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钱学森研究导弹有关的名言诗句

1.关于钱学森的事迹和名言

1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钱学森

2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钱学森

3“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钱学森

4Knowledge was boundless(学无止境)。 ——钱学森

5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钱学森

6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钱学森

7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钱学森

2.钱学森的名言及诗句

悼念钱学森

刘晏(观云)

西方游学子,归来敌百师。

一星兼两弹,建国谱天书。

青衫封将印,科技等大儒。

天功开物者,不与圣贤殊。

钱学森

姓钱非爱钱,大义薄云天。

异域怀归日,家邦草创年。

释疑凭记忆,兴业靠空拳。

易箦难瞑目,心犹为国煎。

悼念钱学森

钱公仙逝泰山崩 柱国元勋尚遗容

德高未为富贵堕 才巨攻坚造弹星

强项折腰谁曾见 遗恨台海远浮蓬

继往开来流芳古 千秋启迪中华龙

3.赞美钱学森的诗句或名言

1、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说来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 2、中共的归国学人当中,无人重要性能出钱学森其右。——美国火箭专家克拉克 3、钱学森在美国的成绩很好,但不足以令人折服。

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贡献才真正了不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蒂夫 4、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中国才在1970年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由他负责研究的火箭,正使中国成为同苏联、美国一样能把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合众国际社记者罗伯特·克莱伯 5、大千世界、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阎肃 6、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干劲十足。

——杜玉波 7、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陈章良。

4.赞美钱学森的诗句或名言

悼念钱学森

刘晏(观云)

西方游学子,归来敌百师。

一星兼两弹,建国谱天书。

青衫封将印,科技等大儒。

天功开物者,不与圣贤殊。

钱学森

姓钱非爱钱,大义薄云天。

异域怀归日,家邦草创年。

释疑凭记忆,兴业靠空拳。

易箦难瞑目,心犹为国煎。

悼念钱学森

钱公仙逝泰山崩 柱国元勋尚遗容

德高未为富贵堕 才巨攻坚造弹星

强项折腰谁曾见 遗恨台海远浮蓬

继往开来流芳古 千秋启迪中华龙

5.钱学森的名言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钱学森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钱学森

钱学森名言-- 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钱学森名言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钱学森名言

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钱学森名言

6.钱三强和钱学森关系

“三钱” 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

三钱都出身于知识之家:钱学森生于一九—一年;钱伟长生于一九一二年;钱三强生于一九一三年。三钱都是清华大学校友:钱三强一九三二年进入清华物理系,一九三五年留学法国。钱伟长一九三一年进入清华物理系,一九三五年成为该系研究生,后赴加拿大、美国留学。钱学森一九三四年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研究生留学美国。三钱都怀着爱国热忱,学成归国;钱伟长一九四六年回国,任清华机械系教授。钱三强一九四八年回国,任清华物理系教授。钱学森一九五五年回国,投身于祖国国防事业。

三钱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是中国科学院的台柱子:钱学森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伟K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钱三强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

三钱都在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六年,参与了制定我国自然科学十二年规划的工作。**在见到他们三人时,称他们为“三钱”。

钱学森名言

1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钱学森

2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钱学森

3 “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钱学森

4 Knowledge was boundless(学无止境)。 ——钱学森

5 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钱学森

7.钱学森的名言及诗句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大国家。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Knowledge was boundless”(学无止境)。

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

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丢掉了**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啦。

8.要一些名人的故事,比如钱学森,还要有他们说过的一句名言,我要写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40多年过去了,如今钱学森已90高龄。

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一) 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就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发表了精辟的见解。

《意见书》受到**高度重视。不久,钱学森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0月8日———这正是钱学森回国一周年的日子,国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由此开始了艰难的征程。

新事业起步,千头万绪。钱学森首先给刚刚分配来的156名大学生讲授《导弹概论》,让这些从未见过导弹的技术人员了解最基本的专业知识。

他拟定了空气动力学、发动机等有关专业的学习计划,并指导建立了导弹总体、空气动力学、发动机、弹体结构等研究室。 酒泉发射场。

钱学森和普通科技人员一样,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试验的测试、计算、分析、研究。在前苏联突然撤走全部专家的困难条件下,他带领着中国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枚导弹飞行试验。

在现场的聂荣臻高兴地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又参与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即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

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成功实现了核爆炸,此举震惊了世界。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作为一代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目光总是具有前瞻性。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后不久,钱学森就组织有关专家就我国地地导弹的发展道路展开讨论,形成《我国地地导弹发展途径的意见》,提出了我国中近程、中程、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长远发展规划。

随后,地空导弹、海防导弹,以及固体发动机、固体导弹、反导系统和运载火箭等项目,也在他组织和协调下陆续上马。1965年1月,他又向中央提出报告,建议早日制订我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工程代号由此被定为“651工程”,钱学森担负“星———箭———地面系统”总的技术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向世界宣告新中国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二) 钱学森是中国军事高科技的奠基人之一。他不仅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对我国军事科学研究提出了高层次的重要思想和观点,并直接倡导了军事系统工程和军事运筹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钱学森就深刻地阐述了“战争是一门科学”的思想。他指出:“我们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战争的规律,研究战争这一门科学,这就形成了现代军事科学。”

经过潜心研究,钱学森在1998年的一次书面发言中,对军事科学体系作了完整的论述。他指出:“在军事科学,基础理论层次是军事学,技术理论层次是军事运筹学,应用技术层次是军事系统工程。”

他将军事系统工程的作用和功能定位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更好地去解决贯彻执行军事路线、军事战略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作战模拟;武器装备系统的设计方案论证、战术技术指标的确定与效能评估;后勤系统的组织管理;作战指挥体系的设计;战略问题的定量分析和战争模拟。 1978年5月,在钱学森等人的建议下,我军开始了军事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研究试点工作,军事科学院成立了第一个军事运筹研究分析机构。

如今,军事运筹学和军事系统工程已经在我军战略战术、部队编制体制和兵力结构研究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取得累累硕果。 关于我国的国防战略,钱学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建议。

他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局部地区的“小仗”可能是我们到21世纪初主要的战争样式,要搞一些平时必须保留的、精锐的、可以马上打仗的部队,应认真从军队编制、装备上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建议受到军队领率机关高度重视,如今已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对我国国防战略和军事工业改革发展,他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他还提出军工企业要实行“军民结合”,而民用企业要实行“民军结合”的观点,以及用“柔性自动化生产系统”改革军工企业的观点,为我国军工企业的改革和民用企业的战时动员准备提供了重要思路。

钱学森在晚年还特别强调了军事科学要开展跨学科研究的问题。1999年,他对前去看望他的总装和军事科学院领导同志指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借鉴。

国防建设是个大系统,在实践中遇到的都是大问题,而专家们往往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看问题,带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