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唱牡丹花的诗句李正封:国色朝酣酒,天香也染衣。 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宜,至尽犹为天下奇. 刘禹锡: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邵雍: 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 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还有很多参见 /student/student/lixiaohong/peony/zhengt.htm 2.请问:歌咏牡丹的古典诗词有那些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清平调·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历代咏牡丹的诗词有哪些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牡丹(唐·白居易) 白花冷淡无有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牡丹种曲(唐·白居易)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属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牡丹(唐·白居易)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 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 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 稍宜经宿雨,偏觉耐春寒。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 贵妃娇欲比,待女妒羞看。巧类鸳机织,光攒麝月团。 暂移公子第,还种杏花坛。豪士倾囊买,贫儒假乘观。 叶藏梧际凤,枝动镜中鸾。 似笑宾初至,如愁洒欲阑。 诗人忘芍药,释子愧梅檀。酷烈宜名寿,姿容想姓潘。 素光翻鹭羽,丹艳赩鸡冠。燕拂惊还语,蜂贪困未安。 倘令红脸笑,兼解翠眉攒。 少长呈连萼,骄矜寄合欢。 息肩移九轨,无胫到千官。日曜香房拆,风披蕊粉干。 好酬青玉案,称贮碧水盘。譬要连城与,珠堪十斛判。 更思初甲坼,那得异泥蟠。 骚咏应遗恨,农经只略刊。 鲁班雕不得,延寿笔将殚。醉客同攀折,佳人惜犯干。 始知来苑囿,全胜在林峦。泥滓常浇洒,庭除又绰宽。 若将桃李并,更觉效颦难。 牡丹芳 (唐·白居易)牡丹芳, 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十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臣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秾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悉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年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少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 卿干爱花心,同似事君忧稼穑。牡丹种曲(唐·李贺)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断春草。 水灌香泥郤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赴东都别牡丹(唐·令孤楚)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白牡丹(唐·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 别有玉杯承露冷,无有起就月中看。红白牡丹(唐·吴融)不必繁弦不必歌,情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傍边月飐波。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待鲁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和僧咏牡丹(唐·吴融)万缘销尽本无心,何事看花恨却深。 都是支郎足情调,堕香残蕊亦成吟。杭州开元寺牡丹(唐·张祜)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郤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僧院牡丹(唐·陈标)琉璃地上开红艳,碧落天关散晓霞。 应是向西无地种,不然争肯重莲花?牛尊师宅看牡丹(唐·段成式)洞里仙春日更长,翠丛风翦紫霞芳。若为筲史通家客,情愿扣壶入醉乡。 咏牡丹赠从兄正封(唐·李益)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浑侍中宅牡丹(唐·刘禹锡)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牡丹(唐·王建)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熏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题开元寺牡丹(唐·徐凝)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间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牡丹(唐·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看牡丹赠段成式(唐·周繇)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逡巡又是一年别,寄语集仙呼索郎。 牡丹(唐·韩琮)残花何处藏,尽在牡丹房。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襄。 云凝巫峡梦,帘闭景阳妆。应恨年华促,迟迟待日长。 牡丹(唐·韩琮)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牡丹(唐·李山甫)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知君出解相轻薄,斜倚栏杆首重回。 牡丹(唐·柳浑)近来无奈。 4.历代咏牡丹诗词大全咏牡丹赠从兄正封 李益(748-827) 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唐·权德兴(759-818)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 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 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 擢秀全胜珠树林,结根幸在青莲域。 艳蕊鲜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 庞眉倚杖禅僧起,轻翅萦枝舞蝶来。 独坐南台时共美,间行古刹情何已。 花间一曲奏阳春,应为芬芳比君子。 赏牡丹 王建(767-830)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熏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题所赁宅牡丹花 王建(767-830)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5.咏牡丹的诗局│清平乐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 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二 寂寞菱红低向南,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吟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 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 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 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 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总观牡丹诗,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赞美牡丹花的娇艳多姿,富丽堂皇。“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 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唐·徐夤)用拟人的手法, 写牡丹的艳丽。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用对比的手法写牡丹花的艳美多情。“虚生芍药徒劳娘,羞杀玫瑰不敢开。” (唐·徐凝)也用了鲜明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超群芳的特点。“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 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徐夤),用形象的比喻写牡丹花的洁白、鲜艳。 有些诗人更进一步直书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徐夤)“天然国色美无双”(清·陈确),宋代欧阳修赞美说:“天下真花独牡丹”。 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 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开时,桃、梨、杏花都已败落,牡丹迟开不争春。 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以花喻人,风格高尚。 如唐朝李山甫的牡丹诗:“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筹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第二,借花抒情,伸述心志。 白居易的诗中有“始知无正色,爱憎随人情。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的话。 流露出诗人对世道混浊,忠奸不分的不满情绪。他在《白牡丹》诗中说得更明显:“白花冷淡无人爱,京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白赞善,自指。 元和年间,白居易任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因上表请求严惩刺死宰相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受到冷遇,闷闷不乐。他在《秋题牡丹丛》中写出了“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的凄楚心境。 在《惜牡丹花二首》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情绪。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两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的牡丹诗,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第三,描写了人们爱花、种花、理花、惜花、忆花的情景。 欧阳修在古诗《洛阳牡丹图》中,写了洛人爱花的情况:“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 ……”白居易有《移牡丹栽》诗:“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时百处开。” 陆游的牡丹诗其中也写了他栽牡丹、剪牡丹、赏牡丹的生活乐趣,“良辰乐事真当勉,莫道匆匆一片飞。”“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剪牡丹》) 李商陷有一首牡丹诗是写“醉花阴”的情景,十分生动、形象: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此外,有的牡丹诗中,还写了冬季温室育花,入朝进贡的事,“出窑花枝作态寒,密房烘火暖春看。 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 清·查浦老人《失题》) 以上仅是牡丹文化的几个方面,其它如传说、故事、赋、戏曲、影视、民俗、风土人情、摄影、书法、人物、服饰、装饰等,不胜枚举,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事实上,牡丹远远超出了其自然属性,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同时,牡丹文化是推动牡丹产业化发展,提高牡丹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牡丹除以上几个主要应用形式之外,近年来经过对花、叶等的深层次研究,已开发出牡丹保健品、。 6.歌咏牡丹的诗词有哪些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多少 文人墨客对牡丹进行了讴歌和赞美。 历代文人描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多首。特别是以唐、宋两朝的诗歌最多,描写 牡丹花的能有一百三十多人,写出的诗词有二百七十多首。 仅仅苏轼苏东坡一人,关于牡丹的诗词就写了三十多首。拜 倒在牡丹“裙下”的还包括像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诗 佛”王维、“诗仙”李白、“诗鬼”李贺、刘禹锡、白居易、李商 隐、徐夤、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古今著 名的诗人在内。 就是在牡丹没落的金、元、明三代,也有六十 多人,九十多首诗歌;在清代,抒写牡丹的文人有三十多人, 诗歌五十多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现在也流行很多关于牡丹的歌曲。 7.求古人歌咏菊,牡丹,莲的诗句刚才那位“dymm2006”的回答里面分别是牡丹、菊花和莲。 关于莲花,最著名的可能是这两位的句子:一是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是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 咏菊诗歌最著名的有: 咏菊 唐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重阳夕上赋白菊 唐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 唐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至于黄巢,那都是借咏菊来写起起兵造反之狠心,根本不是歌咏菊花,不读也罢。牡丹被尊为国花,但歌咏之名句反倒极少。 可能因为国人的价值观向来都是尊崇淡泊悠远、宁静自守,而不推崇富丽堂皇、声势显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