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黄花的诗词1.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白话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2.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白话译文 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 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3.朱淑真《黄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白话译文 这首诗采用对比的手法,将苔藓的善于变化和菊花的始终不变加以对照,表达诗人对菊花品质节操的赞赏,表明自己"宁可抱香枝上老",也不会改变对理想的追求。 4. 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白话译文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 5.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白话译文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拓展资料: 黄花是百合科萱草属(黄花菜属)草本植物,俗称“黄花菜”,亦称“忘忧草”、“金针菜”、“健脑菜”,“观为名 花、用为良药、食为佳肴”,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品”,是观赏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食用花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渠县特殊的土壤、水质、气候最适宜黄花生长。清咸丰、道光年间,该县农民成片种植黄花,历经数代农科人员艰苦细致的研究,选育出的“武坪早”等黄花品种独具七蕊,单花体长9~12厘米,色泽鲜美、香气浓馥、嫩脆爽口、营养丰富,是全国黄花之上品。 1983年,在中商部组织的全国黄花产销经验交流会上,来自20个省市110多名代表、专家一致认为渠县黄花是“中国黄花第一品”,成为中商部出口免检产品。 1993年,由农业部在泰国曼谷主办的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博览会上,渠县黄花获优质农产品金奖。 2005年获第二届西博会金奖。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经过科学细致的评审,正式誉名渠县为“中国黄花之乡”,至此,中国黄花标准就依据渠县黄花而制定。 2.唐诗宋辞 黄花【惜黄花】 出自:《全宋词》 作者:赵以夫 众芳凋谢。堪爱处、老圃寒花幽野。照眼如画。烂然满地金钱,买断金钱无价。古香逸韵似高人,更野服、黄冠潇洒。向霜夜。冷笑暖春,桃李夭冶。 襟期问与谁同,记往昔、独自徘徊篱下。采采盈把。此时一段风流,赖得白衣陶写。而今为米负初心,且细摘、轻浮三雅。沉醉也。梦落故园茅舍。 【惜黄花】 作者:史浩 秋光将老。黄花开早。露浥清晓,金钱万叠犹小。簪遍碧云鬟,压倒乌纱帽。 更把来、玉觞同釂。 过□添炉鼎,朱颜愈少。壮道骨,长仙风,养成灵宝。 今日去登高,谩说龙山好。悄不如、自家蓬岛。 宋词里还有一些。不知道你要的是那首 ? 3.宋词人比黄花瘦的前一句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蓠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词,表面上是写深秋佳节孤独寂寞的心绪,实则写得是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上片写秋凉情景,是薄雾浓云,这种阴郁的天气郁闷难耐,半夜的清冷孤单,独坐在室内百无聊赖地看着香炉里瑞脑香袅袅地青烟,消磨着无尽的寂寞哀愁。寥寥数语就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勾画了出来。在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之后,紧接着是佳节又重阳,此乃弦外之音,暗示当此良辰佳节,丈夫不在身边。古人对重阳节非常注重,是亲人团聚、相携喝酒、登高之日。一个又字有着非常浓郁的感情色彩,突出的表现她的伤感情绪。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玉枕孤眠,纱厨独寝,该是怎样一种孤衾难眠的长夜呢?半夜凉初透不仅仅是时令转凉而带来的感受,而是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下片更进一步抒怀,黄昏时节,独自把盏赏菊,已自神伤,而此时的菊花开得极盛极美,而暗香盈袖更形孤独难堪,暗指她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后三句,写西风乍起,卷帘而入,使人愁思更深,以黄花来比喻人因相思而憔悴,衬托出莫道不消魂的深意。而一个瘦字,在整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愁字推向了最高峰,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力。这里的帘卷西风运用了倒装句的表现形式,把正常的词序西风卷帘给倒装过来,这样不仅音韵铿锵,正好满足词的需要,而且用了两个高昂的阴平声西风放在句末,就突出了西风的意境,与词中的消魂和人比黄花瘦熔成一片,艺术效果非常显现的。 4.写花的宋词5首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浪淘沙令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5.李清照写的黄花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 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 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 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上片写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 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 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写重九感怀。 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 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 宋时,此风不衰。 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 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 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 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 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 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 “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 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 “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 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 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所以,今天我们在欣赏时,主要借鉴她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千万不要成了“爱上层楼”者,到时还要“为赋新词强说愁”。 但愿读者诸君莫道不受用,金榜题名时,你比我高兴。 。 6.唐诗宋词中写花的诗句关于花的诗句(带花字)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天地寂寥山再歇,几时修得到梅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7.宋词中带"花"字的40个句子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晏 殊 2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 张 先 3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定风波 柳 永 4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浪淘沙 欧阳修 5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南乡子 潘 牥 6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宝鼎现 刘辰翁 7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木兰花 宋 祁 8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木兰花 晏 殊 9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琵琶仙 姜 夔 10玉人和月摘梅花。 浣溪沙 贺 铸 11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菩萨恋 陈 克 12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 三殊媚 史达祖 13东风似旧,向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摸鱼儿 刘辰翁 1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是如雨。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15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瑞鹤仙 周邦彦 16记吉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绮罗香 咏春雨 史达祖 17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木兰花 晏 殊 18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 19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贺新郎 吴文英 20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浣溪沙 秦 观 2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水龙吟 苏 轼 22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浪淘沙慢 周邦彦 23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青玉案 黄公绍 24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夜飞鹊 情别 周邦彦 25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瑶华 周 密 26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好事近 韩元吉 27杏花疏影里,吹笛别天明。 临江仙 陈与义 28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高阳台 王沂孙 29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惟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瑞鹤仙 袁去华 30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八声甘州 张 炎 31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齐天乐 吴文英 32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贺新郎 九日 刘克庄 33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解连环 周邦彦 34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风入松 俞国宝 35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淡黄柳 姜 夔 36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欧阳修 37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惜分飞 毛 滂 38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念奴娇 李清照 39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李清照 40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苏 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