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春天春雨春风的诗句古诗词

1.描写春雨春风的诗句

春雨的: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春风的: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舟》)

2.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7.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8.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9.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

10.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

11.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杨万里《腊前月季》)

12.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3.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袁枚《春风》)

14. 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蒋锡震《梅花》

15. 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恽格《晓起》

16. 紫恨红愁千万种,春风吹入此中来。(沈固《折花仕女》

17.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除夜宿太原寒甚》)

18. 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徐贲《雨后慰池上芙蓉》)

19.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方岳《春思》)

20. 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李商隐《春风》)

21.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22. 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温庭筠《嘲春风》)

23.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白居易《春秋》)

24. 总向高楼吹舞袖,秋风还不及春风。(王建《未央风》)

25. 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

26. 春风知别苦,不谴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27.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宋 王禹称)

28.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2.描写春风春雨春风的古诗名句

春风:1.春 风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著柳,两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王安石

3.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春雨: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3.山色空蒙雨亦奇;

14.山雨欲来风满楼

15.雨过天青云破处

16.却话巴山夜雨

17.夜阑卧听风吹雨——作者省略)

3.求描写【春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诗句

【春天】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草】 1.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李白《春思》) 2,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 4.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 5.。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 《滁州西涧》) 【春花】 1.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2.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李白《落日忆山中》) 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

( 李华《春行即兴》) 4.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杜甫《曲江对雨》)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其一) 【春风】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春雨】 1.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徐俯《春游湖》)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春夜喜雨》 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描写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的古诗句

您好!

2、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4、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5、春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6、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9、春游——东风知我欲山,吹断檐间积雨声。

10、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1、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2、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14、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15、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5.描写春天的古诗(春风,春雨,春草,春花,各五句)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

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

安排句法已难寻。

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

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

人在半山行。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

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

鱼拥香钩近石矶。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阴阴溪曲绿交加,

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

争随流水趁桃花。

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6.描写春花 春草 春雨 春风的诗句

春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 韩愈 早春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唐 李白 春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唐 贺知章 望人家桃李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

立春日进内园花,红蕊轻轻嫩浅霞。--五代蜀 花蕊夫人 宫词

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 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唐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

春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唐 刘禹锡 杨柳枝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宋 僧志南 绝句

7.描写春天或春雨的古诗词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7、《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