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满江红宋词您好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 愤怒得头发冲掉了帽子,挡着栏杆的地方,纷纷的大雨刚刚停下。抬头远望,仰望着天空发出声音,雄壮的报国之心在怀中激荡。三十岁来的所得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路上经过多少风云。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到头发白了,才知道后悔。靖康之变的奇耻大辱,至今也还没有昭雪。大臣和人民的愤恨,何时才能消除啊!我要驾上战车,(像汉朝卫青一样)踏破贺兰山口。在实现雄心壮志的时候饿了就吃敌人的肉充饥,开玩笑的时候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等到向从前一样,收复旧日山河,穿着朝服向朝廷报告胜利的消息。 2.宋词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千古名句岳飞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今译】 倚在栏杆旁,我不由得怒发冲冠,一场潇潇秋雨刚刚停歇. 举目远望,仰天长啸,万千思绪,奔涌激烈. 为祖国奋斗,三十年的功名,自当视若尘土; 与敌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惧披星戴月. 千万不要随便虚掷了少年时光,等到头发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国耻啊,还没洗雪;臣子的复仇之恨啊,何时能灭? 驾起远征的战车吧,直把那贺兰山踏裂!壮志凌云,饿了就饱餐敌人肉; 谈笑风声,渴了就痛饮敌人血. 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 向祖国献捷! 3.满江红 岳飞 宋词全文岳飞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今译】 倚在栏杆旁,我不由得怒发冲冠,一场潇潇秋雨刚刚停歇。 举目远望,仰天长啸,万千思绪,奔涌激烈。 为祖国奋斗,三十年的功名,自当视若尘土; 与敌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惧披星戴月。 千万不要随便虚掷了少年时光,等到头发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国耻啊,还没洗雪;臣子的复仇之恨啊,何时能灭? 驾起远征的战车吧,直把那贺兰山踏裂!壮志凌云,饿了就饱餐敌人肉; 谈笑风声,渴了就痛饮敌人血。 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 向祖国献捷! 4.满江红有哪些宋词《满江红·疏蕊幽香》 陆游 宋 疏蕊幽香,禁不过、晚寒愁绝。那更是、巴东江上,楚山千叠。敧帽闲寻西瀼路,亸鞭笑向南枝说。恐使君、归去上銮坡,孤风月。清镜里,悲华发。山驿外,溪桥侧。凄然回首处,凤凰城阙。憔悴如今谁领略,飘零已是无颜色。问行厨、何日唤宾僚,犹堪折。 《满江红 怀子由作》 苏轼:宋 清颖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5.宋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体现了作者悲愤,空有一腔报国热情,才能得不到伸展,爱国之情得不到表现.对当时官场及朝廷愤恨之情真情流露.。 6.满江红 岳飞 宋词全文岳飞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今译】 倚在栏杆旁,我不由得怒发冲冠,一场潇潇秋雨刚刚停歇。 举目远望,仰天长啸,万千思绪,奔涌激烈。 为祖国奋斗,三十年的功名,自当视若尘土; 与敌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惧披星戴月。 千万不要随便虚掷了少年时光,等到头发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国耻啊,还没洗雪;臣子的复仇之恨啊,何时能灭? 驾起远征的战车吧,直把那贺兰山踏裂!壮志凌云,饿了就饱餐敌人肉; 谈笑风声,渴了就痛饮敌人血。 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 向祖国献捷! 7.宋词辛弃疾满江红暮春《满江红·暮春》辛弃疾宋词赏析【作品介绍】 《满江红·暮春》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实为佳作。 此词是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上片写江南暮春景色,下片由此兴起怀人之感。江南暮春,年年景色依旧,而当年此时与所思之人离别,至今踪迹杳然,所以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最后很想登楼远望,但所思之人既已不能归来,则登楼也只能看到一片平芜,不见伊人的倩影。 抒发了一个女子暮春时节对远行情人的怀念之情。【原文】满江红·暮春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1。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2。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3。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4。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5。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6。 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7。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8。 【注释】 清明寒食:这是春天的两个节日。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 花径里三句:一番,前一个作一阵解,后一个作一片解。狼籍,散乱。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词:“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红粉:形容红花飘落。 清阴,碧绿的树叶茂密。这是说:红花少了,绿叶多了。 作者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里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刺桐花:植物,豆料。 一名海桐。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有黄红、紫红等色。 生长在南方。福建的泉州又名刺桐城。 闲愁:为国家之愁。作者在很多场合里,把国家之愁,都说作闲愁。 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 尺素:书信。《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彩云,指想念的人。 这两句是说:如今书信在哪里也不知道,我想念的人也不见踪迹。“彩云”又作“绿云”,意同。 谩教人三句:空教我,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高楼了,楼外的平原上只有一片碧绿的庄稼。谩,作空、徒解。 羞:没有脸面,这是说高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不好意思的再上了。层楼:高楼。 平芜:平原、原野。【白话译文】 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 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 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 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 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创作背景】 宋代泉州曾环城种植大量刺桐树。元代时马可波罗即称泉州为刺桐城。 辛弃疾于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1194),曾在福建任提点刑狱、安抚使等官,此词约写于此时。【赏析】 《满江红·暮春》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情人而又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逼近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风调。 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能以似水柔情写女子的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 既属常见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细体味该词,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作到这一步,全赖骨力。 具体地说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义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撑住各句,振起全篇。 上阕写这女子眼中的暮春景象。 这样写,不仅为下阕抒情作好了铺垫,而且已暗蓄着红颜难久而年华虚度的悲愁。起韵点明时间地点,情韵含藏。 如“家住江南”,看来不过点明地点,却能突出这是一位比之塞北女子更娇柔的江南女子的哀怨。如写清明寒食,不过是先叙出抒情的特定时间,为下文写景著力,却以一个“又”字传神,表明不止一次独自度过暮春的寂寞和哀怨,使往年暮春的心情被其调动起来。 以下一气贯注,铺写残春凋零景象,也于景中含情。“一番……一番……”的句式。 是抒情重笔,表明经过许多次风雨之后。如今的花径里已经狼藉不堪了。 “红粉”两句,接前风雨而来,实描花落水流红的残春景象,和绿意渐浓、园林寂寞的风光。其中的一“暗”字,一“渐”字,如钝刀割肉,拉长了感觉的时间,令人想见她饱受煎熬的时间很长。 除了写出时光的流转之外,在古典诗词的传统语境里,还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象征着青春羌貌的流失。特别是作者用“红粉”一词时,花落所隐含的美人衰老无华的意思更明显。 “算年年”以下数语,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补充,变泛论为实说。用一“算”字,总束暮春风光,并举出很少入词的暮春刺桐花落,来表明春光的不再,天气的转暖。 “寒无力”三字,颇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谓花朵瘦弱。 故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落,不而清阴绿叶之盛壮,若得以耀威于枝头。寒花与密叶之比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1333361326266较,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