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颂“田横五百士”的诗句有哪些清 王士祯有一首《田横客墓》一剑纵横百战身,楚虽三户能亡秦。 拔山力尽虞兮死,争及田横五百人。 释义:只拿一把剑就能纵横天下,自身已身经百战。 楚国就算只剩下三户人家也能灭亡秦国。 项羽的力气大到能把山拔起来,到头来虞姬也是死了。 忠义田横五百人跟随死去,也能和项羽争及把。 背景:田横是出身战国齐国的王族。 他和兄长田儋、田荣,都是狄县(今山东省青高县东南)的豪族。趁秦末大乱复兴故国,田儋、田荣曾相继自立为王。 田氏三兄弟有很高的人望,秉承战国养士之遗风,史称“齐人贤者多附焉”。 后来田儋死于秦将章邯之手,田荣也被项羽击败后被杀。 田横聚集了数万齐国逃兵,继续与楚战斗。项羽进不能胜,退又不甘心,兵力被陷在齐。 后来田横趁项羽与刘邦争战之际,夺回了大量齐国的城邑,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自己为相,独揽国政,既不朝楚,也不附汉。刘邦派著名的儒生郦食其去游说齐归汉。 郦食其凭借三寸不滥之舌,列举了天下大势和各种利害得失。郦食其的游说很成功,田广和田横同意归顺刘邦,并撤去了守备。 这时韩信听说郦食其不费一兵一卒便为刘邦得到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非常不满,立即出动大军攻打已经准备投降的齐国。齐国君臣大怒,田横以为刘邦不讲信义,欺骗了自己,便烹杀了郦食其。 兵败于韩信后,田横率众向东逃到了梁国,投靠了彭越。西汉统一后,田横由于杀了刘邦的重臣郦食其,十分害怕刘邦的报复,就跑到了海州东海县(今山东即墨县东北)一岛上据守,跟从者有五百余人。 刘邦知道田横三兄弟早年起兵定齐,他们在齐人中的威信很高,齐贤能者多有归附。刘邦担心这些人长期留在海岛中,会生后患,对汉不利,于是便下诏赦去田横之罪,召他回朝。 田横不肯,他说:“我烹煮了陛下的使臣郦生,现在听说郦生的兄弟郦商为汉将,我很恐惧他会报复,所以不敢奉诏。”他表示愿为庶人,与众人在海岛上度过一生。 刘邦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一面命令郦商不得为乃兄复仇,并下诏天下,如果有伤害田横和他的从人的,夷族,一面又派使者继续前往海岛赦免招降,说:“田横来,分封可以大至封王,小至封侯。 不来,就派大兵诛灭!”也许是为了让部下免遭屠戮,田横带两名从客随同汉使西行去见刘邦。走到尸乡驿站,洗沐完毕,他找了个机会对门客说:“我当初与汉王一起称王道孤,如今他为天子,我成亡命之虏,还有比这更耻辱的吗!天子现在要见我,不过想看一看我的面貌罢了。 这里离天子所居的洛阳仅三十里,你们赶快拿着我的头去见天子,脸色还不会变,尚可一看。”说完就拔剑自刎了。 刘邦见到田横的首级后,流下了眼泪,他说:“田横自布衣起兵,兄弟三人相继为王,都是大贤啊!”随后派了二千兵卒,以诸侯的规格安葬了田横,又拜田横从客二人为都尉。不想两个从客将田横墓侧凿开,自刎在墓里。 刘邦闻之大惊,十分感慨,并由此认定田横的门客都是不可多得的贤士,便再派使者前去招抚留居海岛的五百人。五百壮士从汉使那里得知田横的死讯,也都相继“蹈海”自杀了。 这个海岛后来就叫作田横岛。 事见《史记·田儋列传》。 还有一说不同于《史记》,其云,五百壮士被骗出海岛,走在半道得知田横死讯,在拜祭田横墓后,在墓前集体自杀。二说虽然有异,但对情深义重的五百壮士随田横而死的认识还是一致的。 近年有人提出异议,认为五百壮士当时并没有集体自杀,理由如下:一,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田横的弟弟在田横死后,一直隐居在离田横岛不远的小鬲山里,这里三面绝壁皆百余仞,只有东南一道能够出人,是避世生活的理想环境,田横之弟能在此生活至老,可以想见那五百壮士也不会尽数自杀。二,据《三十八国游记》记载,本世纪初,美洲大陆还有“田人墓”的遗迹,这是田横门人之墓。 当时,五百壮士并没有以身殉义,而是驾舟渡过太平洋,逃到美洲,在那里定居繁衍。他们及其后代,曾有人回过山东。 是杀身成仁,还是远走天涯?五百壮士的下落仍属史学界探索中的问题。 2.写一篇关于田横名人的作文知道田横此人,始于徐悲鸿大师的油画《田横五百士》。那幅堪称徐悲鸿代表作的油画,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着重刻划了不屈的激情。田横面容肃穆地拱手向岛上的壮士们告别,在那双炯炯的眼睛里没有凄惋、悲伤,而是闪着凝重、坚毅、自信的光芒。壮士中有人沉默,有人忧伤,也有人表示愤怒和反对他离去,那个瘸了腿的人正在向前,好像要阻止田横去雒阳,整鞍待发的马站在一旁,不安地扭动着头颈,浓重的白云沉郁地低垂着。整个画面呈现了强烈的悲剧气氛,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 后来从《史记》知道,田横五百士慷慨赴死,是楚汉相争的历史上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 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刘邦打败项羽后登基称帝,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部属500余人逃亡海上,避居岛中。刘邦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岛上500余人得到田横已死的消息后,也全部集体自杀。 《田横五百士》正是取材于《史记》记述的这段史实。《史记?田儋列传》原文这样记载:“……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遂自刭。……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这是一段悲壮的历史,田横及其部属500余人,就这样用一种决绝而悲壮的举动,诠释了忠义的真正内涵。 对五百义士的气节,古今诸多颂赞。《史记》对之评价极高:“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死,岂非圣贤!”古人吟咏的诗作中,誉之为“铮铮铁骨”。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1934年在国难当头中由沪赴青岛,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写下了揭露现实的诗篇:“万斛涛头一岛清,正因死士忆田横,而今刘豫称齐帝,唱破家山饰太平。”陈毅在《初游青岛》(1954)一诗中,也称赞道:“其后有田横,抗汉鲁之顽,从义五百人,立懦而廉贪。” 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乏田横五百士这样为忠义而舍生求死的英雄的。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乏田横这样舍生取义的英雄的。尽管可能由于时代的不同,“忠义”的含义及理解可能不同,但是忠义的力量却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一代代人。 3.有关田横的历史故事田横,秦末群雄之一,原为齐国贵族,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田横与兄田儋、田荣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后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五百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乘船赴洛,在途中距洛阳三十里地自杀。海岛五百部属闻田横死,亦全部自杀。 田横是中国秦末起义首领。原为齐国贵族。陈胜起义后,随从兄田儋在狄(今山东高青县东南)举事反秦,田儋自立为齐王。后田儋与秦军交战败亡。田横兄田荣自立为齐王,以田横为将军,尽占齐地。项羽称西楚霸王后,大封诸侯。田荣因负项梁未出兵助楚,未封王,对项羽心怀不满,遂联络赵将陈余反楚。项羽起兵伐齐,田荣兵败身亡。田横收集余部继续抗击楚军。因刘邦攻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撤军回援,田横复得收齐城邑,立田荣子田广为齐王,自任相国,独揽国政。 田横定齐三年,刘邦派郦食其前来游说,齐国君臣为其所动。不意汉将韩信率兵攻齐,田广、田横怒甚,以为被郦所卖,杀之。齐军不敌汉军,战败。田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迎击汉将灌婴,败于嬴(今山东莱芜西北),投奔彭越。刘邦打败项羽后登基称帝,建立西汉,封彭越为梁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徒众500余人逃亡海上,避居岛中(今青岛市即墨市田横岛)。刘邦知田横兄弟治齐多年,齐地贤者多归附之,为除后患诏令赦田横罪而行招抚。田横被迫偕门客二人赴洛阳,田横趁谎称沐浴更衣之时于途中(偃师尸乡)自杀,两门客得知后也相继自杀。留居海岛的500余壮士闻田横死讯,亦全部自杀。刘邦感慨于田横能得士,遂以王者礼葬田横。今河南省偃师市城关镇尚保留有齐田横墓遗址。 后人为纪念田横,在偃师筑墓树碑;把500余壮士自杀的海岛称为田横岛,并修墓建祠;蓬莱有田横山、田横寨;原高苑县亦修有田横墓。田横及五百义士宁死不屈的精神,不断受到后人的赞扬,尤其是战乱之时或民族危亡的关心,更成为激励人们坚决抵抗的榜样。明郑成功在《复台》诗中云:“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龚自珍在《咏史》诗中写道:“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徐悲鸿费时两年绘出《田横五百壮士图》巨画。 4.有关郑成功的诗句郑成功个人诗集作品有:《春三月至虞谒牧斋师同孙爱世兄游剑门》《越旬日复同孙爱世兄游桃源涧》《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复台》。 1、《复台》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2、《郑成功词》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3、《谒郑成功祠》 孽子孤臣一稚儒, 填膺大义抗强胡。 丰功岂在尊明朔, 确保台湾入版图。 扩展资料 郑成功诗集典故:有一天,郑成功带领将士去拜访高山族一个部落时,从欢迎的人群中走出4人,他们各自端着一个盘子,里面分别放着金、银、野草和泥土,献给郑成功。郑成功看了看面前4个盘子里的物品,略有所思后,笑着对高山族同胞说,他到台湾来是为了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国土,而不是为了要金银的。 说完后,他收下了野草和泥土,将盛有金、银的盘子都退还给高山族。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全岛,使高山族同胞很受感动。所以在收复台湾的多次战斗中,高山族同胞都积极大力支持郑军的驱荷斗争。 5.包含 海岛的诗句1、烟霞向海岛 唐 马戴 《宿贾岛原居》 2、移居海岛空 唐 马戴 《送道友人天台山作》 3、田横海岛边 唐 《奔亡道中其一》 4、挂席穷海岛 唐 杜甫 《奉赠射洪李四丈》 5、海岛田横住 唐 李端 《杂曲歌辞·千里思》 6、海岛青冥无极已 唐 李颀 《鲛人歌》 7、星居海岛寒 唐 刘长卿 《送州人孙沅自本州却归句章新营所居》 8、远山积翠横海岛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9、翕若长鲸泼剌动海岛 唐 任华 《怀素上人草书歌》 10、孤猿啼海岛 唐 崔峒 《送丘二十二之苏州》 11、十里神仙迷海岛 宋 苏轼 《木兰花令》 12、江滨海岛 宋 贺铸 《蕙清风》 13、东坡海岛犹三见 宋 洪皓 《渔家傲·臂上萸囊悬已满》 14、一叶扁舟海岛 宋 刘辰翁 《水调歌头·仙掌下驰道》 15、不知海岛桃熟 宋 俞国宝 《念奴娇·云收雾敛》 16、远烟藏海岛 唐 韦庄 《润州显济阁晓望》 17、海岛灵童寿等龟 唐 李洞 《赠徐山人》 18、才离海岛宿江滨 唐 成彦雄 《新燕》 19、闯蜀眉嚬游海岛 唐 贯休 《偶作五首》 20、南洋海岛观音住 元 山主 《临江仙·南洋海岛观音住》 21、海岛丘刘谭马 元 马钰 《西江月·海岛丘刘谭马》 22、东历海岛三州 元 谭处端 《神仙灿》 23、龙去想应回海岛 宋 文天祥 《夜起》 24、海岛畴人奉大师 清 龚自珍 《已亥杂诗 180》 25、献策海岛计亦穷 元 杨维桢 《青虫》 26、化作海岛二十金芙蓉 元 杨维桢 《太山篇》 27、海岛旌旗殉野鸥 近代 宁调元 《秋兴,三叠前韵》 28、幽韵萧深海岛风 宋 曹仙家 《赠邹葆光道士》 29、日在徐仙海岛红 宋 戴表元 《辛丑岁十一月二十六日东归舟中示三子》 30、海岛蟠桃生子迟 宋 何梦桂 《贺中斋黄大卿得子》 31、海岛五百士 宋 刘克庄 《石竺山二十咏》 32、壮士死海岛 宋 陆文圭 《京口访郭议山示陆丞相遗墨》 33、鸟迹疑从海岛居 宋 吕声之 《题南岩寺》 34、无由归海岛 宋 罗公升 《闷》 35、他年海岛无归处 宋 罗公升 《自沟河乃旧日南北分界之地》 36、海岛和涛望 宋 释尚颜 《句》 37、海岛金沙合效颦 宋 舒岳祥 《咏佛见笑》 38、间关海岛岂谋身 宋 汤炳龙 《陆君实挽诗》 39、朝游岩廊暮海岛 宋 张耒 《江南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