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卢照邻的诗歌风格

1.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提倡刚健骨气,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共同反对上官体的纤微雕刻、绮错婉媚,提倡刚健骨气,成为初唐诗歌准备时期的一股新生力量.而四个人的创作个性又有所不同,其中,卢照邻、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杨炯长于律涛.“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题材、内容的大.他们把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转为走向市井,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寒漠,如杨炯《从军行》.并且诗中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格调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有的诗篇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二、对诗的格律形式作了有益探索.首先,五言八句的律诗开始初步定型,尤其是王勃、杨炯的五律,追求对偶的整齐和声律的协调,感情相对稳定,具有一种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杨炯的五言律已完全符合近体的粘式律,对五言律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其次,古体和歌行体特别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七言歌行已趋向完备化,气势宏大,视野开阔,有刚健之气.如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当然,“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但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

2.卢照邻的诗有什么特点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十五夜观灯》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曲池荷》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长安古意》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送二兄入蜀》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梅花落》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行路难》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雨雪曲》 闻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初夏日幽庄》 夫何秋夜之无情兮,皎皛悠悠而太长。——《狱中学骚体》 岁将暮兮欢不再,时已晚兮忧来多。

——《释疾文三歌》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战城南》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元日述怀(一作明月引)》 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浴浪鸟》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中和乐九章。

总歌第九。

3.初唐四杰和诗歌的风格

王 勃 (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被收入《文苑英华》外,余皆散佚。

杨 炯 (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其他题材的却未能尽脱绮艳文风。散文多赋、序、表、志等,今存50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卢照邻 (约636--695后)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几任小官。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有诗名,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胜。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长篇歌行中成就突出。

骆宾王 (约626--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遁王李元庆府属,又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获罪入狱,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骆宾王少负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内容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但篇幅更长、铺排更甚,当时被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善作骈文。在随徐敬业起兵时,写过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后檄文》)。檄文采用抑彼扬手法,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传武则天读此文亦大加赞赏。

再短就死人了。朋友

4.卢照邻是位什么时期的诗人

卢照邻(约630—680年),字升之,自 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少时,跟随名师曹 宪、王义方学习小学及经史。唐高宗永撤五 年(654年)在邓王李元裕府担任典签,极受 重用,邓王以司马相如比之。

麟德二年(665 年)邓王去世后,他离开邓王府。不久因事 人狱,作《狱中学骚体》诗,以记其事。

唐 髙宗总章二年(669年),出任益州新都(今 四川成都附近)尉。在蜀期间曾与王勃相 遇,并作诗纪念。

在新都时感染风疾,任职 期满辞官北归。 离开蜀地后,寄居洛阳。

咸 亨四年(673年),卧病长安,因服丹药中 毒,手足残废。后迁居阳瞿(今河南禹县) 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田 宅。

卢照邻一生坎坷,命运多舛,怀才不 遇,晚年得了风疾,境遇愈加悲凉,手足痉挛,痛苦不堪,政治上的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最终使他自投颍水而死。 在诗歌创作方面,卢照邻主张抒写性情,反映现实生活,“多以适意, 不以繁词为贵”。

他的诗歌内容充实,“清藻”而不乏刚健之力。卢照邻早期 的作品,不逊于王勃、杨炯。

在他生病后,处境困苦,诗作也更加苦峻。他与 骆宾王一样擅长写七言歌行,他的《长安古意》被誉为诗坛的一次革新,诗中 作者借历史题材,以铺陈的笔法,描绘了京都长安的繁华景象和现实生活的各 个侧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讽喻权贵阶层的骄奢淫逸和倾轧排 挤的情况,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和不平。

他的五言律(包括排律)或豪放粗 矿,或秀丽工整。 《全唐诗》编录其诗二卷,有《行路难》、《明月弓丨》、《晚渡渭桥寄 示京邑游好》、《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巫山高》、《酬张少府柬之》、《过东山谷口》、《浴浪鸟》、《昭君怨》等。

5.唐朝诗歌的风格是怎样的

从诗歌的风格流派看,鲜明独特的风格是创作成熟的标志,仅就盛唐而言,“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高棅《唐诗品汇》总序)。

在相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审美心理的作用下,一部分性格、遭际、素养大致相近的诗人唱和切磋,形成风格相似的流派。唐朝诗坛先后出现过风格华丽壮美的四杰和精工纤巧的十才子,闲雅淡远的山水诗派,慷慨豪壮的边塞诗派,平易通俗的元白诗派,奇警崛峭的韩孟诗派,精深婉丽的温李诗派等众多的风格流派,形成斗妍争奇的繁荣局面。

6.诗词中的自然风格有什么特点

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平实质朴、朴素自然,不使人感到做作。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其特点是选用确切 的字眼直接陈述,用白描的手法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其语 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于平淡中蕴含着 深刻的意境。 自然是针对做作说的,简而言之就是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求精炼,反对陈词滥调,也要写得自然。有些作家语言 贫乏,创造不出新的风格,写不出形象化、性格化的语言,于是就在文字上 下功夫,用上许多怪字和冷僻的典故,写得非常晦涩,有的颠倒字句,以求 新奇,反而违反了语言的自然。

王士稹《带经堂诗话》卷三中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

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 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刘眘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 别。

通其解者,可语上乘。”王士镇说王维、裴迪的辋川绝句字字人禅,也就 是都有妙悟。

7.宫体诗的风格为什么会被初唐四杰的诗的风格取代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文学史习惯称之为王杨卢骆。他们主要活动于七世纪下半叶八十年代以前。

他们虽然时运不济,生活多艰,但都立志要扫荡诗坛的积秽,剿除陈陈相因的宫廷文学,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中塑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诗歌与时代就像油花漂在水面上的关系,要叫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他们的能量虽然有限,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纵横驰骤,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

四杰的成就有限,又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靡文风的影响,因而颇受后人非议。杜甫对此很不平,曾断然指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