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桃红柳绿”的古诗有哪些1.田园乐七首·其六 / 闲居 唐代: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代: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3.庆庵寺桃花 宋代: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4.【越调】小桃红_寿筵添上小 元代:卢挚 寿筵添上小桃红,妆点壶天供,茜蕊冰痕半浮动。彩云中,生香唤醒罗浮梦。银杯绿蚁,琼枝清唱,金胜醉鳌峰。 5.夏日 唐代:刘复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银瓶绠转桐花井, 沉水烟销金博山。文簟象床娇倚瑟,彩奁铜镜懒拈环。 明朝戏去谁相伴,年少相逢狭路间。 2.诗中含有桃红柳绿的诗句有多少诗中含有桃红柳绿的诗句有很多,举例如下: 1、《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唐代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了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黄莺啼鸣,山中的隐士还在酣眠。 2、《石鱼楼》宋代杨简 桃红柳绿春无迹,鱼跃鸢飞妙不传。 译文:桃花红了柳叶绿了,春天悄声来临;鱼儿在水中跳跃,鸟儿在天空飞翔,景色妙不可言。 3、《江北春望赠皇甫补阙》唐代张南史 闲园柳绿井桃红,野径荒墟左右通。 译文:空闲的园子柳叶绿油油的还有红红的桃花,野外小道左右能到达荒芜的废墟。 4、《偶成》宋代曹彦约 桃红柳绿簇春华,燕语莺啼尽日佳。 译文:桃花嫣红,柳枝碧绿,让春天的景色更宜人;燕子和黄莺啼叫一天都有好心情。 5、《菩萨蛮·提壶漫欲寻芳去》宋代史浩 提壶漫欲寻芳去,桃红柳绿年年事。 译文:提着酒壶漫步想要寻找芬芳的鲜花,桃花嫣红柳枝碧绿是年年都有的景色。 3.描写春色宜人,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诗句有哪些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春日》朱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杜甫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天净沙·春》白朴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春雪》韩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杜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释义: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高卷起帘拢,倚栏干远望。 杨柳垂条,秋千轻晃,院长子里静悄悄。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 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2. 鉴赏: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春山暖日和风”,作品开篇先从远处着笔呈现了一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景,也就是说,作者描绘了一幅和煦、温暖、辽阔的春光背景画面。在这一句里,作者着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山”是春意盎然的,“日”是暖意融融的,“风”是和煦温情的。 这样的画面很美:明媚的春光里,春山润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怡然与舒畅。“阑杆楼阁帘栊”和“杨柳秋千院中”两句是近写,词人从远处的“春山”转为写近处的“楼阁”与“院中”的景物。 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的“阑杆楼阁帘栊”也是与别个季节截然不同的,无不映照着“春山”的新绿,沐浴着“暖日”明媚,披拂着“和风”的温情。站在楼阁上,站在在窗子前,凭栏而立欣赏春光,是一件惬意的事。 “杨柳秋千院中”一句,幽静雅致的小院,那小院里有傲然的白杨,有婀娜的垂柳,特别是那树下的秋千悠然的荡来荡去,仿佛有妙龄少女们的欢声笑语传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 “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