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求描写吐鲁番的诗句【标题】: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年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七古 【内容】:--------------------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赏析】:-------------------- 【注释】: 走马川: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车尔成河。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县境。军师:似应为车师。蘅塘退士本作军师。车师为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鲁番县。 1、金山:即阿尔泰山。 2、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 3、连钱:马身上的斑纹。 【简析】: 诗中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 2.古代诗人赞誉吐鲁番火焰山的诗词《火山云歌送别》唐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译文: 火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 火云铺山盖岭凝滞不开,方圆千里鸟儿不敢飞来。 火云清晨刚被胡风吹断,到傍晚又随着塞雨转回。 回环缭绕吞没了铁关树,蒸腾弥漫半掩了交河戍。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 赏析: 火山,即火焰山,在新疆吐鲁番东,因山体为红色砂岩构成,且其地气候干热而得名。 《火山云歌送别》一诗,正可使我们感受到岑参诗作的这一特点。诗人下笔凝重而又不失洒脱自如,以其俊逸的笔力涂抹着浓厚的色彩,使所描绘的画面具有难以否认的真实,又有着难以言尽的韵味。 诗的前四句,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火”字,将一幅瑰奇壮丽的火山云霞图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由于热气蒸腾,连平时翱翔无阻的飞鸟,也只有躲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56633在千里之外而不敢靠近一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两句的大意是说,早晨刚被塞风吹散的火山云气,傍晚又随塞雨飞回。“缭绕”两句,意谓火山云气弥漫广远,其势将湮没周围的一切。 向南看,屹立于沙漠之中的铁门关 (在今焉耆和库尔勒之间) 被缭绕的火云所吞。向西看,云海的热浪掩盖到交河城边。此时的火山云雾,具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神奇力量。 以上四句,对仗工整,尤以“缭绕”两句为胜。在古诗对仗中实不多见,连绵词“缭绕”与“氛氲”相对,不但平仄相反,而且是双声对叠韵,于整首诗的雄浑中颇见工巧。“吞”、“掩”两个对仗的动词,为云气之盛增加了气势。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被送的友人要上路了,要到那火山以东的万里迢迢的内地,山回路转,已难再见朋友的身影,但望见火山之上随朋友而去的一片孤云,也毕竟是一种慰藉。最后点出了作者对友人惜别的真挚情意。 扩展资料: 火焰山民间传说: 维吾尔族民间传说天山深处有一只恶龙,专吃童男童女。 当地最高统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恶龙。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恶龙在吐鲁番东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杀。恶龙带伤西走,鲜血染红了整座山。 因此,维吾尔人把这座山叫做红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火焰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火焰山 3.关于一赞美新疆的古诗或者诗歌三四句万里晴空无际蓝, 倏忽飘来絮一团。 悠悠冉冉似牧歌,缥缥缈缈如梦幻。 堆峦叠嶂峰奇绝,银装素裹玉镶嵌。 天山天上有天山,山中所居必是仙。 唐巴拉草原 山披彩裙地着纱,套色木刻一幅画。 丛林深处缀帐篷,曲溪岸上有人家。 炊烟袅袅飘无际,牧歌声声入云霞。 许是主人太好客,一路绿毯一路花。 天地悠悠 天地悠悠大穹庐,犹如旅店一小屋。 梦境幽幽常慨叹,行色匆匆暂寄宿。 云杉挺拔千尺高,岁月万古一倏忽。 仰天漫吟幽州歌,雁声咿呀影却无。 交河古城情思 丝绸之路一古城,遥想昔日多繁荣。 幡牌琳琅迎远客,商队络绎响驼铃。 觥筹交错杂弦歌,玉体横陈荡心旌。 岁月沧桑留旧痕,残垣夕照浑如梦。 吐鲁番葡萄沟印象 葡萄王国吐鲁番,玛瑙翡翠何璨然。 院院户户青藤绕,村村沟沟绿波翻。 细腿毛驴呼远客,多辫姑娘唱丰年。 维族大嫂会叫卖,甜不掉牙不要钱。 尼勒克丛林野趣 悠悠野情忒惬意,茫茫林木高复低。 突然脚下窜惊兔,随时头顶飞野鸡。 临塘俯察鱼戏水,拨草遥看鹿饮溪。 兽迹斑驳路难寻,举步时常藤绕膝。 4.古代诗人赞誉吐鲁番火焰山的诗词《火山云歌送别》唐 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译文: 火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 火云铺山盖岭凝滞不开,方圆千里鸟儿不敢飞来。 火云清晨刚被胡风吹断,到傍晚又随着塞雨转回。 回环缭绕吞没了铁关树,蒸腾弥漫半掩了交河戍。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 赏析: 火山,即火焰山,在新疆吐鲁番东,因山体为红色砂岩构成,且其地气候干热而得名。 《火山云歌送别》一诗,正可使我们感受到岑参诗作的这一特点。诗人下笔凝重而又不失洒脱自如,以其俊逸的笔力涂抹着浓厚的色彩,使所描绘的画面具有难以否认的真实,又有着难以言尽的韵味。 诗的前四句,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火”字,将一幅瑰奇壮丽的火山云霞图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由于热气蒸腾,连平时翱翔无阻的飞鸟,也只有躲在千里之外而不敢靠近一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两句的大意是说,早晨刚被塞风吹散的火山云气,傍晚又随塞雨飞回。“缭绕”两句,意谓火山云气弥漫广远,其势将湮没周围的一切。 向南看,屹立于沙漠之中的铁门关 (在今焉耆和库尔勒之间) 被缭绕的火云所吞。向西看,云海的热浪掩盖到交河城边。 此时的火山云雾,具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神奇力量。 以上四句,对仗工整,尤以“缭绕”两句为胜。 在古诗对仗中实不多见,连绵词“缭绕”与“氛氲”相对,不但平仄相反,而且是双声对叠韵,于整首诗的雄浑中颇见工巧。“吞”、“掩”两个对仗的动词,为云气之盛增加了气势。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被送的友人要上路了,要到那火山以东的万里迢迢的内地,山回路转,已难再见朋友的身影,但望见火山之上随朋友而去的一片孤云,也毕竟是一种慰藉。 最后点出了作者对友人惜别的真挚情意。 扩展资料: 火焰山民间传说: 维吾尔族民间传说天山深处有一只恶龙,专吃童男童女。 当地最高统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恶龙。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恶龙在吐鲁番东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杀。 恶龙带伤西走,鲜血染红了整座山。 因此,维吾尔人把这座山叫做红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火焰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火焰山。 5.吐鲁番葡萄沟印象诗歌在“一诗一歌”中走向全国 吐鲁番的葡萄种植尤其是生产无核葡萄最多的是“一场一沟”,一场指的是红柳河园艺场,一沟就是著名的葡萄沟了。 吐鲁番的葡萄不仅是在葡萄沟里长出来的,更是在“一诗一歌”中走向全国的。 “马**葡萄成熟了,坠在碧绿的枝叶间,小伙子从田里回来了,姑娘们还劳作在葡萄园。小伙子们并排站在路边,三弦琴挑逗姑娘心弦,嘴唇都唱得发干了,连颗葡萄子也没尝到。小伙子们伤心又生气,扭转身又舍不得离去,‘吝啬的姑娘啊!你们的葡萄准是酸的。’姑娘们会心地笑了,摘下几串没有熟的葡萄,放在那排伸长的手掌里,看看小伙子们怎么挑剔……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心眼里头笑眯眯,‘多情的葡萄!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 上世纪50年代,著名诗人闻捷的一首《葡萄熟了》,让吐鲁番的葡萄誉满大江南北。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吐鲁番,关注吐鲁番的葡萄和人。1978年,一曲充满了浓郁新疆民族特色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诞生了,歌曲送来了微风中绿茵下的葡萄香,成就了一个名叫阿娜尔罕的维吾尔族姑娘和驻守边防哨卡的克里木的真实爱情,也更进一步拉近了外界与吐鲁番的距离。 6.赞美新疆的诗歌,15行以上1、《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翰 ,【朝代】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关山月》:【作者】李白 ,【朝代】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扩展资料: 诗歌的特点: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歌 7.求文捷的《吐鲁番情歌》中的七首诗歌,谢谢1、《吐鲁番情歌》为抒情组诗,1955年3月初载于《人民文学》,组诗包括五首诗:《苹果树下》、《夜莺飞去了》、《葡萄成熟了》、《舞会结束以后》、《种瓜姑娘》,后收入诗人的第一本诗集《天山牧歌》 2、种瓜姑娘 枣尔汗长唱出了一首短歌, 年轻人听了脸红脖子胀—— “枣尔汗愿意满足你的愿望, 感谢你火一样激情的歌唱: 可是,要我嫁给你吗? 你衣襟上少了一枚奖章。 …… 3、《苹果树下》 作者:闻捷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 年轻的心在胸中跳着。 她的心为什么跳啊? 为什么跳得失去节拍?…… 春天,姑娘在果园劳作, 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 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 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 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 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 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 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 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 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 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 她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 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 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 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 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 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 ……苹果树下那个小秋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 她的笑容里藏着什么?…… 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 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 4、《葡萄成熟了》 作者:闻捷 马**葡萄成熟了, 坠在碧绿的枝叶间, 小伙子们从田里回来了, 姑娘们还劳作在葡萄园。 小伙子们并排站在路边, 三弦琴挑逗姑娘心弦, 嘴唇都唱得发干了, 连颗葡萄子也没尝到。 小伙子们伤心又生气, 扭转身又舍不得离去: “悭吝的姑娘啊! 你们的葡萄准是酸的。” 姑娘们会心地笑了, 摘下几串没有熟的葡萄, 放在那排伸长的手掌里, 看看小伙们怎么挑剔…… 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 心眼里头笑咪咪: “多情的葡萄! 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 5、《夜莺飞去了》 夜莺飞去了, 带走迷人的歌声; 年轻人走了, 眼睛传出留恋的心情。 夜莺飞向天边, 天边有秀丽的白桦林; 年轻人翻过天山, 那里是金色的石油城。 夜莺飞向天空, 回头张望另一只夜莺; 年轻人爬上油塔, 从彩霞中了望心上的人。 夜莺怀念吐鲁番, 这里的葡萄甜、泉水请; 年轻人热爱故乡, 故乡的姑娘美丽又多情。 夜莺还会飞来的, 那时候春天第二次来临; 年轻人也要回来的, 当他成为一个真正矿工。 6、《舞会结束后》 作者:闻捷 深夜,舞会结束以后, 忙坏年轻的琴师和鼓手, 他们伴送吐尔地汗回家, 一个在左,一个在右…… 琴师踩得落叶沙沙响, 他说:“葡萄吊在藤架上, 我这颗忠诚的心呵, 吊在哪位姑娘辫子上?” 鼓手碰得树枝哗哗响, 他说:“多少聪明的姑娘! 她们一生的幸福呵, 就决定在古尔邦节1晚上。” 姑娘心里想着什么? 她为什么一声不响? 琴师和鼓手闪在姑娘背后, 嘀咕了一阵又慌忙追上—— “你心里千万不必为难, 三弦琴和手鼓由你挑选……” “你爱听我敲一敲手鼓?” “还是爱听我拨动琴弦?” “你的鼓敲得真好, 年轻人听见就想尽情地跳; 你的琴弹得真好, 连夜莺都羞得不敢高声叫。” 琴师和鼓手困惑地笑了, 姑娘的心难以捉摸到: “你到底爱琴还是爱鼓? 你难道没有做过比较?” “去年的今天我就做了比较, 我的幸福也在那天决定了, 阿西尔已把我的心带走, 带到乌鲁木齐发电厂去了。” (选自《人民文学》1955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