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婵》行书样本【版权所有,请勿抄袭】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方法,你看能不能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先看你有没有下面四样东西,其他的字帖呀什么的都不是重要的部分.以下四点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你有没有兴趣 第二.你有没有耐心 第三.你悟性高不高 第四.你能不能坚持 上面四项中只有"第三"可以不高,但是其他三项必须有.没有这三项别指望能很快的练好字.如果有了上面四项,那你练字就变的很容易了.具体方法很多.下面我以最常见的练字方式讲: 1.选本好的字帖(我个人认为司马彦\司马东父子的字可以选择,字体不错,最重要的是练起来容易上手.推荐你买那种8元/本的中间夹有白纸的字帖练习,方便使用,并且经济实惠) 2.每天印着白纸写1~2页,不需要写太多(重要的是一定要慢,一笔一画写到位,用心细细的体会,琢磨字的运笔方式,可以记成顺口溜“一笔一画写到位,用心琢磨细体会”). 3.写完了开始读帖(看字帖上的字,一类字的偏旁的布局怎样,怎样摆放?体会它的运笔方向,在脑子里写) 说到读帖再说一下.你除了看字帖,在大街上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看到有些店铺的招牌,牌匾什么的,只要觉得那字好就可以看一看.很有效果。 “周末无聊没事干,走到街上转一转,有事没事看牌匾,不用动笔把字练” 4.这个时候是你已经写完字帖中的白纸的时候,你自我评价一下,感觉自己的字有没有长进,长进大不大,是否能让自己满意,如果长进不大那你可以买点薄白纸裁小再印着字帖写一段时间.如果已经很有效果了,你这时候就没必要再印着字帖写了.可以照着字帖模仿.照着字帖上的字写.这个时侯应该很熟练了,可以加快速度,加大书写量. 5.这个时期你的字已经很有长进了,就可以扔开字帖了.呵呵.当然不能把字帖也扔了哦.有兴趣的话还要看看,矫正你写的字. 以上是我总结的一些练习硬笔书法的经验,有兴趣可以借鉴一下,希望能对你书法 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版权所有,请勿抄袭】。 2.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的龙体字对照图隶书笔画平直、结构方正,几种笔画较为固定,为汉字书写确定了不变的形态。 改造合体字的偏旁,并使它固定统一。为了字的方整和书写便利,隶书把用做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同时又把许多原来不同偏旁的篆字固定为同一偏旁,如“英”、“樊”、“莫”、“真”、“奠”等字,原篆书字底皆不相同,隶字把它们统一为“大”字底。 又如“泰”、“秦”、“春”、“奉”等字也是隶变后才统一为春字头的字。这样就使得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日益发展的要求。 在用笔上,方、圆兼用,藏锋、露锋诸法具备:在笔画形态上出现了蚕头燕尾的特点,长横画有蚕头,有波势,有俯仰,有磔尾;体势上,由纵势变为正方,又变为扁方的横势;结构上,中官紧收,笔画向左右开展,呈左右对称的“八字形”,故有汉隶“八分”的说法。 楷书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由汉代隶书演化而来。 其笔法形成,由隶至章草、今草的演变过程。从遗存至今的西汉竹木简书里,就可以窥见演变的痕迹。 楷书最初产生于民间,其后再由文人整理,使之规范。从钟繇、王羲之等人的楷书作品来看,这个时期已经相当的成熟而且定型化。 从书法审美的角度来看,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个系列。 一、三个系列的代表,。 隶书笔画平直、结构方正,几种笔画较为固定,为汉字书写确定了不变的形态。改造合体字的偏旁,并使它固定统一。 为了字的方整和书写便利,隶书把用做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同时又把许多原来不同偏旁的篆字固定为同一偏旁,如“英”、“樊”、“莫”、“真”、“奠”等字,原篆书字底皆不相同,隶字把它们统一为“大”字底。又如“泰”、“秦”、“春”、“奉”等字也是隶变后才统一为春字头的字。 这样就使得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日益发展的要求。在用笔上,方、圆兼用,藏锋、露锋诸法具备:在笔画形态上出现了蚕头燕尾的特点,长横画有蚕头,有波势,有俯仰,有磔尾;体势上,由纵势变为正方,又变为扁方的横势;结构上,中官紧收,笔画向左右开展,呈左右对称的“八字形”,故有汉隶“八分”的说法。 楷书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由汉代隶书演化而来。其笔法形成,由隶至章草、今草的演变过程。 从遗存至今的西汉竹木简书里,就可以窥见演变的痕迹。楷书最初产生于民间,其后再由文人整理,使之规范。 从钟繇、王羲之等人的楷书作品来看,这个时期已经相当的成熟而且定型化。 从书法审美的角度来看,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个系列。 一、三个系列的代表,简述如下。 (一)、晋楷系列以二王为典范,隋朝的智永也是佼佼者。 (二)、魏楷系列以北魏碑刻为典范,包括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 (三)、唐楷系列以中唐的颜真卿为典范,初唐四家为铺垫。 二、三个系列的结构的主要特征,简述如下。 (一)、晋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稳而有势;匀中见豁;接而能让; 严谨有致。 (二)、魏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奇趣天成;疏密自然;变化多端。天真烂漫。 (三)、唐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重心平稳;布白匀称;左右揖让;上下承覆。 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 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这同它经常书写有关。 (二)笔势流动 1.增加勾挑与牵丝 写楷书是一笔一画地写,要求点画分明,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写,在点画之 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 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发.但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太多了,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 (2)改变书写笔顺 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目的在更加便于书写。 如“秋有戎半”四宇,每组中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 如果随意胡来,不仅书写别扭,而且结体混乱。 (三)用笔灵活 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有时可以这样写,有时也可以那样写,不大受约束。 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 (四)体态多变 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 3.开始练习行书书法,哪个字帖比较好建议你学习赵孟頫行书,如《赵孟頫书洛神赋》,赵孟頫的《妙严寺记》。原因有三: 1.这两本贴都是赵孟頫行楷书代表作,亦楷亦行,由楷入行容易上手,深入学习也不会“跑偏”。 2 .赵孟頫的行书雅俗共赏,能为大多数人接受。 3. 赵氏行书源自于二王行书,尤其是王羲之行书,等你有一定书法水平再学习二王行书或者源于二王的其它行书(如宋四家行书),也较容易上手。 另外如果你以前学习楷书是颜真卿的,建议你继续学习颜真卿的行书,无需学习赵孟頫或二王行书。因为颜氏行书用笔、结字、章法和二王一系的行书有不同之处。 希望对你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