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敲竹应出于巜苏幕遮》,还是巜贺新朗》是出自苏轼所作的词,《贺新郎·夏景》。此词于婉曲缠绵的笔致中糅入人生失意的悔慨,多了些沉厚隽永的意蕴,故婉而不柔靡,丽而不艳浮。这首词被收录于晚清词人朱孝臧整理的《宋词三百首》。 【原文】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白话译文】: 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梧桐树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熟。帘外是谁来推响彩乡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那半开的石榴花宛如红巾折皱。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艳丽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怕被那西风骤起,惊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得美人来此处,残花之前对酒竟不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扑扑籁簌地垂落。 2.扩写苏轼的苏幕遮意思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金风一阵一阵吹来,轻抚过脸颊,丝丝凉凉的。梧桐树的叶子经这风一吹,纷纷扬扬落下。 这秋景映进恍如平镜的江水中,一片黄叶飘落在江水中,激起一层层的涟漪,寒烟笼罩,远远望去,一片苍翠。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色,绿草凄凄像是无情,远在夕阳之外。 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思念故乡,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连绵不断,日日做梦,除非是好梦才会令我安然入睡。明月皎洁如水,思乡的游子啊,请不要独自依偎在朱红色的栏杆上端起酒杯洗涤愁肠,你可知酒入愁肠愁更愁?这些酒可都是会化作相思的泪水,一滴一滴。 3.苏幕遮拼音 作者苏轼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在参知政事任上,提出过政治革新的方案,主持庆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文章骈散相间,气势磅礴,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开拓了词的领域,可以说是苏轼豪放词的先声。 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这首词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 上阕用多彩的画笔,描写出绚丽高远的深秋景色: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秋高气爽,在晴空万里的天幕上飘荡着虚无缥缈的云彩,那云彩被碧蓝的天色映衬着,看上去也是淡淡的翡翠颜色;金风习习,玉露冷冷,大地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远处无边的秋色与浩淼的水波相连,碧翠的秋水,在金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的涟漪,远远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烟雾笼罩,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天色将晚,落日的余晖映得万山红遍,天水相连之处水天一色。 只有岸边的芳草,全不顾深秋已经来临,依然芳菲烂漫,一直开放到夕阳照不到的地方。看到了这深秋景色,客居他乡的词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那乡愁,好象随着这落日的余晖一直来到斜阳之外的芳草凄凄的故乡。 下阕借景抒情,表达客思乡愁带给词人的困扰: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让人黯然神伤,每天夜里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入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洁,反而让人倍感寂寞与怅惘,于是不由得端起酒杯来想一舒愁苦的百转回肠,谁知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泪,反而使自己的愁思更加悲苦。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乡魂、旅思、愁肠、相思泪,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秋景的动人足以反衬出客愁的深长。 全词意境壮阔,构思谨严。情景交融,缠绵婉曲。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对宋代豪放派词作和元曲的创作都有较大影响,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作。 注释: ①苏幕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幕”亦作“莫”、“摩”等。 ②山映斜阳:斜阳照山的意思。天接水:天际,水天相连之处。 ③斜阳外:斜阳照不到的地方。 ④黯(àn)乡魂:因思念家乡而忧伤。 黯,内心忧郁凄惋的样子。 ⑤旅思(sì四):羁旅中的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