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王谢相关的诗词《乌衣巷》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次申屠子迪韵 其二》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东南岩壑窅,游子欲何之? 野鸟惊飞疾,溪船逆上迟。 放怀须醉酒,对景漫题诗。 王谢经行处,萧条似旧时。 《西河 金陵》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2.写“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台城游·水调歌头全文 作者:贺铸 (宋)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 却羡井中蛙。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 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写“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 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头二句以此桥名、巷 名为对,实在是妙手天成。妙对更妙在不落痕迹地融入了诗人对世界 的感觉: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 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 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 稀疏,荒草没径了。妙处是没有尽头的,因为妙处可以改变方向和方 式,甚至把原先的妙处变作新的妙处的背景。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 燕子阅尽世事沧桑。晋朝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此,明 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诗中正是抓住燕子 有辨认和复归旧巢的本能,从有理中写出无理,从无理中隐含深理。 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旧燕,不可能那么长寿、也不可能代代相续地飞 回原地方。但诗可以凝缩时间,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它奇思独具地以 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 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 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由此写成的诗句是千古名句,由此 写出的燕子也是极有历史深度的千古名燕。这就难怪如《江南通志》 所说,人们在乌衣巷上指认为王谢故居的厅堂匾额,题上“来燕”二 字了。 4.除了《满江红·金陵怀古》和《乌衣巷》还有什么诗词是提到了旧时王刘禹锡《金陵五题并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萨都刺《金陵怀古》: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周邦彦《西河》: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辛弃疾《鹧鸪天》: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王士祯《秦淮杂诗》: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 陈亮《念奴娇》: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段成式《和周繇见嘲》:王谢初飞盖,姬姜尽下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