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于“拗九节”的诗词吗有关于“拗九节”的诗词: 1、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 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 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2、清叶梦君《孝粥》 怀橘蒸梨意不同,一盂枣粟杂双方。 年年报哺同乌鸟,此意榕城有古风。 拗九粥来源,民间传说不一:一说是相传目连母亲凶悍,死后被送进地狱受苦。目连长大后,每天送饭给母亲,都被小鬼吃掉,不得已煮了一碗颜色拗黑的粥,小鬼不敢食,故名拗九粥,目连送饭的日子即为拗九节、孝顺节。一说源出送穷,明代学者谢肇制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 2.拗九节的诗词1、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白话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西上辞母坟 唐代: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白话译文: 高山挡住阳光,只有稀薄的光线照射,寥寥几只飞禽孤单的立在夕阳下。 在树林间洒酒悼念先人时也只能无奈流泪,再也听不到(母亲)让我早点回家的叮嘱。 3、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话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4、岁末到家 清代: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白话译文: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5、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白话译文: 一个人在旅馆的夜里睡不着,客居的心为何突然变得凄然。 身在故乡千里之外想的是家乡,自己的胡子上又结了一层霜,然后又过了一年。 3.有关于“拗九节”的诗词吗有关于“拗九节”的诗词: 1、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 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 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2、清叶梦君《孝粥》 怀橘蒸梨意不同,一盂枣粟杂双方。 年年报哺同乌鸟,此意榕城有古风。 拗九粥来源,民间传说不一:一说是相传目连母亲凶悍,死后被送进地狱受苦。 目连长大后,每天送饭给母亲,都被小鬼吃掉,不得已煮了一碗颜色拗黑的粥,小鬼不敢食,故名拗九粥,目连送饭的日子即为拗九节、孝顺节。一说源出送穷,明代学者谢肇制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 4.关于拗九节的诗歌,文章等,感言等天是正月二十九,每年的这一天在我们这儿称为拗九,每到这个时候儿女们都要为父母送去一碗拗九粥,表示对父母的孝敬和祝愿,因此拗九节也叫孝顺节。 关于拗九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但最流行的版本是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去逝了,儿子痛不欲生,每天都要带上母亲生前最喜欢吃的食物到母亲的坟前祭拜。就这样年复一年。 有一天儿子梦见母亲对他说,每年的正月二十九这一天总是会有一群饿鬼来抢食,母亲人老体衰斗不过他们,就只好饿着肚子。儿子听了伤心不已。 醒来后,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知道母亲爱吃糯米做的甜食,于是就用糯米、花生、芝麻、红豆、红枣、桂园等放在一起熬成粥,并在粥里加入红糖,正月二十九这天带到母亲的坟前。 第二天,母亲又来托梦说,那些饿鬼又来抢食了,但看见儿子装瓦罐里的又粘又黑上面还有不少说不清是什么象小虫子似的东西,饿鬼们都不敢吃,母亲终于没有饿着肚子,母亲还说儿子送来的粥很好吃,她很喜欢。从此每年的正月二十九儿子总会熬上一锅母亲爱吃的拗九粥送给母亲。 人们感叹儿子的孝行,渐渐的这种习俗在民间传开了,每年拗九儿女们都会为父母送上一碗拗九粥,表达到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祝愿父母平平安安、健康长寿。 现在每年的这一天,政府都会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提醒人们敬老爱老,为父母送上一份爱心和孝心。 今天又到了拗九节,你去看望父母了吗?在过去的日子里你为他们做了多少事,尽了多少心呢?岁岁拗九,今又拗九,关爱老人要长久;人人会老,今日未老,孝敬父母须趁早。 浓浓拗九粥 深深感恩情 也许是上辈子儿女们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于是,上天便安排我们这辈子做他们的孩子来报答他们上辈子的恩情。 每个人都想还清这笔债。但似乎不是那么容易。 ——题记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又是拗九节了。 可人们被世间太多太复杂的情感冲昏了头脑,而忘记了这世界上还有两个真正值得我们时时刻刻惦记的人。那便是我们的父母。 我们或许不会记得他们的年龄,但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脸上正日渐增加的皱纹,因为那是我们横加在他们身上的;我们或许不会记得他们的生日日期,但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的电话号码,因为那可能是我们与父母联系的唯一方式。 家家户户飘出拗九粥浓浓的香气。 是父母们为自己熬的吧。他们的儿女也许正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城镇里奔波,却忘了今天是如此重要的节日。 老人们可能满怀期待地打电话询问儿女是否能回来过节,可得到的答案却是否定的。他们何曾考虑过年迈父母的感受。 失望到最后,只剩无奈和寂寞。 还记得去年的拗九节。 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做拗九粥需要的配料后回来自己亲手制作。那种温馨的场面还依稀浮现在眼前。 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围在厨房里,做着各自分配的活,不许要过多的言语,那热气腾腾就是最好的证明。 粥熬好了。 我抢着把它们一碗碗装上桌,坐下后却是一阵安静。我想,我应该对他们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吧,可又不知从何说起。 正当我犯愁,妈妈竟将她碗里的枣给了我。她说,多吃点枣皮肤才会好呢。 我愣了。这似乎是我该说的话。 可为什么说这话的竟是妈妈。我哽咽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开始哭。 本该是开开心心过节的,全都是因为我。我想要挽回。 我抢着收拾碗筷,抢着洗碗。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女儿还是爱他们的。 于是那次的拗九节给了我无比深刻的回忆。 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 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 神。”。 5.关于拗九节的诗歌1、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话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西上辞母坟 唐代: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白话译文: 高山挡住阳光,只有稀薄的光线照射,寥寥几只飞禽孤单的立在夕阳下。 在树林间洒酒悼念先人时也只能无奈流泪,再也听不到(母亲)让我早点回家的叮嘱。 3、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白话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6.还有没有关于拗九节的诗 要多《慈母爱》、《除夜作》、《别老母》这几首都是。 拗九节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本土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 这是什么?” 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 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 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 “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 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 。 7.有关九九的诗句1、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 唐 《上云乐》 2、九九侍神仙 唐 阎朝隐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筵字》 3、九九才终变化 宋 薛式 《西江月·炼就光明莹玉》 4、九九是重阳 宋 朱敦儒 《菩萨蛮·老人谙尽人间苦》 5、九九之年逢降庆 宋 李石 《临江仙·九九之年逢降庆》 6、九九玄经卦起中 宋 魏了翁 《鹧鸪天·谁把璇玑运化工》 7、况又今年九九 宋 无名氏 《西江月·剧饮犹能鲸吸》 8、九九算犹千百 宋 无名氏 《如意令/如梦令》 9、从新九九 宋 王子容 《满庭芳·蓬海移春》 10、九九属车十二纛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 11、九九中延九万年 唐 吕岩 《七言》 12、九九道至成真日 唐 钟离权 《赠吕洞宾》 13、九九最幽玄 唐 吕岩 《忆江南·淮南法》 14、属车从、九九清尘 金 吴激 《满庭芳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一寄字韵》 15、九九严凝花正开 元 王哲 《卜算子 雪中作》 16、如知九九妙中谈 元 王哲 《如梦令·如知九九妙中谈》 17、九九明词要正 元 王哲 《如梦令·九九明词要正》 18、九九八方端锁 元 王哲 《如梦令·九九八方端锁》 19、九九荣词已彻 元 王哲 《如梦令·九九荣词已彻》 20、专清静、专修九九 元 马钰 《满庭芳·专违宁海》 21、九九重阳口诀 元 马钰 《黄河清 继重阳韵》 22、物外逍遥修九九 元 马钰 《凤栖梧》 23、九九功圆 元 王吉昌 《南歌子·极品轻肥贵》 24、阳回九九官冰凿 元 欧阳玄 《渔家傲·十一月都城居暖阁》 25、保我阳生九九 元 尹志平 《西江月 常足畅怀》 26、九九严凝 元 尹志平 《江城子 龙阳观冬至作》 27、九九严凝冰结 元 尹志平 《道无情》 28、九九方终暖日阳 元 尹志平 《一剪梅 依先师真人和移刺仲泽韵,羲州永和》 29、九九乾坤已定 宋 无名氏 《西江月 至元十三年,江南初内附,民间盛传》 30、两两星躔九九车 宋 陆游 《读书》 8.关于拗九节的诗歌,文章等,感言等拗九节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本土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关于拗九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与《目连》戏中的目连救母有关,一种与福州民俗中的数字“九”有关。 关于拗九节的传说: 另说源出送穷,明代学者谢肇制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清代学者多赞成此说,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 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