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现代诗句赞美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2.李商隐的诗歌李商隐:隋宫(1) 紫泉宫殿锁烟霞(2),欲取芜城作帝家(3)。玉玺不缘归日角(4),锦帆应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5),岂宜重问后庭花(6)? [解析}《隋宫》是李商隐政治讽刺诗中的名篇之一。 此诗揭露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亡国。通过他多次乘龙舟南游江都的描写,并且以陈后主这个荒淫失国的昏群作陪衬,讽刺性更强,具有警诫作用。 [注释}(1)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所建的行宫。(2)紫泉:即紫渊。这里代指长安中的隋宫。(3)芜城:指江都。因南朝刘宋诗人鲍照写过一篇《芜城赋》。(4)玉玺:皇帝的玉印,皇权的象征。日角:指额骨中央隆起像太阳,旧时附会为帝王之相。《旧唐书.唐俭传》载:隋末,唐俭劝李渊起兵时说:“明公日角龙庭。”这里指李渊。(5)陈后主:陈叔宝,南朝陈朝荒淫亡国的群主,隋炀帝和他是一丘之貉。据《隋遗录》载:隋炀帝游江都时,一次梦中恍惚与陈后主相遇,让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教舞《玉树后庭花》。(6)岂宜:岂该。重问:再问。 【韵译】: 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 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 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 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 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解析}《隋宫》是李商隐政治讽刺诗中的名篇之一。 此诗揭露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亡国。通过他多次乘龙舟南游江都的描写,并且以陈后主这个荒淫失国的昏群作陪衬,讽刺性更强,具有警诫作用。 [注释}(1)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所建的行宫。(2)紫泉:即紫渊。这里代指长安中的隋宫。(3)芜城:指江都。因南朝刘宋诗人鲍照写过一篇《芜城赋》。(4)玉玺:皇帝的玉印,皇权的象征。日角:指额骨中央隆起像太阳,旧时附会为帝王之相。《旧唐书.唐俭传》载:隋末,唐俭劝李渊起兵时说:“明公日角龙庭。”这里指李渊。(5)陈后主:陈叔宝,南朝陈朝荒淫亡国的群主,隋炀帝和他是一丘之貉。据《隋遗录》载:隋炀帝游江都时,一次梦中恍惚与陈后主相遇,让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教舞《玉树后庭花》。(6)岂宜:岂该。重问:再问。 【韵译】: 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 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 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 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 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参考资料: 3.李渊的个人生平是什么样的李渊的祖父李虎,为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官至太尉,是北周著名的八柱国之一,死后追封为唐国公。 父亲柱国大将军李B丙,袭封唐国公,北周时任安州(今湖北安陆县)总管。母亲独孤氏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 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李渊出生于长安,7岁父亲去世后,他袭封唐国公。 李渊出生和成长于这样一个髙门显贵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李渊年轻时,潇洒豁达,直率宽仁,还有一身好武艺。当年窦毅夫妇为女儿求贤夫时,采取比箭招亲的办法。 他们在门屏上画两只孔雀,只有在两箭之内射中孔雀眼睛的求婚者,才有资格中选。当时来求亲的王公子弟无数,但无人能中。 李渊也前来求亲,开弓射箭,两发各中一目,因而娶得一代名门闺秀。李渊隋初为千牛备身,曾先后任谁州(今安徽亳县)、歧州(今陕西凤翔)、陇州(今陕西陇县)刺史。 隋炀帝大业初年为荣阳(今属河南)、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为殿内少监。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为卫尉少卿。 这一年隋杨帝发动第一次对髙丽的战争,李渊受命在怀远镇(今辽宁辽中附近)督运粮草。 这年六月,杨玄感起兵反隋,隋炀帝命李渊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兼知关右诸军事。杨玄感兵败,李渊留守弘化郡。 在这期间,李渊广树恩德,结纳豪杰,因此隋场帝对他有所猜忌。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李渊调任河东(今山西)慰抚大使,并被授权能任用当地郡县文武官,征发河东兵,讨捕“盗贼”。 李渊携家眷来到河东。在龙门(今山西河津)消灭了毋端儿农民起义军,收降万余人,声威大震。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李渊迁右骁卫将军,年底任太原留守。 李渊在太原又消灭了“历山飞”农民起义军,巩固了在太原的统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