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亭的宋词

1.带有亭字的诗词

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采桑子 其二】

园林萧索,亭台寂静,万木皆冻凋伤。 【满庭霜/满庭芳 蜡梅】

亭童芝盖拥旌龙。 【景灵宫奉安神御三首 其一 徽宗皇帝导引】

暮天澄淡,云收雾卷,亭亭皎月如圭。 【爱月夜眠迟慢】

毛开

霞散锦舒,密映窥,亭亭万枝开遍。 【燕山亭 勔侄求睡红亭为赋】

王万之

亭畔秋千,当时欢笑。 【踏莎行】

王安石

亭亭伫立春宵短。 【忆王孙 梦中作】

丘崇

沙路晓,亭亭浅立人无对。 【千秋岁 其一 用秦少游韵】

卢炳

亭上人如蓬岛客,坐中别有飞琼伴。 【满江红】

亭亭翠叶相依。 【清平乐】

史达祖

亭亭不语,多应嗔赋玉井。 【隔浦莲/隔浦莲近拍 其二 荷花】

史浩

亭亭碧叶何曾老。 【采莲舞】

白君瑞

铎声到耳,亭亭孤塔现林隈。 【水调歌头】

刘应李

亭外冉冉斜阳,杯行尚联断。 【祝英台近 登武夷平林】

向子諲

亭亭秋水芙蓉。 【相见欢 其一】

吕同老

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 【水龙吟 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吕胜已

叶下云行,亭皋风静,凉雨丝丝。 【柳梢青】

想兰菊凋疏,松筠茂密,亭馆清幽。 【八声甘州 怀渭川作】

何梦桂

浪说南楼北,亭花纵好、能似少年否。 【摸鱼儿 其二】

亭北海棠还开否,纵金钗、犹在成长恨。 【贺新郎 其三 三用韵寄旧宫怨】

吴文英

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 【十二郎/二郎神 垂虹桥上有垂虹亭,属吴江】

亭上秋声,莺笼春语,难入丹青。 【柳梢青 题钱得闲四时图画】

张先

亭下花空罗绮散。 【天仙子 其二 郑毅夫移青社】

张耒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待行人酒半酣。 【绝句】

张伯端

亭亭蟾影照寒泉。 【西江月 十二首 其三】

张抡

亭亭槐柳午阴圆。 【阮郎归 咏夏十首 其一】

亭亭照水芙蕖拆。 【醉落魄/一斛珠 其九】

张炎

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 【绿意/疏影】

张矩

亭亭影,惊艳目。 【应天长 其五 曲院荷风】

张矩

亭亭水边月下,胜人间、等闲花草。 【孤鸾 以梅花为赵懒窝寿】

张镃

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 【满庭芳】

李处全

婥婥妆楼红袖,亭亭将阃青油。 【西江月 其二 芍药】

李石

一春多少闲风雨,亭院落花时。 【乌夜啼 其二】

李弥逊

亭上仙翁自昏晓。 【感皇恩 次韵尚书兄老山堂作】

李莱老

半空河影流云碎,亭皋嫩凉收雨。 【台城路/齐天乐 寄弁阳翁】

李曾伯

亭障惊沙,毡裘卷地,倏度黄龙碛。 【醉蓬莱 其四 丁亥寿蜀帅】

杜安世

亭栏花绽颜色好。 【菊花新 其一】

杨无咎

亭亭伫立移时。 【柳梢青】

汪宗臣

亭长空舣扁舟,范增群辈,尽涂脂流髓。 【酹江月/念奴娇 题乌江项羽庙】

苏轼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 【南乡子 送述古】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辛弃疾

文字觑天巧,亭榭定风流。 【水调歌头 其五】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 【汉宫春 其二 会稽秋风亭怀古】

陈与义

亭亭风骨凉生牖。消尽尊中酒。 【虞美人 邢子友会上】

陈以庄

亭兰风蕙,昨日山阴曲。 【蓦山溪 寿种春翁】

陈允平

谢他终日,亭前伴羁旅。 【解蹀躞】

陈亮

铁石心肠,叫龙根干,亭亭天柱。 【水龙吟】

陈著

亭馆飞入腥烟,残香惟有,数朵酴醾雪。 【念奴娇 其一 留范景山处有感】

陈德武

亭上一翱翔。 【望海潮 拱日亭】

周邦彦

亭皋分襟地,难堪处,偏是掩面牵衣。 【风流子 大石秋怨】

2.关于凉亭的诗词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3.描写亭阁的诗词有哪些

你说帘外海棠,锦屏鸳鸯;后来庭院春深,咫尺画堂。

你说笛声如诉,费尽思量;后来茶烟尚绿,人影茫茫。

你说可人如玉,与子偕臧;后来长亭远望,夜色微凉。

你说霞染天光,陌上花开与谁享;后来烟笼柳暗,湖心水动影无双。

你说彼岸灯火,心之所向;后来渔舟晚唱,烟雨彷徨。

你说水静莲香,惠风和畅;后来云遮薄月,清露如霜。

你说幽窗棋罢,再吐衷肠;后来风卷孤松,雾漫山冈。

你说红袖佯嗔,秋波流转思张敞;后来黛眉长敛,春色飘零别阮郎。

你说暗香浮动,刹那光芒;后来玉殒琼碎,疏影横窗。

你说良辰美景,乘兴独往;后来红尘紫陌,雪落太行。

你说赋尽高唐,三生石上;后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

你说玉楼朱颜,飞月流觞迎客棹;后来幽谷居士,枕琴听雨卧禅房。

你说高山流水,客答春江,后来章台游冶,系马垂杨。

你说锦瑟韶光,华灯幢幢;后来荼靡开至,青苔满墙。

你说天地玄黄,风月琳琅;后来月斜江上,云淡天长。

你说兰舟轻发,西楼月下忆姣娘;后来江湖两忘,只影天涯踏秋殇。

4.关于凉亭的诗词有哪些

《得胜乐·夏》元代:白朴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

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恋绣衾》宋代:刘埙轻风吹雾月满廓。

芙蕖香、飘入隔窗。记旧月、闲庭院,擘碎红、蒙幂晓妆。

如今两鬓秋凄恻,负凌波、万倾凄凉。花若惜、刘郎老,倩藕丝、牵住夕阳。

3。《醉倒》唐代:杜牧日晴空乐下仙云,俱在凉亭送使君。

莫辞一盏即相请,还是三年更不闻。4。

《南歌子》宋代:吕胜己湛露凉亭馆,香风散芰荷。晚来月色似金波。

间绿围红、同伴雪儿歌。?年少风流足,情深欢会多。

佳人月下拜嫦娥。不似隔年牛女、望星河。

5。 《朝中措》宋代:吴潜衰翁老大脚犹轻,行到净凉亭。

近日方忧多雨,连朝且喜长晴。?谩寻欢笑,翠涛杯满,金缕歌清。

况有兰朋竹友,柳词贺句争鸣。《高亭》?【唐】白居易?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江亭夕望?》【唐】白居易?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曲江亭晚望?》【唐】白居易?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新涧亭》【唐】白居易?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苏溪亭?》【唐】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5.关于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感悟

这首词的用意在哪儿呢?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朝廷,所以他说话不那么直率。他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疾生于南宋,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讽今,颂扬孙权。 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人。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为什么不这样说呢?这就跟词调有关系,因为这种词调规定头一句只能七个字,第二句五个字,所以只能倒过来说。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这两句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两句一样。

“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很好,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子摆在这里,很合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问答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又是人家的话对衬起来了,对得很好。

“天下英雄谁敌手”也隐含着一个典故。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指刘备。)这里辛弃疾运用原话,再加上孙权,成为三人。

“年少万兜鍪”,这句话为什么不说一万个士兵,而说万兜鍪呢?这就是以物代人,因为士兵的特征,除了战甲以外,头盔也是特征之一,所以拿头盔当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指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好些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由于胸怀民族大业,放眼千古兴亡,传达豪情义愤,他的词豪放磅礴,沉雄悲壮,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这首咏史词以三国旧事来抒发对时局的忧患,充分展示了辛词豪放的风格。

上阕首先一问一答: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词人登上高高的北固楼,放眼望去是美好的神州风光,这牵发了他的联想,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想到了国家的盛衰,千古的兴亡,正好比悠悠东逝的长江水,滚滚流不尽,令人惘怅感喟不已。这最后一句, 化用了杜甫

《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上阕是落笔眼前引遐思,下阕则纵怀远古寄豪情,“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年少”指孙权,他继承孙策为吴国之主时年方十九, 但已统率着数万军,割据东南一方,连年抗击着敌人的进攻。“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这是用了《三国志》中的一个典故,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指只有号称天下英雄的曹刘才是孙权的对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仲谋”是孙权的字, 这又用了一个典故,

《三国志》中曹操赞叹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象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对比,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惘怅。

这首词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融典故入词, 毫无斧凿印迹, 寄情委婉深沉,与典故合而为一,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6.关于豪放派的宋词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北宋诗**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 欧阳修等。

下面我们欣赏他的古今传唱的豪放词《念奴娇》(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乃苏轼被谪黄州时,游赤壁而作。其实,黄州赤壁非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之赤壁,但因名同,而引发苏轼对八百多年前的赤壁之战,大发感慨。

当年赤壁之战的东吴总指挥乃周瑜,该词不惜笔墨,着重刻画了周瑜的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而又风流儒雅、潇洒自如的英姿,表达了词人对前贤的赞誉和仰慕。词人联系到自己被谪,难得发挥其才,不免自笑多情,大发“人生如梦”之嗟叹。

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 上片主要写景、追溯历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大笔着眼,纵观历史,一代一代,多少风流人物,为历史所淘尽,而大江依然东流,故云“浪淘尽”也。“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乃据人之传,交待了赤壁之战的地点。

故垒,过去的战争工事。这三句的意思是说,故垒西边,人们传说是三国周瑜所指挥的赤壁之战故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乃描写眼前景色,刻画了长江之惊涛拍岸之磅礴气势。为下一句以及下片作铺垫。

乱石穿空,形容悬壁为惊涛几百年的冲刷而穿空。惊涛,形容浪涛如因惊脱缰的战马一样,一泻千里;或谓惊险之浪涛。

卷起千堆雪,形容波涛撞击到石壁上,激起向上弯卷的浪花,洁白如雪也。千堆雪,乃一夸张手法。

由此引发出词人的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意是,江山如画之美,一时引起多少豪杰为之争战。与首三句作一呼应。

下片着重描写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乃写周瑜(字公瑾)当年,潇洒英姿,督江东三军,又娶东吴二美女之一小乔(大乔嫁与孙权),可谓英雄美人,天合佳偶,正是得意之时。

英发,英姿焕发也。“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乃描写周瑜儒雅、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神态,且谋略已定,战法早已作了部署,故而,帷幄中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便焚烧殆尽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五句,乃写词人自己的感慨。其中,故国,指赤壁之战故地。

多情应笑我,乃一倒装句,意思是“应笑我自作多情”。华发,头发花白也,华通“花”。

人生如梦,借用曹操诗句。这几句乃无奈之感慨也,故最后只好归于“一尊还酹江月”,即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

苏轼的豪放词,不惟怀古词,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江城子》(老夫聊发)一词,写的是居官闲猎,却表现了词人之伟大的爱国情怀。

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袒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中,下片首句第四个字多数词选本为“胆”字,实乃误也。酒至酣处,往往人要袒胸纳凉,故应为“袒”字。

上片主要描写打猎,下片舒怀,表现出词人的强烈的为国效力的爱国胸怀。 苏轼的词不仅充满豪气,且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就运用了奇思妙想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全词录于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乃苏轼于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节在密州任上,于月下畅饮,因以怀念其弟苏辙,写下的一篇妙词。

上篇看似写景,实则寓意著作者政治上不得志,难得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苦闷和无奈。下片景情融合,既有对弟苏辙的怀念之情,又有对人间的美好祝愿。

表现出词人的宽阔胸怀。该词境界豁朗、寓意深邃、富有哲理,堪称千古绝唱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后人时常引用。 其实,苏轼并不摈弃传统词的写作。

例如他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就是一首儿女情思、离恨别愁的传统词作。全词如下: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