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无题》诗句李商隐《无题》 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宾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情景交融的句子是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的《无题》四首 ——读诗札记 田晖东 中国古典诗歌常常靠想象的并列,迭加,以表现关系,表现情态。 李商隐的抒情诗,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一些《无题》诗,往往完全抛开了意象间表面的逻辑关系。 读他的诗如不深入底蕴,确是丈二金刚,随时会碰到拦路虎。然而,这些谜似的诗,以它典丽的语言,复杂的结构,灼热的感情,放射出谜人的魅力,因而流传千古。 历代诗评家对那些魅力无穷的《无题》诗,争论不休,或认为是“半托香奁,以寓感愤”,或者说什么寓意也没有,纯粹写爱情。梁启超先生则认为: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我理解不着。 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讲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 他劝人尊重美的神秘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是一种大家的风度。评家们见仁见智,愈是争论不休,对于义山诗的流传会有好处。 下面就他的《无题》四首,谈谈感受,以就教于方家。 《无题》四首,似乎与别的单首或双首《无题》没有什么两样,实际上这四首诗是相当严谨的组合体。 它像一首交响乐,在同一主题下分成四个既能各自独立又能相互关联的乐章。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是一首流畅动人,几乎未用典,几乎未用曲笔的抒情诗。 正因为流畅,很容易引人从字面看问题。不少注家认为这是写一位女子在害相思,她在思念情人。 但思到第七句就讲不通了,于是只好作变性手术自比刘郎。其实这首诗是在写男主人公的相思,他为女主人公孤寂无望地等待自己而痛苦。 一、二句写梦,说声来的许诺,只是空话;说声去,踪影全无,此时正是月斜了,五更钟敲响的时候。他设想着情人的心态来责备自己。 三、四句,仍在梦中,情人飘然而至,却被告知要远别。远别之哀,使情人哽咽不已,挣扎不出一声呼唤;仓促写成的书信,墨也来不及磨浓。 色淡如泪,情深也如泪。 五、六句,梦醒了,看见半笼着金翡翠画屏的烛光,闻到微微透过圆顶芙蓉帐的麝香;这光影和闷人的香味,使人窒息而惆怅。 梦固然是悲伤的,但比这寂寞而窒人的香闺,似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在梦里,说不定他会飘然而至的。 七、八句,男主人公向难以相见的情人传递心声:“刘郎恨蓬山太远,我离你比蓬山更远一万重。”借用汉武帝刘彻派人去蓬莱求仙的故事来衬托自己的爱情,更显出一种高贵的格调和诗意。 第一首是第一乐章,写梦,象征人生与爱情均像梦一样,空虚,变换而飘忽不定,但爱的痛苦,对梦的装点,反而比现实更有诗意。梦醒时只是些华贵而重浊的俗物,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男主人公因不能赴约,除了自身的痛苦,还在细细地品味情人的处境和痛苦,想到她含有微词的心酸,更加上一层负疚感。 虽然第一首诗写得流畅自然,但结构仍是曲折的,诗的旋律,梦一样地单纯美妙,也像梦一样变换自如。 闺中人被锁在深宅帷幕之后,被包裹在金玉之中,只好藉梦来体现相思之苦。男人有相对的自由,离自然较近,却在清醒时凭想象去相思。 这便是第二首《无题》的基调。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男主人公(或者说就是诗人自己)独处时,听到窗外飒飒东风细雨,又听到芙蓉塘外的轻雷。尽管雨中的车轮声不再像雷鸣,且贵人很少在雨中出门,但诗人可以想象这是远去的车轮声。 坐在这华贵的马车里,也可能是位贵夫人,甚至更可能是那位“车走雷声语未通”的意中人。听觉连着想象,东风,细雨,芙蓉塘外的轻雷,构成了一幅抒情的忧郁的,美的意境,此时最好相思。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金蟾玉虎表面上与东风细雨毫无关系,但呈现出一种神秘,聪明的读者能被它们吸引,希望从错乱的搭配中得到一种暗示。 反复吟诵,你会很自然地领会到两个谐音字;烧香中的“香”,牵丝中的“丝”,谐音暗示着 “相思”,诗人的难言之隐,先瞒住他要瞒住的人,又忍不住向聪明的读者吐露。再往下追去,很自然会联想到这是对私情的相思。 咬锁(鼻纽)的金蟾腹内在焚着晚香,这不是一般人家的香闺。曾在此时,男主人公去幽会了。 玉虎牵丝是在清晨,正当仆妇或主妇们汲井之时,他安然回来了。这是一次有金蟾玉虎可作见证的秘密,他和情人曾得到过天堂般的快乐。 如今只留下相思的苦味。 贾氏窥帘韩掾少 泌妃留枕魏王才。 与他的爱情可比肩的,有两个历史故事。贾女在帘后窥见美男子韩寿,后发展到偷情;泌妃死后给曹植留枕以示爱的忠贞和遗憾,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诗人认为,他的青春年少(人称义山少俊),他的无与伦比的才情,都可以与韩寿和曹植相比。第三层,从诗的悲凉和惆怅情调看,这是自伤;韩寿与贾女偷情进而成为眷属,他没有韩寿那样的幸运;也没有曹植那样的。 2.李商隐的无题诗句银甲不曾卸。 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蓬莱山,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 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无题作者:【七律】 类别、阶级的烙印,背面秋千下。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蓬山此去无多路;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蜡炬成灰泪始干,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 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闺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五古】 类别,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 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未知】八岁偷照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二首作者:【李商隐】 年代,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 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 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悬知犹未嫁,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十岁去踏青,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 我们通过“凤尾香罗”。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芙蓉作裙衩:早晨梳妆照镜子,“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十五泣春风,这里比喻青春年华。5.蓬山,用团扇遮面。 比起第一首:莫愁:泛指少女,传说中海上仙山,必然若失,徒自伤感、“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一寸相思一寸灰”,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 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东风无力百花残:泪,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注释:1.无题,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 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春蚕到死丝方尽,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赏析、八两句中的设想,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 晓镜但愁云鬓改。“蜡炬成灰泪始干”。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长眉已能画、“石榴红”,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指相思的眼泪。4.晓镜:【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金烬暗”,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 因情的缠绵悱恻: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 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 前者暗。 3.《无题》诗无 题 【李商隐】 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 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无题 之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 比如这首“无题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以第三首为例。 诗的首句中“昨夜”二字的连续出现两次,提示诗人是在今天回想往事,“昨夜”二字的情感含量大,说明诗人的记忆刻骨铭心。“星辰”与“风”,“画楼”与“桂堂”,暗示了诗人所经历的幸福时光和生活情景。 第二联表现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犀牛角的中央有纹理贯通两端,故又称通犀,诗人以此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这二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厚的底蕴,使后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内涵。 第三联中写到的送钩、射覆都是古代酒宴上的游戏,类似猜谜。二句以极华丽的语言描述了热烈欢快、酒暖灯红的场面。 然而,正当诗人沉浸于对昨夜良辰美景的回忆时,远处传来了阵阵鼓声,天要亮了,诗人又该上朝了。“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境。 “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他的悲苦命运和人生际遇,也通过他的诗作反映出来。他的诗含蓄朦胧,俊秀凄绝,意境深广,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诗歌史上一个新的高峰。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除了李商隐诗集中标明无题的十几首诗之外,还有些以首两字或句中两字为题的,以及虽有题但实则无题的,一般也归入无题诗一类。 这些诗构思细致,深情委婉,音律和谐,引起了很多人的深切共鸣,而且一直也是研究者热衷的内容。但是它们大多绮丽莫测,扑朔迷离,难于把握。 《文心雕龙·隐秀》云:“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 隐指的是篇中有言外之意,秀指的是语言独拔俊秀。这些特点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都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无题诗中很有代表性的是《锦瑟》一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间两句采用典故,引入种种意象,大大丰富了诗的内涵和韵味。 后人对此诗的解读颇多。有以锦瑟为令狐楚家青衣的情诗说,有以中间两联为适、怨、清、和四曲的咏瑟说,有睹物思人悼念王氏的悼亡说,等等,众说纷纭。 其实对于我们而言,即使完全清楚诗中的典故,明白字句的所指,也并不是完全理解了这首诗。即使它确实是悼亡所作,却也已经和诗人的其他感情融合在一起了,这其中有华年的感慨,有追忆的惘然。 我们读这首诗所感受到的,也许并不是作者的原意,但是我们觉得它是美的,给了我们情感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启发,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最初读到的,只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虽然并不能从文字上完全理解,但它带给我了一种独特的感受,再和我自己的经历和体味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产生对过往情感的思考。 后来读“一弦一柱思华年”,又有了对华年易逝的感叹。这两联写得俊秀,写得美,容易懂,而中间两联则显得生疏一些,但是更含蓄更有意味。 这就体现了隐章和秀句的结合,显得一唱三叹,意味深长。王蒙在《混沌的心灵场——谈李商隐无题诗的结构》中提出,如果把李商隐诗中较平易的首联和尾联连起来,弃其腰而取其首尾,删繁就简,则所写为何就会明白许多。 依照这种方法,我们读诗时候也要从情感和意象的角度出发,才能在跳跃的结构中更好地体会其中的妙处。另一首诗相见时难别亦难直接标明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主要是书写与女冠宋华阳的恋情的。蓬山、青鸟是与道观相关。 4.无题李商隐中哪句诗句是千古名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千古名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这些作品究竟是纯粹的爱情诗还是另有寄托,文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关于这首诗,一般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 至于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是作者本人,有人说是一位女性。这一点并不妨碍内容的表达和理解。我们暂且看成是作者本人。这首诗写暮春时节诗人与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执着的思念,感情表达深微绵邈,热烈缠绵。 从现在来看,此诗不难看出也是写给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后体会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并没有绝望,而是继续等待綯这个救命稻草的帮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5.李商隐总共有几首无题诗,诗句是什么.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7]里所收e79fa5e9819331333332636361诗歌的统计,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无题》(八岁初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阊门)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飒飒东南;含情春畹晚;何处哀筝) 《无题》(相见时难) 《无题》(紫府仙人)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帷深下)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 《无题》(万里风波)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有些研究者(如杨柳[9])认为李商隐诗集中部分有题目的诗也应该属于无题诗一类,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往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字为题(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诗题与内容本身毫无联系(如《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许多人倾向于将《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诗与无题诗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在写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通过隐晦的笔触表现一种微妙复杂的感情。事实上,正是这种一言难尽的情形,使得无题诗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对这些诗的真正含义作出解释。然而没有一个人的注解能够非常令人信服的阐明诗中的涵义。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总结了前人关于无题诗的笺注工作[10],从中可以看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持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至实有寄托者多,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 6.李商隐的无题诗有哪些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 题 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之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二首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四首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二首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二首之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无题二首之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无题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7.李商隐诗词<无题>有哪几首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是一首流畅动人,几乎未用典,几乎未用曲笔的抒情诗。 正因为流畅,很容易引人从字面看问题。不少注家认为这是写一位女子在害相思,她在思念情人。 但思到第七句就讲不通了,于是只好作变性手术自比刘郎。其实这首诗是在写男主人公的相思,他为女主人公孤寂无望地等待自己而痛苦。 一、二句写梦,说声来的许诺,只是空话;说声去,踪影全无,此时正是月斜了,五更钟敲响的时候。他设想着情人的心态来责备自己。 三、四句,仍在梦中,情人飘然而至,却被告知要远别。远别之哀,使情人哽咽不已,挣扎不出一声呼唤;仓促写成的书信,墨也来不及磨浓。 色淡如泪,情深也如泪。 五、六句,梦醒了,看见半笼着金翡翠画屏的烛光,闻到微微透过圆顶芙蓉帐的麝香;这光影和闷人的香味,使人窒息而惆怅。 梦固然是悲伤的,但比这寂寞而窒人的香闺,似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在梦里,说不定他会飘然而至的。 七、八句,男主人公向难以相见的情人传递心声:“刘郎恨蓬山太远,我离你比蓬山更远一万重。”借用汉武帝刘彻派人去蓬莱求仙的故事来衬托自己的爱情,更显出一种高贵的格调和诗意。 第一首是第一乐章,写梦,象征人生与爱情均像梦一样,空虚,变换而飘忽不定,但爱的痛苦,对梦的装点,反而比现实更有诗意。梦醒时只是些华贵而重浊的俗物,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男主人公因不能赴约,除了自身的痛苦,还在细细地品味情人的处境和痛苦,想到她含有微词的心酸,更加上一层负疚感。 虽然第一首诗写得流畅自然,但结构仍是曲折的,诗的旋律,梦一样地单纯美妙,也像梦一样变换自如。 闺中人被锁在深宅帷幕之后,被包裹在金玉之中,只好藉梦来体现相思之苦。男人有相对的自由,离自然较近,却在清醒时凭想象去相思。 这便是第二首《无题》的基调。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男主人公(或者说就是诗人自己)独处时,听到窗外飒飒东风细雨,又听到芙蓉塘外的轻雷。尽管雨中的车轮声不再像雷鸣,且贵人很少在雨中出门,但诗人可以想象这是远去的车轮声。 坐在这华贵的马车里,也可能是位贵夫人,甚至更可能是那位“车走雷声语未通”的意中人。听觉连着想象,东风,细雨,芙蓉塘外的轻雷,构成了一幅抒情的忧郁的,美的意境,此时最好相思。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金蟾玉虎表面上与东风细雨毫无关系,但呈现出一种神秘,聪明的读者能被它们吸引,希望从错乱的搭配中得到一种暗示。 反复吟诵,你会很自然地领会到两个谐音字;烧香中的“香”,牵丝中的“丝”,谐音暗示着“相思”,诗人的难言之隐,先瞒住他要瞒住的人,又忍不住向聪明的读者吐露。再往下追去,很自然会联想到这是对私情的相思。 咬锁(鼻纽)的金蟾腹内在焚着晚香,这不是一般人家的香闺。曾在此时,男主人公去幽会了。 玉虎牵丝是在清晨,正当仆妇或主妇们汲井之时,他安然回来了。这是一次有金蟾玉虎可作见证的秘密,他和情人曾得到过天堂般的快乐。 如今只留下相思的苦味。 贾氏窥帘韩掾少 泌妃留枕魏王才。 与他的爱情可比肩的,有两个历史故事。贾女在帘后窥见美男子韩寿,后发展到偷情;泌妃死后给曹植留枕以示爱的忠贞和遗憾,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诗人认为,他的青春年少(人称义山少俊),他的无与伦比的才情,都可以与韩寿和曹植相比。第三层,从诗的悲凉和惆怅情调看,这是自伤;韩寿与贾女偷情进而成为眷属,他没有韩寿那样的幸运;也没有曹植那样的高贵出身和机遇,使《洛神赋》成为爱的圣经,曹植与泌妃的故事,名标青史,成为千载以来读者心中的偶像。 世人并不看重他李义山的少俊和天才,甚至将他的爱情蒙上尘垢,称他为“狎邪浪子”。活得窝囊,爱得也窝囊。 相思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是警句。 不能让相思同春花开得一样红火。燃烧得愈烈,一寸相思将是一寸灰。 相思之苦,并未使向往之情泯灭,诗人又燃起新的希望,他再度坠入爱河,于是鼓起勇气去幽会。“飒飒东风”之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含情春畹晚”。 其三 含情春畹晚, 暂见夜阑干。 去见意中人时,已春深日暮。 楼响将登怯, 帘烘欲过难。 听见自己上楼的脚步声,感到胆怯,看见室内的灯火,不敢走过去。 爱得愈真挚愈感胆怯,这是诗人对爱的尊重。另一方面,诗人的胆怯,也体现在下面两句。 多羞钗上燕, 真愧镜中鸾。 意中人钗上玉燕,比他幸运,能同她亲近,使诗人惶恐中既羡又羞,孤鸾可以对镜长鸣,一鸣而绝,以表示它的壮烈的忠贞。 诗人自惭形秽,认为即使有镜可对,也无一鸣而绝的勇气,因而愧对镜中鸾鸟。 归去横塘晚, 华星送宝鞍。 归家已晚,美丽而孤寂的星光,伴着他孤独的鞍马,乘兴而来,凄然离去。欲见未见,合遇良难。 希望愈大,失望愈烈,希望与失落的经历,比没有希望更叫人难忘。这次失落,谁都怪不上,只怪他自己:自卑感使他失去了唾手可得的欢乐。 从环境描绘看,这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