝雨渭城饯别好友西出阳关的怅惘,诗仙李白立扬子江畔目送故人孤帆远影的伤感,还有扬州驿马雄姿,长安宫阙风范,南国二十四番花讯的问候,殷墟仰韶陶釉的召唤……这一系列典型的中国情结的意象群的自然叠印,华美典雅,楚楚动人。一咏三叹中,愈升愈高的是海外炎黄子孙心向祖国的七彩虹桥 5.有关描写台湾诗歌关于台湾的诗歌 >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 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放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 浅浅的 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6.谁有关于台湾的诗歌..热血颂对于台湾,我不想说什么,事实上,已经无话可说.如果鲜血可以解决问题,我原意用自己的血铺平一条道路而且我相信,如果需要,许许多多的人会选择和我同样的道路..我们爱我们的国家,即使他贫穷,即使他弱小,而现在,我们的国家一天天在强大,于是,我们更加有了热爱他的理由,热爱如斯,又如何忍坐看主权被凌辱,国土被侵犯.深夜于听风阁,心潮澎湃,做诗数首,自励励人.1我曾经是贫穷,我曾经是苦难,我曾经是哀鸿遍野,我曾经是妻离子散.历史在那里,说他遥远,我却只感觉到了,一个瞬间.五十年,是的,五十年.足以让英雄,伴铁戟钢枪,醉倒山河之畔,足以让豪杰,沙场饮血,笑傲众峰之颠.足以让勇者,前仆后继,飞蛾扑火那般.足以让志士,生死相随,只为一个信念.五十年,是的,五十年.多少的梦,承载不变.多少的愁,化解不堪.多少的金戈铁马,化作绕指柔缠,多少的深闺幽梦,统统绕梁无端.孩子们已经老去,孩子们的孩子依旧热情如咆哮火山.我听得到他们的苦闷,更感受的到他们的呐喊.那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报我国家,护我河山.其实在我,一切的一切,都很短暂.毕竟我是历史,毕竟我是不朽,毕竟我是浩浩荡荡的五千年.从尧舜开始,直到明结清断.我默默注视着中华民族的演变.他们叫我,母亲.是的,我的乳汁,甜美清甘. 我的汗水,成就富饶肥沃土地大片大片,我的身体,嶙峋骨架,肌肉脉络,构建成万里雄关.护卫着宝贝们,逆境中勇往直前.还记得一个神话的破灭,还记得划出的新起跑线.还记得那瞬间的亲缘割断,还记得此后的血流一片.隔着海峡,我的孩子们颔首期盼,同为炎黄子孙的根,同流华夏儿女的汗,纵使有着隔海相望的距离,难道就可以把我们生生拆散.我庞大的身躯,不能容忍这样的分散.九百六十万,是的,九百六十万,辗转,前缘,奔流,不断.是鲜血创造了咆哮的巨响,是归属编排了命运的变迁,我声声呼唤,台湾,我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我们始终,血脉相连.2千年惊变,世纪之交,拱卫神州,边陲一岛。 写尽历史的笔力,渗透史书的视角。仲谋海船渡,郑和风雨摇,天外斜阳正,成功驱夷苗.还记否,人烟荒芜时的一奶同胞。 相煎何急,煮豆燃烧?为什么一个中华,偏要生生拆散成隔海遥遥?为什么一个祖先的后代,满口夷语大街上狂笑?为什么千年的文化底蕴,偏要洋字于前,不完不了?为什么又有认贼作父,骨肉相残只为富贵荣华的心如刀绞。有些人,活着不如死掉,有些人,早已经忘却了祈祷,有些人,在世态万千中坠入魔道,有些人,甘愿抛弃人的尊严,只为顺从魔鬼的征招。 我与奔雷一起咆哮,不让乌云遮住了灿烂阳光的微笑。我与闪电共同舞蹈,阻拦黑暗剥夺大地的燃烧。 我为铁,我为血,只为架起一座桥,化作两岸的统一图标。我为刀,我为剑,将红星闪耀过宝岛,用叛徒的鲜血当作祭奠的微薄分毫。 今日生锈否?成吉思汗的弓马刀鞘,明昔书香飘?武穆遗书的韬略经要。中华儿女的英姿,不在一个小小的孤岛,因为他自始至终,直到永远,始终会在母亲的怀抱。 将船买酒的闲来垂钓,乘舟日边的心似狂潮.龙泉笑傲的伴风舞蹈,乾坤挽回的一笔青毫.让热血沸腾于西西里岛,让声音回荡遍谬斯神庙,让鲜花绽放过白令海峡,让红旗飘荡在天涯海角。如斯,如是,不只是心思的狂飙,如斯,如是,定然现实于不遥远的明朝.3一枕强国梦,几十载风风雨雨的忧心忡忡,一颗富国心,终成了黄土埋身的荒郊野冢.剑影如虹,飞梭长空,英雄末路斜阳远,豪情满腔自珍重.今日回想,前尘梦中.如徐徐清风,吹过后涟漪波动.如散淡流沙,沉鹅毛后生机未穷.无数人走过,慷慨赴义的道路,从从容容,无数人飘过,舍身为国的湍急河流,恨煞水神共工.无数人看过,战友喷溢鲜血的惨烈,愈发革命铭记心中.无数人试过,将生命置于不测的绞盘,让地狱烈火焚烧尽残躯的雾气蒙蒙.偏生一个党国,与民众的安危疾苦,末路形同.偏叫一个中正,与跻身强国的梦想,互不相容.难不成都是命.注定中华儿女的磨难,要这般经久.前辈有灵, 岂能不俗世眷恋,难忘凡尘色色空空.后人回首,终难控扼腕长叹,垂足顿胸.血溅轩辕台边的中华鼎柱,泪洒雨花石畔的国父遗风.人们用梦祭奠前辈的英灵,前辈用泪怒斥不肖子孙的害世劣行.这般无耻,百年后的地底相逢,你还有面目眼睁心动?我恨,我痛,我恨,我痛!!4对小屋一间海天,听西风吹向谁边?金门岛,和清灯烛影并入幽梦,模糊中不知谁人唱,归家难声声断人肝胆。 厦门的冬天,微冷中分外天地宽,隐约隔岸,爆竹声声脆响,却是一脉同源,风情不变,山水流转,高山流水缘何要曲高和寡地流传,竹林神韵,魏晋风流的一曲高歌,聆听的分明是一国的两面。仰天长叹,同一片银河星汉,恰似说,牵牛织女,迢迢皎皎,寂寞寡欢。 形同母子,更或情恋多情似这般,天意为何要折反?想,也休怨,痛,也休怨,一腔热血,勤撒勤换,朝夕肃穆,对景何堪?曾几忆竭石东立,海天一线, 截江断流,挪山移海,看我豪迈依如前,5吹不尽万里冰霜,雪撒江国的寂廖,散不尽惆怅芦花,春回大地的微笑,是否沉醉,大好美景的悄悄?还是迷倒,光影盘旋的奇妙?一袭。 7.关于台湾的现代爱国诗歌~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这是诗人1942年在日寇阴暗潮湿的土牢里写下的一首情真意切的诗篇,抒发了诗人对灾难祖国由衷的关切和真挚的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领导下的解放区的向往。 诗的前半部分写“我”用“残损的手掌”深情地抚摸在敌人的铁蹄蹂躏下的祖国广大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接着,诗人无形的手掌触到家乡一片湛蓝的湖水,现时“微凉”的湖水与昔日“堤上繁华如锦障”的美丽春光形成强烈反差,表现出诗人对敌人践踏故土的无比忧愤。 为了使诗歌表达的主题不流于肤浅狭隘,诗人想象的世界由近拉远,由北到南,从长百山的雪峰、黄河的泥沙到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的海水。诗人选择每一地域中最典型的风景加以点染,它们既是人民的苦难与不幸的象征,又是侵略者罪恶的见证。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两句既是对上半段的总结,又与开头三、四行遥相呼应。诗的后半部分仍在想象的世界中展开,描绘的是与前面灾难景象形成极大反差的心中渴慕的图景:那虽是“辽远的一角”,但山河完整无损,没有阴暗和血污。 而是充满了温暖、光明和生机,“那里是太阳,是春”。与前半部分的哀怨、忧伤的基调相比,这一部分跳动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快乐与激动;与前半部分意象快速流动的抒情相比,后半部分则显得安静而舒缓,使这首诗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抒情风格显得变幻多姿。 在那个以狂暴的吼叫代替艺术的凝想的年代里,这首诗像一朵美丽而永不凋落的奇葩:意象高度凝炼而不晦涩,感受细腻而不暗淡,深刻的现实内容与现代抒情方式完美地交融起来。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此诗借鉴了前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中的圆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但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圆周句式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情绪的作品中,悲伤痛苦的情调最宜用它来渲染。 舒婷写的是“我”与祖国的关系,用这种句式,增加了痛苦和挚爱的深度。第一节是对祖国历史的反思,精心选取五组意象,象征祖国千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面貌:前四行平稳深长,富有音响和色彩,给人以深思沉重之感;五、六行则短促,不事描绘;后三行又伸长,行短意紧,显示出情感的起伏,出现主词。 第二节承上启下,揭示出蕴藏在中华民族灵魂中的希望之花从未消亡过,灾难虽重,理想永存,只是暂未实现。此节先短句后长句,然后主词复现,似意犹未尽,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便泻于笔端。 第三节倾吐希望,激情昂扬,连用五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期的祖国百废待举的面貌。每一个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五组连用形成博喻排比,强化了亢奋热烈的情绪,表达出诗人欢欣鼓舞的情怀。 第四节头两行用“十亿分之一”与“九百六十万平方”构成小与大的对比,寓意“我”是祖国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着整个祖国。接着以**养“我”与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又成一对照,突出“我”同祖国的血乳关系;甚至迷惘、深思、沸腾,与富饶、荣光、自由,也是性质相反的对衬,以见出痛苦和欢欣的无限。 如果前三节是写“我”与祖国的关系,第四节则是反过来写祖国和“我”的关系。句法参差正是心情激动至极的表现,在对主词的双重呼唤中结束全篇,达到最高潮。 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 抒情又非一览无余的倾泻,而很注意其波动的节奏,由悲哀、低沉到。 8.关于台湾的诗朗诵,急~~~十三亿是一个非常的数字,十三亿是一颗不朽的心脏 十三亿是一艘起航的轮船,十三亿是一个无休的港湾 十三亿是一堵伟大的城墙,十三亿是一条图腾的巨龙 十三亿跳动的心灵,每一颗都关切盼望,十三亿急切的脚步,每一步都势不可挡 十三亿人的热血,一滴一滴汇流成海,十三亿人的巨手,一双一双团结紧扣 十三亿的中国有着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十三亿人的同胞有着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洪水巨浪阻碍不了两岸同胞聚焦的使命,泥石翻滚遮挡不住华夏儿女互助的信念 再小的爱心,乘以十三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 在大的艰险,除以十三亿就会变得通途坦荡, 十三亿,是一个南投县无眠的夜晚,十三亿,是一个信义乡希望的黎明 十三亿,是一个阿里山沧桑的年轮,十三亿,是一个日月潭春天的呼吸 十三亿真的,呼唤把洪水的凶猛化解,十三亿善的光芒将前途照亮 十三亿爱的荣耀让风暴的踪迹沉默,十三亿心的相拥使伤痛的记忆屈服 十三亿的永恒为生命祈祷, 十三亿的远亲为生命喝彩 中国之心乘以十三亿,众志成城 莫拉克之旧除以十三亿,抚平创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