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阵的诗《微笑的中国》爱国国庆诗歌——微笑的中国 作者:严阵 我们是一个 微笑的 国家 我们送给你的 第一个礼物 就是微笑 你不管问我 什么话 我都用微笑 回答你 因为微笑 用不着翻译 微笑是一种雨 一种无声的雨 它会在我们心中 展开杨柳 依依 微笑是一种风 一种彩色的风 它会在我们面前 幻出蓓蕾 粒粒 微笑是一行诗句 一泓在沙漠里 流动的 甘泉 微笑是一幅画 一片美丽的 远山 微笑是中秋桂子 十里香莲 微笑是一江春水 片片远帆 微笑是你窗口的 那朵白云 微笑是你梁间的 那只春燕 微笑是一声 遥远的驼铃 微笑是一树 青青的幼果 微笑是一片 碧蓝的空间 等待着鹤群 飞过 我们是一个 微笑的国家 我们送给你的 第一个礼物 就是微笑 那是些微笑的 早晨 那是些微笑的 黄昏 那是些微笑的 窗口 那是些微笑的 车轮 那是些微笑的 街道 那是些微笑的 大门 我们的国家 一切 都在 微笑 请敞开你的胸怀 让我们 把你拥抱 虽然我们有 古老的文明 辽阔的版图 虽然我们 手中有剑 箭上有镞 但微笑却是我们 却是我们 最大的 最大的财富 长城可以证明 我们是一个防御的 民族 我们通向四方的 是微笑铺成的道路 我们微笑着 把门打开 我们欢迎你 欢迎整个世界 因为来了 才会明白 我们除了除了美酒茅台 可以使你 一醉千载 别的没有什么 没有什么 可以威胁 你的那片 云彩 因此请端起 端起你面前的 这杯微笑 端起这杯 中国制造 将它一饮而尽 为了 和谐美好 我们是一个微笑的国家 我们送给你的 第一个礼物 就是微笑 《人民日报》 ( 2006-10-01 第07版 ) 2.严阵的诗《微笑的中国》爱国国庆诗歌——微笑的中国 作者:严阵 我们是一个 微笑的 国家 我们送给你的 第一个礼物 就是微笑 你不管问我 什么话 我都用微笑 回答你 因为微笑 用不着翻译 微笑是一种雨 一种无声的雨 它会在我们心中 展开杨柳 依依 微笑是一种风 一种彩色的风 它会在我们面前 幻出蓓蕾 粒粒 微笑是一行诗句 一泓在沙漠里 流动的 甘泉 微笑是一幅画 一片美丽的 远山 微笑是中秋桂子 十里香莲 微笑是一江春水 片片远帆 微笑是你窗口的 那朵白云 微笑是你梁间的 那只春燕 微笑是一声 遥远的驼铃 微笑是一树 青青的幼果 微笑是一片 碧蓝的空间 等待着鹤群 飞过 我们是一个 微笑的国家 我们送给你的 第一个礼物 就是微笑 那是些微笑的 早晨 那是些微笑的 黄昏 那是些微笑的 窗口 那是些微笑的 车轮 那是些微笑的 街道 那是些微笑的 大门 我们的国家 一切 都在 微笑 请敞开你的胸怀 让我们 把你拥抱 虽然我们有 古老的文明 辽阔的版图 虽然我们 手中有剑 箭上有镞 但微笑却是我们 却是我们 最大的 最大的财富 长城可以证明 我们是一个防御的 民族 我们通向四方的 是微笑铺成的道路 我们微笑着 把门打开 我们欢迎你 欢迎整个世界 因为来了 才会明白 我们除了除了美酒茅台 可以使你 一醉千载 别的没有什么 没有什么 可以威胁 你的那片 云彩 因此请端起 端起你面前的 这杯微笑 端起这杯 中国制造 将它一饮而尽 为了 和谐美好 我们是一个微笑的国家 我们送给你的 第一个礼物 就是微笑 《人民日报》 ( 2006-10-01 第07版 )。 3.谁知道作者严阵的作品,老张的手在严阵先生即将步入80华诞的日子里,《严阵文集》正式出版了。这部十卷本,将近500万言的文集,汇编了严阵迄今为止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诸领域的全部作品,展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作者默默耕耘,辛勤跋涉的足迹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严阵文集》的问世,是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的又一重大收获。 回顾和总结严阵的文学生涯,探讨他的创作思想,人们不难发现,有一条最为朴实同时也最为感人,最为纯真同时也最为强烈的基本情愫,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他的创作。这情愫就是爱,即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劳动创造的爱,对一切自由美好的爱。 文集首卷开宗第一篇是脍炙人口的《老张的手》,抒发的是对含辛茹苦、翻身求解放的中国农民的热爱;文集末卷的《今天谁最美丽》则是对艰苦卓绝、默默奉献的中国矿工的深情讴歌。这一首一尾犹如一根红线的两端,缀满其间的是无数悦耳的乐铃,它们轻轻地弹奏着诗人对大江南北的一草一木,对长城内外的一山一水,对炎黄华夏的一男一女,对崛起于东方大地的一城一乡的无限深情和厚爱。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含苞的太阳》,诗人于世纪之交创作的这部长篇抒情诗,宛若一部气魄恢宏、振聋发聩的巨型交响乐,多角度、多侧面、淋漓酣畅地展示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品以反复出现的“我爱你,我的中国”为主旋律,强烈抒发了一位中华儿女对自己祖国难以言喻的赤子之心。“让所有的吊车 / 全部开来 / 它也无法吊起 / 我对你的 / 热爱”,诗人对祖国发自肺腑的深情,有着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大凡读过这部诗作的人,我相信都会为之动容而感奋,为之激荡而自豪。 人们或许会注意到,这部长篇抒情诗是诗人旅居海外,遍访世界数年之后创作的。有了海外的经历,有了民族之间的比较,有了全球性的视野,诗人对自己祖国所倾注的爱,无疑具备了新的高度、新的厚度以及新的认同度,因此它就益发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当然,诗人所抒发的强烈的爱国热情,绝非所谓狭隘的民族主义。从文集中所收录的诗人旅居海外期间的大量作品,我们同样感受到他对异国风情的欣赏,对各民族历史与劳动者的尊重和同情,以及对一切自由创造的真诚赞颂和祝福。由此不难看出,诗人是热爱自己祖国的,同时也是热爱全人类的,拥有深沉的人文精神和博大的人道主义襟怀。 严阵以诗歌著称于世,他对诗歌素来怀有宗教般的虔诚。“当你干涸的时候,诗是一滴甘露;当你疲惫的时候,诗是一杯清茶;当你迷惘的时候,诗是自天而落的灵犀;当你绝望的时候,诗是一盏永远闪烁在你前方的永不熄灭的明灯”。他认为,“不管东方或西方、不管贫穷或富有,能够真正征服人们灵魂的,惟有至真至善至美的诗歌”。他几乎把毕生精力都倾注于诗歌创作,他的诗歌把传统韵律和现代情感融为一体,音韵铿镪、活泼跳跃、情感充沛、意境绵长,读来朗朗上口,余味隽永,丝毫没有一些现代诗歌晦涩难懂之弊,深为大众读者所喜爱。可以说,严阵的诗歌,尤其是他的抒情诗,达到了很高境界,是中国新时期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之一。 然而,严阵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的血液中仿佛涌动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和开拓的秉赋。他先是在诗歌领域,由抒情诗向叙事诗拓展,代表作是《山盟》,这是一部以皖南事变为背景的革命题材长篇诗体小说,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大地上曾经展开的一场可歌可泣的斗争。这部作品就其宏大规模而言,可谓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接着,严阵的笔触又由诗歌向散文延伸,创作了大量的情文并茂的散文佳作。对于散文的“散”,严阵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追求,那就是以自由洒脱为基本内涵,随心所欲,不拘一格。他的散文,一般短小精悍,内蕴丰富,如同他的诗,洋溢着音乐的节奏,可歌可颂,是典型的美文。 如果说由抒情诗向叙事诗,由诗歌转向散文是属于文体的一种自然延伸和拓展,那么,诗人进而写小说,就不能不说是创作体裁上的一步重大转变和跨越了。《严阵文集》收录了《乱世美人》、《荒漠奇踪》等长篇小说以及《九枝水梦》、《南国玫瑰》、《杜鹃啼血》等八部中篇小说。这些作品形象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的市井百态,恩怨情仇,大多是有纪实、言情和通俗的特点,其中不难看出作者所积淀的沧桑体验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观察与思考。严阵的小说,就其艺术成就而言,虽然未必超越他的诗歌,但创作实践所蕴藉的大胆探索和锐意创新的精神,昭示了一位作家最可尊敬的品质,给人印象极为深刻。 严阵,这位天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以他的勤奋和才华为社会奉献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严阵文集》的问世,它所凝聚的爱国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孜孜不倦的开拓创新精神,对于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华大地,无疑将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4.赞美军体拳的诗歌40字军旅 时间 抹不去 岁月的痕迹 在记忆中徘徊的身影 被绿色占据 一种姿态 挺拔伫立 犹如使命的召唤 严阵以待 出征的号角 吹响 胜利前的铮铮誓言 匕首与钢枪 一起筑成迷彩的诗行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攻无不克 鲜红的记忆 穿越了世纪的屏障 把力透纸背的惊叹 写入史册 一身戎装 金戈铁马的气魄 荣光在左胸前闪烁 右手举起敬仰 心情激昂的人们 倾听着和平钟声的敲响 军旅 军人岁月的诗章 翻开每一页 都是那样的动人心魄 忠诚的士兵 在幸福安康的和平年代里 点燃激情燃烧的梦想 5.关于国防的诗歌大全当兵 当兵不是为打仗, 当兵只是为国防。 如果外国敢侵犯, 军人寸土也不让。 筑起铁壁和铜墙, 不怕自己会伤亡。 军人为国为百姓, 国泰民安是理想。 解放军训练 解放军,在训练, 训练标准按实战。 不怕苦,不怕累, 就像猛虎下了山。 太阳见了笑开颜, 白云见了忙点赞。 要想实战少流血, 必须训练多流汗。 三军 海军陆军和空军, 三军联合守国门。 军舰飞机和坦克, 时时刻刻都严阵。 保卫祖国海陆空, 管叫敌人难入侵。 养兵千日用一时, 三军都要尽责任。 狙击手 有个军人他姓刘, 刻苦训练汗水流。 百发百中枪法好, 成了一名狙击手。 记者夸他真是牛, 他坚毅地开了口: "只有国防强大了, 侵略者们不小瞅。" 大阅兵 和平鸽,飞天空, 天安门前大阅兵。 海陆空军都出动, 威武雄壮好队形…… 要想国家永安宁, 国防强大是保证。 娃娃见了忙立正, 敬礼把手举头顶。 实现中国梦 咱中国,爱和平, 不愿世界有战争。 人口多,不霸道, 对别的国都尊重。 咱中国,爱发展, 民富国强才高兴。 国防建设现代化, 才能实现中国梦。 6.谁有严阵的<长江在我窗前流过>的完整诗文,谢谢/s?wd=%B3%A4%BD%AD%D4%DA%CE%D2%B4%B0%C7%B0%C1%F7%B9%FD&cl=3 在这里哦. 严阵,男,1931年生于山东莱阳。 从青年时代起,严阵就有山东才子的美称。 他不仅是当年老诗人臧克家向**主席推荐的几个最有希望的青年诗人之一,而且,通过《江南曲》、《琴泉》、《竹矛》以及《长江在我窗前流过》等诗集的出版,充分展露了自己的才华,成为新中国开国以来,最为引人注目的5大青年诗人之一。 严阵出生的小村名字很特别,叫“沐浴”。虽然直到现在人们也无法论证这个村庄名字的由来和它的历史渊源,但这个小村确实是很美丽的。 它背后紧挨的小山,叫九顶梅花山,山上虽无梅花,却有松木葱茏。那里夏夜的松涛就象海涛一样,曾抚慰过严阵童年的梦境……。 登上那座小山,向西向东特别是向北看去,是一片耸立的山地,而向南看去,则是一马平川的原野。有山必有水,这个小村的村东头,就有一条大河,名叫岘河,是在地图上能够看得到的五龙河的支流。 岘河从北边的群山之间涌流而来,越过上游不远处的十八盘的险峻,到了沐浴村的村东,就在两岸绿柳的掩映中变得明澈宽阔而又平静无波了。 严阵自1946年离开这个小村参加革命之后,就很少回家过。 他的父亲阎子儒,是乡村小学教师,也是当地有名的中医。50岁后不教书了,他便在村上开了一家药店,靠行医维持家里的生活。 父亲熟读唐诗,行医之余,常常在深夜对月吟咏。严阵小时候接触的第一首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就是父亲在大雪深深的冬夜的炕头上教给他的。 不知为什么,在后来严阵的文章中,一直很少提到他的父亲,也许是因为父亲给他留下的总是那幅严厉的面容吧。严阵的母亲孙氏是一个特别善良特别温顺特别能够同情和体谅别人的女人,她任何时候对待任何人,都没有大声说过话,包括村上的邻里和自己家里的人,她都没有争过吵过什么。 她也有不高兴的时候,但她从来不发脾气,她不高兴时候唯一的动作,就是面对墙角,一个人默默地流泪。我们曾在严阵的记述文和他的抒情诗里,不只一次地读到有关他的母亲的一些段落,真的,他的母亲的那种纯粹的东方女性的美德,留下的印象是非常令人怀念的。 严阵13岁时,父亲去逝,当时他正在数里外的鹤山后小学读书,等他闻讯父亲病重赶回家时,父亲已咽气了。严阵非常爱自己的母亲,他知道母亲的艰难,所以他参加革命之后,只要发几元钱的津贴,他都积起来,托人带回家去。 后来战争打起来了,他便和家乡失去了联系,在辗转奔波的战争时代,严阵一直挂念着的,就是留在村上的母亲。1949年战争结束了,严阵随第一批部队进入青岛。 他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在老家的母亲发出了一封平安家信。可是令他想不到的是,过了几日,叔叔便回信告诉他,在战争结束前最后的那些岁月里,母亲去世了。 严阵后来虽然很少回自己的村子,但他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却是念念不忘的。毕竟那片土地上留下了他难忘的童年。 他曾在那里的河边吹过柳笛,他曾在那里采摘过山地的野菊,他曾在那里用黄土堆塑过自己的城堡,他曾在那里用草木灰绘制丰收的图画。正是这片北方的土地哺育了我们今天的诗人。 随着全国的解放,严阵便离开山东南下了,他当时的全部财产是一个脸盆和一个背包。此后,他在安徽工作了多年,在那里担任过省委宣传部的干事,省文联的编辑,刊物的主编,省里的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以及专业作家。 迄今为止,严阵已出版过30余种个人文学专著,他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分上、下两册出版的叙事长诗《山盟》以及散文《牡丹园记》,长篇小说《荒漠奇踪》、《乱世美人》、,中篇小说选集《一见钟情》、报告文学选集《今天谁最美丽》和《严阵》抒情诗选》,都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影响。 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岁日增,但作为诗人的严阵却并未衰老,他最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万行抒情长诗《含苞的太阳》,以它独特的总体建构和崭新的意象独具的魅力,震撼了诗坛。 被誉为山东才子的严阵,名不虚传的另一原因,是他除了能够熟练的掌握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所有文学形式并取得突出的成就之外,他还是一位颇具时代特色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画如诗如梦,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征服了大批观众。 因此,严阵不仅是一位著名诗人,也是一位有突出的个人艺术特色的画家和书法家。 一个15岁就参加革命只读完小学的人,竟有如此惊人的艺术造就,是不是山东那片神奇的土地所具有的特殊的魔力呢? 严阵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会员、安徽省作协主席、文学创作一级职称。 (西 虹)。 7.严阵的《绝唱》说说作者借圆明园唱出了什么严阵的《绝唱》,作者借圆明园唱出了:(1)作者身处圆明园特定的环境,触景生情,看到残荷就联想到圆明园的悲惨历史。(2) 看到残荷不屈不挠的形象就联想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绝唱》原文: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