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对明月意象的描述

1.明月在古诗词中有哪些代表意象

"月"是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在乡愁诗,闺怨诗,送别诗中都经常出现. 如白居易的"月明人倚楼"刻画了古往今来的思妇形象,这里的"月"就寄托女子的愁绪和哀思. 南唐后主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则抒发了亡国之哀,就"月"托以苦闷与无奈. 易安居士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借"月"表达了对丈夫无限的相思. 苏轼笔下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则是对世事沧桑的感叹,这里"月"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企愿. 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则一改月的悲伤情调,体现了元夜灯市的欢快气氛,这里"月"成了美好事物的象征---- 以上,罗列出了"月"的几个经典句子,分别表现了月的不同意象,可供参考.。

2.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有什么特定含义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3.在古诗中,明月都有何意象

唐诗中有很多写明月或月夜的句子,所表现的情感与内容范围极为广阔。

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杜甫《秦州杂诗其七》)。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星瓜洲”(张祜《题金陵渡》)等等。

唐诗中的明月意象随处可见,其中绝大部份描写明月的诗句都是以表达离愁别绪,思乡怀人为主旨的,这在唐以后的诗歌仍比比皆是,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杨州慢》)等等。由此可以说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已渗透了古人的思乡怀人情绪。

由于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传承,以致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仍然保留和发展了这种审美意识,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而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

4.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25

月亮的意象分析 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 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温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 失意与忧伤.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传说,给月亮是月亮成为一个女 性化的象征意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日为阳,月为阴;男性为阳,女性为阴.它指向一个曾经存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后来被父系氏 族社会放逐的母系社会.相对于当时那战乱频繁,礼教森严的社会,月亮所代表的母系社会理想.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 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 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 的天问 意识和人生喟叹.3、映照在中国人心灵世界里有两种不同的月亮世界:一种是神话观念中的月亮,神话的月亮是诗化的月亮,它谈泊静温空寂通脱给中国的古典艺术以深刻的象征 启示;一种是科学本体的月亮它盈亏变化,时晦时明,启迪着中国的科学 与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广泛的衍生意:(1)思乡或相思: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 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 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 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是把 明月与故乡联系在一起,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 征物.这不正标志着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月亮总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 征,因而每当入人们浪迹天涯心灵孤寂之时,月亮便成为家园的寄托精神的 寄托了;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着时空的距离,这样又引发了旦古一 月两地相思和思乡的主题.(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 的心理.(3)月亮的永恒和盈虚的循环变化,让人想到时间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两面之间 的辩证发展.月亮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持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 意识,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触动着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 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相雄浑高古的审 美境界.(4)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 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 为一种飘逸的风范.。

5.明月表达的意境 明月在古代诗词中,都有哪些表达意思

一、以明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对故乡、亲友的思念。

古时,交通非常不便,当人们因各种原因分离或远离时,便难得再相聚,就像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所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些人们白天可能都在为生计奔波,为仕途颠簸,只有到了宁静的夜晚,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孤苦,才会涌上心头。

此时天上是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这些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眼里,月亮就是寄托人们相思的一个意象,她蕴含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

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都是借月思乡的千古佳句。二、以明月营造的特定意境来衬托人物特定的心境。

在不少古诗词中,有不少诗人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的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

也有的用明月来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忧愁的情怀。诗人在仕途奔波中难免有失意者,这时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自然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孤苦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最著名的就是张继的《枫桥夜泊》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全是诗人在船舱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有这些都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一片,清冷的秋霜也开始布满天空,此情此景,使诗人越发感到凄凉难耐。

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象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

而这一切,皆因月起。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

又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里写了作者船泊江洲,烟雾迷蒙,又添新愁,野外空旷,远处的天比树还低,江水清澈,只有明月和自己亲近。诗中描绘了一副凄清孤苦的场景。

像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白居易《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友人凄凉、悲伤、难舍的感情。

“老大嫁做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则体现了商人之妇月下独守空船的悲凉心境及对重利轻义的丈夫哀怨的感情。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更是把对朋友的一腔深情化做奇思妙想。

诗人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只好请明月把自己对老友的诚挚关切之情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

三、以明月象征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或以明月象征哲理的启迪。古代诗人大多有济苍生、安社稷、忧黎民的远大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对统治者极度的蔑视和决绝,对现实世界极度的失望,并坚持寻找理想中的世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即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热切追求。

其千古名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更是诗人远大抱负的生动写照。“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撙空对月”则体现了一种洒脱、狂放的人生态度。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本诗开篇便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

6.浅谈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7.明月在古诗词中有哪些代表意象

古河渚79m4q4:你好。

【明月】:清风、明月、近水、遥山、寄托了旧时文人的无限情思,失意、眷恋、思恋、别离、悠闲。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有明月、山关,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由此,关山、明月。便生词令《关山月》。使诗人做出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词。

梁章钜为苏州沧浪亭写的集句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是一副巧妙的集句联,上联见欧阳修长诗《沧浪亭》,下联见苏舜钦诗《过苏州》。虽是集句,读起来却是一副佳联,上下契合,天衣无缝。上联,清风明月是无价之宝,意境是那样雅淡、疏朗;下联,远山近水都是有情之物,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