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五月节挂葫芦诗句

1.有关葫芦的诗句

《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除架》

杜甫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咏瓢》

唐 张说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

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答释子良史送酒瓢》

唐 韦应物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

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

《瓠》

宋 杨万里

笑杀桑根甘瓠苗,乱他桑叶上他条。

向人便逞庾藏巧,却到桑梢挂一瓢。

《咏壶卢瓶》

清 爱新觉罗·弘历

碗盘富有印成模,似此花瓶新样殊。

大小葫芦连蔓缀,物毋忘本若斯夫。

2.五月节挂葫芦什么意思

葫芦为藤本植物。

藤蔓绵延,结实累累,籽粒繁多,中国人视作象征子孙繁盛的吉祥植物。枝“蔓”与万谐音,寓意万代绵长。

民俗传统认为葫芦吉祥而避邪气。端午节习俗,民间门上插桃枝挂葫芦。

现代气功测试证明,葫芦有隔绝气场功能。民语有“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意即难以穿透葫芦测视内中物品。

从风水场气分析,乃葫芦的曲线外形状含“S”形的太极阴阳分界线的神奇功能。因此常在风水化煞中应用。

据神话传说,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化作卖油郎到一山村中卖油,油价标明后任人根据所打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于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钱则少付。

有一少年也学着别人的样子,也是多取了油而少付了钱。这位少年归家后将大家买油及自身买油情况向母亲如实介绍,母亲对儿子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责令儿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并前去对卖油郎赔礼。

吕洞宾深感其诚实,于是告诉这位少年,五月初一将有大祸降到人间,在门口挂一个葫芦则可太平无事,躲过灾难。这位心地善良的母亲急忙把这一消息转告邻友,凡是听到消息的家家户户都纷纷在门眉处挂起了葫芦。

果然未过数日,一场特大山洪卷走了没有挂葫芦的人家,而挂葫芦人家则是安然无恙。从此留下了端午节前几天挂葫芦的习俗。

也有民间传俗,说的是在某一年的五月初一,药王爷下凡,见到人间毒虫横行,瘟病四起,他就把自己装神药的葫芦挂在一家门口,灭虫降瘟,普救众生,留下了这一习俗。

3.描写葫芦的诗句

“葫芦”的诗句有

1、宋·陆游《刘道士赠小葫芦》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

2、宋·释绍昙《瓢泉》

当阳剖破劫壶来,见彻根源眼有沙。临际爷爷得一杓,葛藤浸烂又萌芽。

3、宋·张继先《点绛唇·小小葫芦》

小小葫芦,生来不大身材矮。子儿在内。无口如何怪。藏得乾坤,此理谁人会。腰间带。臣今偏爱。胜挂金鱼袋。

4、宋·黄庭坚《葫芦颂》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5、唐·张说《咏瓢》

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蜗房卷堕首,鹤颈抽长柄。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

4.端午节挂葫芦是什么典故

据神话传说,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化作卖油郎到一山村中卖油,油价标明后任人根据所打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

于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钱则少付。有一少年也学着别人的样子,也是多取了油而少付了钱。这位少年归家后将大家买油及自身买油情况向母亲如实介绍,母亲对儿子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责令儿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并前去对卖油郎赔礼。

吕洞宾深感其诚实,于是告诉这位少年,五月初一将有大祸降到人间,在门口挂一个葫芦则可太平无事,躲过灾难。这位心地善良的母亲急忙把这一消息转告邻友,凡是听到消息的家家户户都纷纷在门眉处挂起了葫芦。

果然未过数日,一场特大山洪卷走了没有挂葫芦的人家,而挂葫芦人家则是安然无恙。从此留下了端午节前几天挂葫芦的习俗。也有民间传俗,说的是在某一年的五月初一,药王爷下凡,见到人间毒虫横行,瘟病四起,他就把自己装神药的葫芦挂在一家门口,灭虫降瘟,普救众生,留下了这一习俗。

5.与葫芦有关的诗句

戏赠渔家(杜荀鹤)

见君生计羡君闲,求食求衣有底难。养一箔蚕供钓线,

种千茎竹作渔竿。葫芦杓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

却笑侬家最辛苦,听蝉鞭马入长安。

送姜道士归南岳(贯休)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眼有三角,头峭五岳。若不居岳,

此处难著。药僮貌蛮名鄙彼,葫芦酒满担劣起。

万里长风啸一声,九贞须拍黄金几。落叶萧萧□杳□,

送师言了意未了。意未了,他时为我致取一部音声鸟。

施万病丸(贯休)

我闻昔有海上翁,须眉皎白尘土中。葫芦盛药行如风,

病者与药皆惺憁。药王药上亲兄弟,救人急于己诸体。

玉毫调御偏赞扬,金轮释梵咸归礼。贤守运心亦相似,

不吝亲亲拘子子。曾闻古德有深言,由来大士皆如此。

渔家傲(黄庭坚)

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嗔贫道。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著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

葫芦颂(黄庭坚)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

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

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六言(陆游)

满帽秋风入剡,半帆寒日游吴。

问子行装何在,带间笑指葫芦。

或遗以两大瓢因寓物外兴(陆游)

槲叶为衣草结庐,生涯正付两葫芦。

名山历遍家何有?尘念空来梦欲无。

野鹤巢云元自瘦,涧松埋雪定非枯。

悠然但觅高楼醉,何处人间无酒徒?

6.端午节为什么挂葫芦

在古代先民们认为五月为“恶月”或“毒月”。五月的南方天气已十分炎热,雨水大量增多,山洪暴发突然而无妨。人们为了求生,便利用自然界中的葫芦绑在身上,险中求生,这时葫芦被称为“腰舟”。

由于葫芦的特殊功能,能在危急时刻救人性命,人们便对葫芦产生了崇拜。后来演变成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挂葫芦的习俗。在北方即是家里没有葫芦,便用剪纸剪一个葫芦贴在大门上。

葫芦有“福禄”之意,有收集福气的作用。葫芦本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则寓意万代绵长。由于葫芦的形状与太极阴阳极为贴近,可以收纳不吉之气,易进不易出,因此在端午节,民间有用葫芦去病化煞的习惯,可将桃木八卦葫芦挂在家中或戴在身上,能起到避邪驱瘟、带来好运的作用。

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自农历四月末就有小贩在街上叫卖了。葫芦花据说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到底端午节为什么挂葫芦呢?民间有四种传说,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传说一

关于门上挂葫芦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在古代有一位卖油的老翁走村串乡卖油,他这样喊:“一葫芦四两,四葫芦半斤”(注:在过去一斤为十六两,半斤为八两),于是,很多人为讨便宜都打四葫芦。

这时唯独一村童只打一葫芦,老人问他为什么不打四葫芦,村童说出了其中的原由,卖油老翁认为这孩子诚实,就告知他,五月五日将有大灾大难,如在自家门上挂个葫芦便可免灾。

村童回家将其卖油老翁的话告母亲,并如此照办,果然在五月五日这一天避免了一场灾难,从此在民间便有了五月端午门上挂葫芦的习俗。

传说二

据神话传说,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化作卖油郎到一山村中卖油,油价标明后任人根据所打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于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钱则少付。有一少年也学着别人的样子,也是多取了油而少付了钱。

这位少年归家后将大家买油及自身买油情况向母亲如实介绍,母亲对儿子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责令儿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并前去对卖油郎赔礼。吕洞宾深感其诚实,于是告诉这位少年,五月初一将有大祸降到人间,在门口挂一个葫芦则可太平无事,躲过灾难。

这位心地善良的母亲急忙把这一消息转告邻友,凡是听到消息的家家户户都纷纷在门眉处挂起了葫芦。果然未过数日,一场特大山洪卷走了没有挂葫芦的人家,而挂葫芦人家则是安然无恙。从此留下了端午节前几天挂葫芦的习俗。

7.和葫芦有关的诗句

宋无名氏葫芦酒尽兴未尽,坐看春山春尽时①。

【诗一首】刘克庄有客相逢说坎离,葫芦中药不容窥。 【村居书事四首 其一】何梦桂葫芦有药剑通灵,南北东西物外身。

【岳帅降笔命作画屏四景诗 其二 钟吕二仙】陆游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 【刘道士赠小葫芦四首 其一】欧阳景到了不干藤蔓事,葫芦自去缠葫芦①。

【与玉泉长老】郑刚中葫芦可画虽依本,阿堵知君画不亲。 【赠传神者】宋末元初方回葫芦自与葫芦缠,更要闲人缠葛藤。

【题庐山白莲社十八贤图】元悬葫芦仙诗葫芦一个是生涯,闲步人间访酒家。 【诗】祖柏百骨攒来一线收,葫芦金顶盖诸侯。

【赋盖】明王世贞葫芦酒暖急须倾,踏遍青山不问名。 【善权寺遇秀才】陈献章散发松根坐磐石,葫芦无酒对先生。

【观黎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