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苏轼的催试官考较戏作 宋·苏 轼 八月十五夜, 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屋与市楼, 况我官居似蓬岛。 风味堂前野桔香, 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 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 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 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 门外白袍如立鹄。 其实这是一首希望阅卷官挑灯夜战迅速批出考卷,好让考生们轻松愉快地去欣赏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涌潮。 其中“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赞叹钱塘江的诗句为后来流传。 2.描写钱塘江古诗有那些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钱塘江潮 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秋过钱塘江 贯休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浣纱女 王昌龄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应举题钱塘公馆 周匡物 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 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 桐庐县作 韦庄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 潭心倒影时开合,谷口闲云自卷舒。 此境只应词客爱,投文空吊木玄虚。 寄罗郎中隐 黄滔 休向中兴雪至冤,钱塘江上看涛翻。 三征不起时贤议,九转终成道者言。 绿酒千杯肠已烂,新诗数首骨犹存。 瑶蟾若使知人事,仙桂应遭蠹却根。 八声甘州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减字木兰花 仲殊 谁将妙笔,写就素缣三百匹。 天下应无,此是钱塘江上图。 一般奇绝,云淡天低秋夜月。 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 满江红 严羽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琚玉佩鹓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青玉案 陈著 钱塘江上潮来去。 花落花开六桥路。 三竺三茅钟晓暮。 当年梦境,如今故国,不忍回头处。 他谁做得愁如许。 平地波涛挟风雨。 往事凄凄都有据。 月堂笑里,夕亭话后,自是无人悟。 八声甘州 陈允平 帘垂鸱尾阁,桂花风、天香满黄扉。 向郁罗霄汉,朝回金阙,心运璇玑。 一点元台初度,八表共清辉。 紫塞烟尘静,捷羽东飞。 此际钱塘江上,爱月仍夜色,潮正秋期。 想波仙冰妹,同日宴瑶池。 报龙楼、玉音宣劝,赐紫金、杯泛日中葵。 庆千秋,醉长生酒,歌太平诗。 人月圆 汪元量 钱塘江上春潮急,风卷锦帆飞。 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 蓟门听雨,燕台听雪,寒入宫衣。 娇鬟慵理,香肌瘦损,红泪双垂。 3.古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有哪些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海面雷霆聚,江心爆布横。 ——范仲淹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廊《忆钱塘》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久来。 ——王在晋《望江台》 催试官考较戏作 宋·苏 轼 八月十五夜, 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屋与市楼, 况我官居似蓬岛。 风味堂前野桔香, 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 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 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 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 门外白袍如立鹄。 当年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同情那些望眼欲穿等候成绩的考生,写成这首《催试官考较戏作》,希望阅卷官挑灯夜战迅速批出考卷,好让考生们轻松愉快地去欣赏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涌潮。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浪涛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潮》“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钱塘江潮》“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 《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 北宋诗人王师道所写赞美钱塘江潮的诗句《十七日观潮》也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这是唐代王维咏潮的诗句。它的大意是:夕阳西下了,晚潮涌来,江水猛涨,碧水和蓝天连成一片,好像春色充塞着天地。既写了海潮的巨大气势,又写了它特殊的壮观美。 4.描写钱塘湖的诗句有哪些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复——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译文: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2、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一明代王在晋《望江台》 译文:空大海非常广阔,巨浪拍案恍若雷声,钱塘江潮流涌动,仿若于天连成一片。 3、好似满江制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宋代李靓《忆钱塘江》 译文: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4、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元代任昱《清江引·钱塘怀古》 译文:群山脚下钱塘江水滚滚,绵延远去的江水仿有说不尽的凄凉。 5、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 ——宋代苏轼《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 译文:钱塘江潮水涨潮没有定期。希望潮水的平稳安静,使友人的行舟能够zd安祥稳当地停泊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城渡口上。 5.描写钱塘江古诗有那些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1、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 2、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3、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 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 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释文珦《钱塘江潮》 4、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 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宋昱《樟亭观潮》 5、重到钱塘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 人间莫往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张以宁《浙江亭沙涨十里》 6、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廊《忆钱塘》 7、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李觏《忆钱塘江》 8、天边忽地起轻雷,日耀银戈战阵开。二十万人争一瞬,群龙腾跃怒潮来。 ——赵朴初《钱塘江观潮》 9、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七绝·观潮》 10、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苏轼《观浙江涛》 11、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罗隐《钱塘江潮》 12、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 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 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杨蟠《钱塘江上》 13、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徐凝《观浙江涛》 14、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 15、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 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 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曹溶《满江红·钱塘观潮》 16、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望江台》 17、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王师道《十七日观潮》 18、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19、顾兔盈虚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 ——钱惟善《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 6.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古诗句有哪些1、《忆钱塘》 唐 李廓 往岁东游鬓未凋,渡江曾驻木兰桡。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桂倚玉儿吟处雪,蓬遗苏丞舞时腰。仍闻江上春来柳,依旧参差拂寺桥。 译文: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2、《十七日观潮》 宋代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译文: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3、《观浙江涛》 唐代苏轼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译文:钱塘江水浩浩荡荡是绿色的,惊悚的波涛日夜翻转。钱塘城里看弄潮人,只能看到白头发看不到脚。 4、《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代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译文: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5、《望江台》 晋朝明王在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南朝几度兴王事,一望懂流去不回。 译文:天空大海非常广阔,巨浪拍案恍若雷声,钱塘江潮流涌动,仿若于天连成一片。朝代几度兴起又覆灭,就像水东流去不回。 7.苏东坡曾为钱塘江写过一首什么诗《观潮》北宋 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激荡,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岸上的人和船上的人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出没,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衣裳的观众,道路被数量众多的车马堵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的价格加倍的高。但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一词多义: 观:观潮。观看(动词)。 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 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 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于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为 海涌银为郭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势极雄豪 重点虚词: 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连词,相当于“而”。 以此夸能。介词,凭借。 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是。 海涌银为郭。成为。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 而: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表修饰。 而旗尾略不沾湿。表转折。 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表承接。 词类活用: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皆披发文身。文,名作动,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文”通“纹”,原指花纹,这里作动词。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名作动,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