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家乡河流的小诗..急~~只是轻轻地一瞥 河面下的游鱼和细石 竟可以看到它们的每一个细节 鱼儿的鳞片闪闪发亮 而石子的纹理精致而秀气 河面有若流动的玻璃 毫无瑕疵 干净而透澈 让人的心情也清澈了起来 远远的地方 在河流那边 直到地平线上 一切都是灿烂辉煌 不时有微风掠过 吹皱了平野 加强着光明 阳光下的暖沙给人一种温暖 放眼望去 那河那沙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小河流淌在沙的身旁 而沙呢? 静静的看着 一直到河停息 我们会不会和它们一样 永远依偎在一起 不要以为我只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我也明白 和它们一样是幸福的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小题1:这两个字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用,使描写的景物鲜活生动,呼之欲出。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形态种种,时日漫漫,都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不留神就过了很久的时光。一个“肥”字写出了梅子在雨里的丰满形态,富有动态感。(答出词类活用得1分,对雏鸟和梅子的分析各占1分) 小题2:白居易被贬九江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与白居易被贬时心中一样的愤愤不平,又想寻求自我解脱的感情。(答出典故得1分,情感占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风老莺雏,雨肥梅子”黄莺的雏鸟在和风中长大了,梅子也在雨水的滋润下日益成熟。两句对仗工整,老字、肥字皆以形容词作动词用,极其生动。“老”说明时光飞逝,不留神就过了很久的时光。“肥”字说明雨水丰沛,使得梅子形态丰满,形象生动。 点评:这是一道典型的炼字题,这种题的答题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 小题2: 试题分析: “黄芦苦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运用白居易被贬九江的典故,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类,表达了作者与白居易被贬时心中一样的愤愤不平,又想寻求自我解脱的感情。 点评: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是通过典故来表达的。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使用典故可以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3.【诗词交流】我又填了首词《满庭芳》,希望各路高手不惜赐教1;把辛卯之秋换为辛卯时秋会更好;2:君言:扰扰:形容纷乱的样子,如何修饰人家.余以为把扰扰改为幽幽,会更显意境.3:遥看青岑水榭;烟波起,一池白鹭,飞去绕蒹葭.这几句应为远景,应放在一起.可改为“青岑水榭烟波,白鹭鸣,扰扰蒹葭.莲阁外,嬉戏鱼虾,欲咬岸上花.4:霁为雨后初晴或雪后初晴,前面不要那个雨字也可以5:蛙跳荷花.若按从大角度来看,显示了池塘的一片活跃景象,青蛙从水中跳了又跳.但,若从小角度来写的话,将跳该为上字,则是以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现了池塘的活跃,更好.以上均为余之愚见:。 4.赞美河流清澈,月光皎洁,或者赞美 人啊物啊 的宋词满 庭 芳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赏析李清照的咏物词以咏梅的最多,这首《满庭芳》后人补词题为“残梅”,是清照咏物词中的佳作,比较能够体现其基本的艺术特色。 词的起笔好似与咏梅本旨无关,但却描述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前人称这种写法为“先盘运势”。 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小阁”即小小的闺阁,这是女子的内寝;“闲窗”即表示内外都是闲静的。 “藏”与“锁”互文见义。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在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 词语之间流露出妇女被压抑的情绪。唐宋时富贵之家的内寝往往有厅堂相连结,小阁是在画堂里侧。 春光和白昼俱藏锁住了,暗示这里并未感到它们的存在,因而画堂显得特别幽深。“深幽”即言其堂之狭长、暗淡、静谧。 作者已习惯这种环境,似乎还满意于它的深幽。古人爱尚雅洁者都喜焚香,篆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 它的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帘箔即说明黄昏将近。从描述的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箔来看, 抒情女主人公是生活在上层社会中的妇女,富贵、安闲;但环境的异样冷清寂静也透露出生活中的不如意。 “手种江梅渐好”是词意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的本题。当女主人公在黄昏临近之时,于室外见到亲手种植的江梅,忽然产生一种自我欣慰的心理。 它的“渐好”能给种树人以安慰;欣赏“手种江梅”,可能会有许多往事的联想, 因而没有必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了。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感情之外,似乎心情慵倦,对于应赏玩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 词上阕的结尾,由赏梅联想到南朝诗人何逊迷恋梅花之事,使词意的发展开始向借物抒情方面过渡渐渐接近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何逊是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情词婉转,诗意隽美,深为后来的诗人杜甫和黄庭坚等赏识。 梁代天监间,他曾为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有咏梅的佳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亦作《咏早梅》)。何逊对梅花的一片痴情是其寂寞苦闷的心情附着所致。 杜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清照用何逊之事兼用杜诗之意,按她的理解,何逊在扬州是寂寥的。 她在寂寥环境里面对梅花,遂有于何逊心情某种共鸣之感。词人善于摆脱一般咏物之作胶着状态、敷衍故实的俗套,而是联系个人身世之感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 “从来知韵胜”,是她给予梅花整体的赞语。“韵”是风韵、神韵,是形态与品格美的结合。 说梅花“韵胜”,它是当得起的,而且“从来”赢得一致的称赞。她肯定了这一点之后,却不再多说, 转过笔来写它的不幸,注意发现它零落后所显示的格调意趣。 “藉”与“揉”也是互文见义,有践踏摧损之意。梅虽不畏寒冷霜雪,但它毕竟是花,仍具花之娇弱特性,因而也难以经受风雨的践踏摧损。 这是花儿一般的、必然的命运。由落梅的命运作者产生各种联想,于是词意的发展呈现很曲折的状态。 汉代横吹笛有笛曲《梅花落》,南朝时又作为乐府古题为诗人们吟咏,曲调和词情均十分哀怨悲伤。由落梅而联想到古曲《梅花落》,这属于虚写,以次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造成一“浓愁”而难以排解,于是词情又一转变。 宋初诗人林逋《山园小梅》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刻画梅花的形象得其神态。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说明其飘谢凋零,风韵不存。 这本应使人产生春恨,迁恨于春日风雨的无情。但词人以为最好还是“莫恨”,“须信道,扫迹情留”。 “扫迹”即踪迹扫尽,难以寻觅。虽然踪迹难寻而情意长留。 结尾的“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是补足情留之意。“难言处”是对下阕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的概括,似乎还有与作者身世双关的含义。 想象在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显示出梅的俊俏风流,应是它扫迹后留下的一点情意。 也许明年它又会重开,并带来春的信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是精警的句子突出了梅花高雅的格调意趣。 这种结尾使得全词的境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然孤高自傲,对人生充满信心的高尚品格。该词的写作时间无从考查,但从词中表现出来的冷清寂寞的环境和凋残迟暮的感伤情绪来看,应该是作者后期的作品。 女词人在经历了靖康之难的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痛苦,承受了丈夫过世带来的精神和生活的打击,后期生活的不幸,使李清照作品具有特别凄凉悲鸣的情调。因而在咏残梅的词里,不难发现作者暗寓身世之感。 主观抒情色彩比较浓厚,显得情景交融,意境相谐,难辨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还是单纯的咏物了。这首词和作者其他抒写离别相思、悲苦情绪的作品一样,语言轻巧新颖,词意婉转曲折,音调低沉谐美,具有女性美的特征,体现了作者最根本的艺术特色。 清平乐 晏几道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8. 王长官是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 ( 3 分)“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在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王长官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 2 分) 9. ①“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三句是说,倘非王先生送陈慥来黄州,恐终不得见面,语中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作者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 2 分)②“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 2 分)③“居士先生老矣”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 ( 2 分)。 6.宋词徐君宝妻满庭芳《满庭芳》〔南宋〕徐君宝妻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徐君宝妻,南宋末年岳州(今岳阳)人。姓名不详,1275年春,岳州被元军攻破,其夫徐君宝战死,君宝妻被俘,在押往杭州途中因其年轻貌美,元军主帅多次企图奸淫未遂。到杭州后,她骗主帅说,祭奠完丈夫后再嫁于他,她在墙壁上题写这首《满庭芳》词后,投湖自尽。 上片先写南宋灭亡前江南的繁华景象,然后再写元兵长驱直入,南宋被灭情况。 下片感叹国破家亡,自己将以身殉情殉国,充分表达出对国家、对丈夫忠贞不渝的爱。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江南好》、《话桐乡》、《满庭霜》、《潇湘夜雨》、《满庭花》双调,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十句,前、后片都是三、五、七、十句押(平声)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