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关于张籍的诗张籍(767-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近。 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有《张司业集》。 【标题】: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 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 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标题】: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影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 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 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 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 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 2.张籍的古诗《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见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是一首言此指彼的小诗。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行“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主考官,看看是否投主考官的意。此诗便是行卷之作。此诗借闺房情事来隐寓进士考试。“张水部”即张籍,曾官水部郎中。作者自比新娘,把张籍比作新郎,舅姑比作主考官,作者在问张籍:“我的诗文是否合适?”张籍还写了酬作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3.张籍的诗歌名句是什么名句(附全诗):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野老歌》 全诗: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倚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凉州词》 全诗: 凉州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 全诗: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 全诗: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名诗: 答鄱阳客药 作者:张籍 年代:唐朝 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意思: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没蕃故人 张籍 前年戌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意思:前年你去月支防守边疆,据说在城下覆灭了全师。蕃汉之间消息全然断绝,我与你永作生死的别离。 无人去收拾遣弃的营帐,只有归马认得残破战旗。想祭奠却疑心你还活着,海角天涯此时怎不哭啼?! 他的绝句不错 卷386_22 【送蜀客】张籍 蜀客南行祭碧鸡,木绵花发锦江西。 山桥日晚行人少,时见猩猩树上啼。 卷386_23 【送元结】张籍 昔日同游漳水边,如今重说恨绵绵。 天涯相见还离别,客路秋风又几年。 卷386_24 【宿山祠(一作宫山祠)】张籍 秋草宫人斜里墓,宫人谁送葬来时。 千千万万皆如此,家在边城亦不知。 卷386_25 【美人宫棋】张籍 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 趁行移手巡收尽,数数看谁得最多。 卷386_26 【蛮州(一作杜牧诗,题云蛮中醉)】张籍 瘴水蛮中入洞流,人家多住竹棚头。 一山海上无城郭,唯见松牌记象州。 卷386_27 【送元宗简】张籍 貂帽垂肩窄皂裘,雪深骑马向西州。 暂时相见还相送,却闭闲门依旧愁。 卷386_28 【寄徐晦】张籍 鄠陂鱼美酒偏浓,不出琴斋见雪峰。 应胜昨来趋府日,簿书床上乱重重。 卷386_29 【寄白学士】张籍 自掌天书见客稀,纵因休沐锁双扉。 几回扶病欲相访,知向禁中归未归。 卷386_30 【喜王六同宿】张籍 十八年来恨别离,唯同一宿咏新诗。 更相借问诗中语,共说如今胜旧时。 卷386_31 【题玉像堂】张籍 玉毫不着世间尘,辉相分明十八身。 入夜无烟灯更好,堂中唯有转经人。 卷386_32 【与贾岛闲游】张籍 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 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卷386_33 【哭丘长史】张籍 丘公已殁故人稀,欲过街西更访谁。 每到子城东路上,忆君相逐入朝时。 卷386_34 【哭孟寂】张籍 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 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 卷386_35 【患眼】张籍 三年患眼今年校,免与风光便隔生。 昨日韩家后园里,看花犹似未分明。 卷386_36 【答刘竞】张籍 刘君久被时抛掷,老向城中作选人。 昨日街西相近住,每来存问老夫身。 卷386_37 【赠华严院僧】张籍 一身依止荒闲院,烛耀窗中有宿烟。 遍礼华严经里字,不曾行到寺门前。 卷386_38 【逢故人】张籍 山东一十馀年别,今日相逢在上都。 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 卷386_39 【送萧远弟】张籍 街北槐花傍马垂,病身相送出门迟。 与君别后秋风夜,作得新诗说向谁。 卷386_40 【送辛少府任乐安】张籍 才多不肯浪容身,老大诗章转更新。 选得天台山下住,一家全作学仙人。 卷386_41 【赠任道人】张籍 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 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算小行年。 卷386_42 【招周居士】张籍 闭门秋雨湿墙莎,俗客来稀野思多。 已扫书斋安药灶,山人作意早经过。 卷386_43 【送许处士】张籍 高情自与俗人疏,独向蓝溪选僻居。 会到白云长取醉,不能窗下读闲书。 卷386_44 【送律师归婺州】张籍 京中开讲已多时,曾作坛头证戒师。 归到双溪桥北寺,乡僧争就学威仪。 卷386_45 【题杨秘书新居】张籍 爱闲不向争名地,宅在街西最静坊。 卷里诗过一千首,白头新受秘书郎。 卷386_46 【送晊师】张籍 九星台下煎茶别,五老峰头觅寺居。 作得新诗旋相寄,人来请莫达空书。 卷386_47 【送僧往金州】张籍 闻道溪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 事须觅取堪居处,若个溪头药最多。 卷386_48 【寻徐道士】张籍 寻师远到晖天观,竹院森森闭药房。 闻入静来经七日,仙童檐下独焚香。 卷386_49 【答开州韦使君寄车前子】张籍 开州午日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 惭愧使君怜病眼,三千馀里寄闲人。 卷386_50 【忆故州】张籍 垒石为山。 4.秋思唐张籍的诗句是什么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扩展资料: 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5.张籍秋思诗句的意思注释: 见:现。 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发:出发。 意万重,思绪万千。 开封,打开信封。 译文: 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 想到家乡的气候变化要写封信却不知从何说起。 唯恐时间急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 捎信的人要走了,我又把信打开。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的情景。诗人通过写信和“开封”这两个细节的描写,把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复杂感情,传神地表达出来。 参考资料: 6.张籍的思乡诗句三、四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描写了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怕匆忙中漏掉什么话,在送信人就要上路时又拆开信封。诗人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人捎信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难以表达,再加上时间匆匆,觉得这封包含千言万语的信仍不尽人意,好象还有什么重要内容没有写进去,于是在行人将要出发之际,又打开书信。这毫无定准的“恐”显示了他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其实不一定真是遗漏什么内容。而“临行又开封”的细节也并不一定真的补上什么内容,这与其说是为了补上几句未说尽的话,不如说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正是这一行动方显出他此刻细致入微的心理。这两句所写内容虽然寻常,但由于它准确真切地反映了游子思乡的心理,真可谓化平淡为神奇。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翻译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注释 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 ⑵复恐:又恐怕;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⑷临发:将出发; 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创作背景 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7.张籍对家人牵挂的诗句一、“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释义: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赏析:这句话突出表现出诗人多年客居洛阳城,在秋风萧瑟的时节,引起了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便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但是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二、创作背景: 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三、作者介绍: 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扩展资料 一、出自于:《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释义: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二、字词解释: 1、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 2、复恐:又恐怕; 3、行人:指捎信的人; 4、临发:将出发; 5、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秋思》 8.关于诗人张籍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孟郊至和州,访张籍。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迁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 2卷,今佚 卷三百八十二 卷382_1 「寄远曲」张籍 美人来去春江暖,江头无人湘水满。浣沙石上水禽栖, 江南路长春日短。兰舟桂楫常渡江,无因重寄双琼珰。 卷382_2 「行路难」张籍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弊裘羸马苦难行, 僮仆饥寒少筋力。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卷382_3 「征妇怨」张籍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 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卷382_4 「白纻歌」张籍 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裁缝长短不能定, 自持刀尺向姑前。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 卷382_5 「野老歌(一作山农词)」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 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卷382_6 「寄衣曲」张籍 织素缝衣独苦辛,远因回使寄征人。官家亦自寄衣去, 贵从妾手著君身。高堂姑老无侍子,不得自到边城里。 殷勤为看初著时,征夫身上宜不宜。 卷382_7 「送远曲」张籍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行人醉后起登车, 席上回尊劝僮仆。青天漫漫覆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 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卷382_8 「筑城词」张籍 筑城处,千人万人齐把杵。重重土坚试行锥, 军吏执鞭催作迟。来时一年深碛里,尽著短衣渴无水。 力尽不得抛杵声,杵声未尽人皆死。家家养男当门户, 今日作君城下土。 卷382_9 「猛虎行」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向晚一身当道食, 山中麋鹿尽无声。年年养子在空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五陵年少不敢射, 空来林下看行迹。 卷382_10 「别离曲」张籍 行人结束出门去,几时更踏门前路。忆昔君初纳采时, 不言身属辽阳戍。早知今日当别离,成君家计良为谁。 男儿生身自有役,那得误我少年时。不如逐君征战死, 谁能独老空闺里。 9.张籍的《秋思》的诗句意思【年代】:唐 【作者】:张籍 【作品】: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相信你可以感觉到上一句中“意万重”极言“家书”意义重大,诗人在家书中寄以厚意。然而像我们自己写好的一封重要的信一样,总是会担心自己没有在短短的信笺中把欲说之事言明,也就是“复恐匆匆说不明”,所以才会在要寄出的时候再拆开来看看,确定一下,哪怕仅仅是给自己一颗定心丸。 “复恐”一句,朴实而传神的表达出家书中蕴藏的情谊,着神而不露形。)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我又打开信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