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安词是指什么易安词指李清照的词和李清照的词风。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诗词文言文中的“倒装”(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是一种特殊句式,除此外还有省略句、被动句。用法是跟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比较而言的,一两句话室说不清楚的。 语气词有表疑问的、有表反问的、有表猜测的、也有表商量的。语境不同,用法不同。 2.评柳词和易安词的异同,要求400字左右,急求学术界在批评柳词与民间词时,都以“俗”字来概括.这一概括是不确切的.柳词与民间词在铺叙手法、写景状物、警策语创作上有所区别.雅与俗的评判是相对 的,柳词相对于民间俗词,属于雅词的范畴.柳词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市民阶层提高了对文人词的认同度,促使文人的小部分词作开始符合市民审 美观,也很可能使部分民间词的风格趋同于文人词.柳词的广泛传播,打破了词原有的传播秩序,柳词成为了连接市民俗文化圈与士大夫雅文化圈的一座桥梁,为两 种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易安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3.与易安诗词同时期的宋词宋词四大家 苏轼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亦作“凝眸”)。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 终日恹恹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 闲窗漏永,月冷霜华堕。 悄悄下帘幕,残灯火。 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 无语沉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 何况经岁月,相抛亸。 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麽。 悔恨无计那。 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 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 当上苑柳农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雪梅香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彩云归 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 当暮天、霁色如晴画,江练静、皎月飞光。 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 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 朝欢暮宴,被多情、赋与凄凉。 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馀香。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 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古倾杯 冻水消痕,晓风生暖,春满东郊道。 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堤芳草。 断鸿隐隐归飞,江天杳杳。 遥山变色,妆眉淡扫。 目极千里,闲倚危樯迥眺。 动几许、伤春怀抱。 念何处、韶阳偏早。 想帝里看看,名园芳树,烂漫莺花好。 追思往昔年少。 继日恁、把酒听歌,量金买笑。 别后暗负,光阴多少。 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凤栖梧 蜀锦地衣丝步障。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忆帝京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 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凭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定风波 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 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 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 念荡子、终日驱驱,觉乡关转迢递。 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 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戚氏 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间。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 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 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 思绵绵。 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 4.宋词与诗的区别在格式上说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是五言,五言古诗简称五古,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年代:三国 作者:曹丕 体裁:乐府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诗注疏三百首》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枫桥夜泊 [唐] 张继 张继枫桥夜泊书法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诗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格律很严,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而宋词.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词有5种分类方法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来源分.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的格式较为自由,主要讲求音律的美,没有严格的格式。 5.宋诗和宋词有什么区别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6.易安体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易安体在词史上的地位: 李清照的词以独特的艺术风貌誉满词坛,被誉为“易安体”,易安的词是她真情的喷涌,表现出一种冷峻的对生命价值的内省和感悟。 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一部描述个人性情变化、展示心灵历史的宏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情感艺术化,使这个艺术整体再现了一位性格鲜明而有发展变化、形象生动而又丰富多姿的抒情主人公。 换言之,李清照的词是自我形象的艺术化,作家用词描述了她丰富曲折的一生。这在宋代乃至整个词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因此,我们可说,李清照是以高超的艺术腕力,用词写自传,从而形成“易安体”的显著特色。 易安体在词史上的影响: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卓然一大家,对后来的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词语言的精美化,代表了北宋文人词语言的新高度。柳永曾在语言的出新上获得一定成功,但他在引用俚言俗语入词的过程中,未能着意陶洗,摒除芜杂庸俗的成分,使得李清照批评他“词语尘下”(《词论》)。 秦观从书面语言中提炼出一种优美而精炼的文学语言,但又缺乏民间口语的生动活泼。当北宋末年大晟词人们注重格律和典雅的时候,李清照却能扬长避短,从书面语言和时人口语中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成分,锤炼入词,创立了清新自然、生动活泼、富有音乐感的精美语言,这对发扬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坚持词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无怪乎清人沈谦说易安词的语言“极是当行本色(《填词杂说》)了。 总之,“易安体”的突出个性和成就,奠定了作者在古代词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她的作品盛传不衰,具有了永久的艺术生命,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和沾溉着历代无数的作家和读者。 【附: “易安体”的五个突出特征】 感情模式的独特化 感情模式的独特化是“易安体”的又一突出特征。法国的罗丹指出:“艺术就是感情”(《论艺术》)。 作为“纯情”文学的词,尤其如此。由于人的感情是复杂多样的,从而使作品呈现着多姿多彩的景观。 词向以“艳科”著称,表现爱情是它的传统题材。李清照在这方面没有冲破旧的樊篱,仍然以表现爱情作为基本的题材。 她深于情,专于情,笃子情,比任何一位词人都更集中、更深入、更艺术地表现着爱情。但是,李清照词中的爱情模式却与前人大异其趣。 首先,易安词写的是伉俪情、夫妻情。这种感情是人类最普遍、最诚笃、最深挚、最美好、最纯洁的感情,但是却很少有人加以艺术的表现。 前代的爱情词,绝大多数都是当时“畸形爱情”的产物,表现的是文人士大夫同歌妓舞女之间的爱情,反映的是“婚外情”。苏轼虽然也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那样杰出的优秀作品,但毕竟是少而又少,且仅仅是悼亡而已。 李清照的作品,特别是前期的词作,则是直接向自己的丈夫倾吐爱情。 其次,易安词表现的是自身体验的女子真情。 前代的爱情词,大都是代言体,作者以男性为主,模拟女子言情,即所谓“男子作闺音”(田同之《两圃词说》),纵是“逼真“,其实质不过为文造情而已。李清照则是以一位女子特有的柔肠和细腻,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来写爱情,为读者展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而又奇妙的内心世界。 她用天才的生花妙笔,把夫妻间人人都有,却未必人人敢言、人人能言的情感,生动形象地昭示出来,而且沉挚感人。 复次,易安词表现的是纯洁高尚的爱情。 前代的艳情词具有较强的写实性,甚至不乏自然主义的描写,象柳永《慢曲**》“恁偎香依暖,抱着日高犹睡”,黄庭坚《鼓笛令》“你但那些一处睡”,《千秋岁》“欢极娇无力,玉软花绮坠”之类,不能给读者以美感,所谓“词语尘下”,缺乏审美的提炼和艺术的概括,“风期未上”(《艺概》),格调不高。与此相反,李清照词中的爱情描写则境界高雅。 作者对自己炽烈的感情,进行了理性的高纯度的提炼和净化,已经把对爱情的追求,升华为对爱情的审美,以自己特有的敏感纤细,表达了对爱情的独特的、深刻的审美体验。因此,她的词显得格外纯洁、格外高尚、格外美好,艺术感染力也格外强烈,易安词中的爱情已被罩上浪漫化和理想化的光环而变得崇高,这是大异于前人的地方。 劳承万在《审美中介论》中指出:“一个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手段,表现了某种新颖、独特的情感模式,那将是一种伟大的贡献。”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用词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感情模式,这种感情模式是前代词人所没有表现过的。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底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李清照的词,正是这种“灵魂的歌”,“心底的诗”。 另外,李清照表现爱情的模式,也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这与当代小说和电影中那些淫秽的色情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艺术风韵的个性化 艺术风韵的个性化是“易安体”的第三个突出特征。 清代文坛盟主王士祯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花草蒙拾》),把李清照推为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说易安“抗轶周(邦彦)、柳(永)”,沈曾植说她“气调极类少游”(《菌阁锁谈》),都指出了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