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两代人的心灵沟通的名言1、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 ——戴尔·卡耐基 2、最理想的朋友,是气质上互相倾慕,心灵上互相沟通,世界观上互相合拍,事业上目标一致的人。——周汉晖 3、只要有可能,资料应该从发送者直接传递给接收者。 ——当劳L.柯克派崔克 4、在太空时代,最重要的空间是存在于耳朵与耳朵之间。——汤玛斯J·巴楼 5、在交谈中,判断比雄辩更重要。 ——格拉西安 6、愈坏的消息,应该用愈多的气力沟通它。——安德鲁S.葛洛夫 7、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 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列夫·托尔斯泰 8、有许多隐藏在心中的秘密都是通过眼睛被泄露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嘴巴。 ——爱默生 9、有效的沟通取决於沟通者对话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词的甜美。——葛洛夫 10、有时你必须保持沉默,以便令人听到你的话语。 ——史丹尼斯罗J.列克 11、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 12、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 ——哈·纪伯伦 13、要小心提防让你一直发言的人。——法朗克·马金尼·哈巴德 14、要根据一个人的发问来判断这个人,而不要根据他的答复来判断他。 ——伏尔泰 15、寻找自我,保持本色。——戴尔·卡耐基 16、许多东西都因不发问而丧失。 ——英国 17、向随便什么人征求意见,叙述自己的痛苦,这会是一种幸福,可以跟穿越炎热沙漠的不幸者,从天上接到一滴凉水时的幸福相比。——司汤达 18、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的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的忘记一个重要的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 ——戴尔·卡耐基 19、我们总是将焦点集中在内部沟通,而忘了对外与顾客的沟通。——麦克法霖 20、我们沟通得很好,并非决定于我们对事情述说得很好,而是决定于我们被了解得有多好。 ——安得鲁S.葛洛夫 21、为一件过失辩解,往往使这过失显得格外重大,正像用布块缝补一个小小的窟窿眼儿,反而欲盖弥彰一样。——莎士比亚 22、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 ——温·卡维林 23、谈话的艺术是听和被听的艺术。——赫兹里特 24、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 ——梁实秋 25、所谓的“耳聪”,也就是“倾听”的意思。——艾默生 26、上天赋予人类一根舌头与两只耳朵,以便让我们从别人那儿听到的话可以两倍于我们说出的话。 ——叶庇克梯塔斯 27、善长于沟通的管理者,也可能善长于掩饰真正的问题。——柯利斯·阿格利斯 28、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致意倾听的人。 ——戴尔·卡耐基 29、如果你要使别人喜欢你,如果你想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你注意的一点是: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戴尔·卡耐基 30、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 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美)卡耐基 31、倾听对方的任何一种意见或议论就是尊重,因为这说明我们认为对方有卓见、口才和聪明机智,反之,打瞌睡、走开或乱扯就是轻视。 ——(英)霍布斯 32、恰当地用字极具威力,每当我们用对了字眼……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有很大的转变,就在电光石火之间。——马克·吐温 33、每一个人都知道,聆听对沟通来说是重要的。 ……但是极少组织会小心聆听它们的员工以及它们的顾客的心声。——威廉·尼可尔斯 34、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 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海明威 35、讲话犹如演奏竖琴:既需要拨弄琴弦奏出音乐,也需要用手按住琴弦不让其出声。 ——霍姆斯 36、将自己的热忱与经验融入谈话中,是打动人的速简方法,也是必然要件。如果你对自己的话不感兴趣,怎能期望他人感动。 ——戴尔·卡内基 37、果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就必须谨慎选用字眼,因为这些字眼能使你振奋、进取和乐观。——(美)安东尼·罗宾斯 38、管理者的最基本功能是发展与维系一个畅通的沟通管道。 ——巴纳德 39、鼓励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别人。——马克·吐温 40、发问只会造成片刻的尴尬。 不发问将导致你一生的尴尬。——日本 41、对别人述说自己,这是一种天性;因此,认真对待别人向你述说的他自己的事,这是一种教养。 ——歌德 42、当我面对一群人,或是大众传播媒体谈话时,我总是假想自己是和“一个人”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巴伯 43、当你思考准备说什么的时候,就做出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因为这样可以赢得时间。 ——卡罗尔 44、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5、打断蠢人的话头,让他闭口,是失礼的,而让他说下去,却是残忍的。 ——富兰克林 46、除非你发问,否则你听不到有关你的公司的坏事。听到好消息是容易的,但你须要挖掘才能得到坏消息。 ——小汤玛斯J.华生 47、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朱自清 48、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傻瓜;不敢说理是奴隶。 2. 写一篇关于两代人的中秋作文 不少于500字 急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 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 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 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 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 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 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 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 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 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 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 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3. 作文 两代人 开头夕阳落下去了,整个深蓝的天空便为星星、月亮所拥有。 暗暗的花香,淡淡的茶香,孩子们的嬉笑声,人们的聊天声,组成一幅有声的夏夜图。 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在这棵久经风霜的梧桐树下,坐着父亲、女儿、儿子,两代人之间亲切地交谈着。 忽然“啪”的一声,三人齐向声响处看去:原来,梧桐树的老皮剥落了,露出一块新鲜的嫩皮。 看着这一景象,女儿若有所思地说:“老树皮几十年风风雨雨,接受着大自然的考验,同时,也在孕育着新生命。 当新皮长成之后,它却随着这声爆裂永远地凋落了,多么可贵的一种奉献啊!”说完,便静静地坐在那儿,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之中。 不久,这静穆便被儿子富有活力的声音所打破:“其实,老树皮的剥落是很自然的。 更值得赞扬的是新树皮。你瞧,这就像我们年青人一样,朝气蓬勃,精力旺盛,这棵树的生命最终还是需要新树皮来保护、来延续的。 随着新树皮的成长,这棵大树会更加茁壮。你说对吗?爸?” 儿子急切地等待着父亲的评判,父亲笑笑,慢慢地意味着深长地说道:“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老树皮的奉献孕育了新树皮的成长,而新树皮的成长则使大树长青不老。 这棵树一如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个世界需要‘老树皮’,同样也需要‘新树皮’。 只有它们共同努力,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 小院内,父亲、儿子、女儿还在谈着。融融情意,为这夏夜图平添一抹亮色。 4. 作文 两代人 开头夕阳落下去了,整个深蓝的天空便为星星、月亮所拥有。暗暗的花香,淡淡的茶香,孩子们的嬉笑声,人们的聊天声,组成一幅有声的夏夜图。 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在这棵久经风霜的梧桐树下,坐着父亲、女儿、儿子,两代人之间亲切地交谈着。忽然“啪”的一声,三人齐向声响处看去:原来,梧桐树的老皮剥落了,露出一块新鲜的嫩皮。 看着这一景象,女儿若有所思地说:“老树皮几十年风风雨雨,接受着大自然的考验,同时,也在孕育着新生命。当新皮长成之后,它却随着这声爆裂永远地凋落了,多么可贵的一种奉献啊!”说完,便静静地坐在那儿,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之中。 不久,这静穆便被儿子富有活力的声音所打破:“其实,老树皮的剥落是很自然的。更值得赞扬的是新树皮。你瞧,这就像我们年青人一样,朝气蓬勃,精力旺盛,这棵树的生命最终还是需要新树皮来保护、来延续的。随着新树皮的成长,这棵大树会更加茁壮。你说对吗?爸?” 儿子急切地等待着父亲的评判,父亲笑笑,慢慢地意味着深长地说道:“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老树皮的奉献孕育了新树皮的成长,而新树皮的成长则使大树长青不老。这棵树一如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个世界需要‘老树皮’,同样也需要‘新树皮’。只有它们共同努力,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 小院内,父亲、儿子、女儿还在谈着。融融情意,为这夏夜图平添一抹亮色。 5. 反映两代人思考角度不同的作文“桥”的启示 分歧似乎越来越多,轻则产生家庭纠纷,重则引起父子反目,更有甚者,少数少年因此而离家出走,以致滑入了犯罪的泥潭。.这鸿沟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如何填平?汽车正载着我飞奔。我探头向窗外望去,眼前展现的是滔滔北去的湘江,江风扶过发烫的面颊,我脑子里闪现出一个字——“桥”,紧接着又涌上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我的心颤动了。我惊喜自己有一个伟大的发现——修建一座瑰丽、坚固的心灵之桥,为了沟通两代人的思想。 两代人之间的鸿沟不单是年龄不同形成的,它包含了更多的社会因素。父辈们大多跨越了新旧两个时代,他们铭记着童年的痛苦,更珍藏着对五六十年代的美好记忆。而我们的童年、少年则是在社会政治形势急剧变化中度过的,当我们开始思索人生的真谛时,又赶上国家的一场伟大变革。不同的社会环境给父辈和我们的思想打下不同的烙印。改革时代的信息促使我们独立意识增。我们思维敏捷,向往变革,不乐意盲从,但很多方面又幼稚、偏激、片面,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无疑又扩大了我们和父辈思想上的差距。 但是这种差距绝非不可逾越,既然天堑可以变通途,我们和父辈之间的思想“鸿沟”不也可以凭“桥”变通途吗?这桥要用理解、信任的心灵的撞击,要靠两代人的精心合作去建成。 我们自认为已经长大,可以超越前一辈人,但许多方面还不成熟,因此我们的冲动、激情常常会把自己引入糟糕的境地。而我们的父辈,他们跨越的时空比我们长,经历的风霜比我们多,他们身上有着我们缺少的经验和高尚品质。生活中有句格言:如果80岁的老人能再活一次,那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成为伟人。这正是因为生活经验能使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经验是宝贵的!在父辈们几十年的生活步履中,养成了他们艰苦奋斗、勤劳正直、朴素文明等优良品质,凝聚着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火热感情,而这些精神财富不正是我们所缺少而又十分需要的吗? 因此,我们不应该一概排斥父母的说教,更不应该盲目地否定父辈的谆谆教诲。接受了父辈的财富,我们将变的更加富有;吸收了父辈的智慧,我们将变的更有才干。当然,父辈们也应该更新观念,改变方法,因为从发展的观点看,我们事业的时代不在过去,而在将来。让我们成为朋友吧!朋友间需要的是坦诚、热情和相互理解,而不是包办、说教与训斥。别说我们“莽撞浅薄,鼓励我们去思考 独创;莫要我们步步踩着你们的脚窝,鞭策我们去另辟蹊径,开拓创新。 有了大梁和骨架,再用彼此的理解做基石,我们的大桥便坚不可摧。它传递着时代的信息,沟通两代人的心灵,——有了它,我们的烦恼和父辈的焦虑不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吗? 我们深知——父辈对我们寄予厚望! 我们懂得——美好灿烂的未来属于我们青年一代! 理解、信任是我们两代人的联心桥! 6. 形容人老的诗词1,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出自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白话文释义: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出自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白话文释义: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白话文释义: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4,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出自元代:白朴《清平乐·朱颜渐老》 白话文释义: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5,老去相如倦。 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消肠断。 ——出自宋代:刘过《贺新郎·老去相如倦》 白话文释义:我似相如,君似文君。相如如今老了,常感精力不济,请问文君,我们现在如此穷困潦倒、疲惫不堪,今后的日子该如何打发呢?回顾当年我们一起赴京居住过的地方,恐怕至今还留着我们依红偎翠恩爱相处的痕迹吧。 想想你我那时的情景,怎不让人魂销肠断地悲伤呢?。 7. 形容看透一个人的古诗有哪些1.《钗头凤·世情薄》南宋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2.《浣溪纱》 清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3.《史记·货殖列传》西汉 司马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4.《三五七言》唐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5.《楚辞·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8. 描写父母辛劳的诗句1、燕诗示刘叟 唐代: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译文 屋梁上来了一双燕子,翩翩飞舞,一雄一雌。衔泥在椽条间垒窝,一窝生下乳燕四只。 四只乳燕日夜成长,求食的叫声喳喳不住。青虫不容易抓到,黄口小燕似乎从来没吃饱饭。 双燕用爪抓,用嘴衔,气力用尽,不知疲倦。不一会儿往返十来转,还怕饿着窝里的小燕。 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喃喃不断教小燕发音,一一为它们梳理打扮。 小燕一朝羽毛长得丰满,引上了庭院里的树枝,再不回头,随着风儿四下飞散。雌雄双燕,空中叫喊,声嘶力竭,也唤不回还。 只好回到空窝里面,悲鸣通宵不断!老燕啊,切莫悲叹,你们应当回想从前: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2、蓼莪 先秦: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 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 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 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3、短歌行 唐代: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 上山迟,下山疾。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译文 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 成长总是缓慢,退步与衰弱却非常迅速。一百年不过三万六千个白天,夜里也要努力当半个白天用。 有歌有舞还需早早享受,因为我们的身体只会一天不如一天。别人都说有了子女好,却不知道有了儿女,才让自己早早老去。 唱着短歌出行,没有那音乐声。4、四言诗·祭母文 近现代:**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译文 我深切哀悼我的母亲,她突然之间就过世了。她享年五十三岁,曾生下过七个子女。 七子中只剩下三个,也就是**毛泽民毛泽覃。其余的未能养育成活,他们是两个女儿两个男儿。 养育我们三个兄弟,母亲真是历经艰辛。身体受到损害与磨难,并因此染上疾病。 母亲此生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全部是一部伤心史。我也不忍全都写出来,只待我慢慢和缓地吐露。 今天我要说的,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她盛大的德性,一个是她的隐痛或抱恨。 我母亲的高尚风格,首先予以推举的是博爱。无论远近亲疏之人,她全都庇养照料。 她慈祥而富于同情心,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她的关爱所到之处,其本质就是真诚。 她从不说谎话,也不存有半点欺人之心。她天性严洁端正,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 她生前亲手操办的事情,全部有条有理。她头脑精确缜密,能够分清感情和理智,不以感情用事。 做事也没有什么失算了的,任何事她都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