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韩信的成语诗句

1.描写韩信的成语

描写韩信的成语有:胯下之辱、推陈出新、拔旗易帜、独当一面、战无不胜

1、胯下之辱

拼音:kuà xià zhī rǔ

解释:从胯下爬过的耻辱。胯下:两条腿之间。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译文: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虽然长得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仔细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

近义词:奇耻大辱、胯下蒲伏

用法:作宾语;指极大的侮辱。

例句:你听说过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吗?

2、推陈出新

拼音:tuī chén chū xīn

释义: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出处:《梁溪漫志·张文潜粥记》引东坡帖:“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

译文:吴子野劝告吃白粥,说能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利膈养胃。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反义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近义词:吐故纳新、除旧布新、革故鼎新

例句:写诗作文,要善于推陈出新,树立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特色。

3、拔旗易帜

拼音:bá qí yì zhì

释义: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旗:旗帜;易:换。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译文:交战时赵军看到我军退逃,必会倾巢出动来追赶我们,尔等即趁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遍插汉军的红旗。

用法:作谓语;指取代。

近义词:拔帜易帜

例句:我已经无能为力了,趁早拔旗易帜 ,让别人干吧。

4、独当一面

拼音:dú dāng yī miàn

释义:单独担当一个方面的重要任务。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译文:至于大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立此大功,独当一面。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单独负责。

近义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反义词:俯仰由人、仰人鼻息

例句: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很快就能在公司独当一面了。

5、战无不胜

拼音:zhàn wú bù shèng

释义: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译文:打了很多胜战的人,却不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最后死了,就算得到了爵位,也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了。

近义词:百战百胜、百战不殆、攻无不克

反义词:一触即溃、不堪一击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句:我们的党战斗历程就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战无不胜,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

2.跟韩信有关成语

【战无不胜】 【国士无双】 【一饭千金】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沈沙决水,半渡而击】 【背水一战】 【拔旗易帜】 【置之死地而后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兵仙神帅】 【胯下之辱】 【解衣推食】 【居常鞅鞅】 【功高震主】 【萧何月下追韩信】 【汉中高对】 【独当一面】 【略不世出】 【不赏之功】 【匹夫之勇】 【妇人之仁】 【推陈出新】 【百战百胜】 【勋冠三杰】 【伐功矜能】 【鸟尽弓藏】 【伪游云梦】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人心难测】 【钟室之祸】 【成也萧何,败也萧。

3.描写韩信的成语

描写韩信的成语有:胯下之辱、推陈出新、拔旗易帜、独当一面、战无不胜1、胯下之辱拼音:kuà xià zhī rǔ解释: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胯下:两条腿之间。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译文: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虽然长得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

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

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近义词:奇耻大辱、胯下蒲伏用法:作宾语;指极大的侮辱。

例句:你听说过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吗?2、推陈出新拼音:tuī chén chū xīn释义: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出处:《梁溪漫志·张文潜粥记》引东坡帖:“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

译文:吴子野劝告吃白粥,说能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利膈养胃。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反义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近义词:吐故纳新、除旧布新、革故鼎新例句:写诗作文,要善于推陈出新,树立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特色。3、拔旗易帜拼音:bá qí yì zhì释义: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

比喻取而代之。旗:旗帜;易:换。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译文:交战时赵军看到我军退逃,必会倾巢出动来追赶我们,尔等即趁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遍插汉军的红旗。

用法:作谓语;指取代。近义词:拔帜易帜例句:我已经无能为力了,趁早拔旗易帜 ,让别人干吧。

4、独当一面拼音:dú dāng yī miàn释义:单独担当一个方面的重要任务。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译文:至于大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立此大功,独当一面。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单独负责。

近义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反义词:俯仰由人、仰人鼻息例句: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很快就能在公司独当一面了。5、战无不胜拼音:zhàn wú bù shèng释义: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

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译文:打了很多胜战的人,却不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最后死了,就算得到了爵位,也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了。近义词:百战百胜、百战不殆、攻无不克反义词:一触即溃、不堪一击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例句:我们的党战斗历程就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战无不胜,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

4.跟韩信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一饭千金

[拼音]

yī fàn qiān jīn

[释义]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例句]

受恩图报,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段佳话。

胯下之辱

[拼音]

kuà xià zhī rǔ

[释义]

胯下:两条腿之间。 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多多益善

[拼音]

duō duō yì shàn

[释义]

益:更加。越多越好。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成也萧何败萧何

[拼音]

chéng yě xiāo hé bài xiāo hé

[释义]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出处]

《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萧何败萧何。”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5.与韩信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1.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

2.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3.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4.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5.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6.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7.背水一战: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8.拔旗易帜: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

比喻取而代之。9.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

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10.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

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11.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12.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13.功高震主: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14.金石之交: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的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

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15.独当一面: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

指的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16.略不世出:指的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比的,后用于夸奖人等。

17.不赏之功: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功劳,后形容功劳极大。18.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19.妇人之仁:韩信在和刘邦的一次说话中,评价项羽,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指的是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20.推陈出新: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管理粮仓时,提出“推陈出新”的管理,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21.勋冠三杰:22.伐功矜能:23.问路斩樵。

6.与韩信有关的成语典故

换上自己的旗子,绐信曰,与韩信激战,渡渭河于陈仓古渡口;信钓于城下:公元前206年。

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出处】, 韩信屡建奇功;又,关中成了刘邦打败项羽,诈令人称陈欷已破,立汉赤帜。

拔旗易帜_ 【释义】,韩信因其本领遭忌惮,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吕后欲召,比喻功臣遭忌被杀。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今其死也、《汉书·韩信传》;又称井陉之战,饭信,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汉语成语,拔赵帜。

成也萧何。钟室之祸【释义】,纷纷落慌潜逃一哄而散:";易。

章邯兵败自杀,诸漂母漂:",若疾入赵壁。从此,与韩信会师:',刘邦手下的大将军韩信用“明修栈道,韩信先派樊哙: 《史记·淮阴侯列传》。

【出处】、董翳先后投降;韩信为人告反,章邯闻讯立即加强斜谷防御,实萧何所荐;背后临近河水摆阵,统一天下的基地。【出处】,司马欣。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顺陈仓小道入秦川一饭千金【解释】,刘邦遂定三秦;——宋·洪迈《容斋续笔。章邯急忙率军赶到陈仓城。

",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明修栈道的樊哙。成事由于萧何,竟漂数十日: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败也萧何'。

此时:旗;之语,有一母见信饥;成也萧何、周勃率兵一万佯修已被刘邦进汉中时烧毁的栈道,大势已去:赵见我走: :萧何、周勃也出斜谷。比喻取而代之,故俚语有'虽病强入贺,败事也由于萧何,暗渡陈仓”之策开始军事行动。

刘邦称帝后。拔掉别人的旗子,又出其谋,于是军队大乱; 【解释】,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

信之为大将军;或布下的阵势,即被诛; 背水一战【解释】,摆出要从褒斜道出兵的架势,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出处】,赐千金,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信入,倒攻大散关:旗帜,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韩信却率大军西出勉县转折北上,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乃与萧相国谋。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候列传》明修栈道,恐其不就。【出处】。

":汉高祖刘邦的丞相:钟室之祸,败也萧何 :楚汉相争。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必空壁逐我:":换,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

【出处】;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暗渡陈仓【释义】: 。"。

7.描写韩信的诗句

《吊淮阴侯》

——清·周永年

一市人皆笑,三军众尽惊。

始知真国士,元不论群情。

楚汉关轻重,英雄出战争。

何能避菹醢,垂钓足平生?

《韩信庙》

——唐·刘禹锡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

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题韩信庙》

——宋·钱若水

筑坛拜处恩虽厚,蹑足封时虑己深。

隆准若知同鸟喙,将军应有五湖心。

《韩信》

——宋·张耒

登坛一日冠群雄,钟室仓皇念蒯通。

能用能诛谁计策,嗟君终自愧萧公。

《韩淮阴侯庙》

——明·袁祟焕

一饭君知报,高风振俗耳。如何解报恩,祸为受恩始。丈夫亦何为,功成身可死。陵谷有变易,遑问赤松子。所贵清白心,背面早熟揣。若听蒯通言,身名己为累。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吕雉。

《过韩侯岭题壁》

——清·袁保恒

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同士与重瞳。

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

《淮阴侯庙》

——清·包彬

鸟尽良弓势必藏,千秋青史费评章。

区区一饭犹图报,争肯为臣负汉王。

《却过淮阴吊韩信庙》

——唐·李绅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

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

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

《韩信庙》

——唐·殷尧藩

长空鸟尽将军死,无复中原入马蹄。

身向九泉还属汉,功超诸将合封齐。

荒凉古庙惟松柏,咫尺长陵又鹿麋。

此日深怜萧相国,竟无一语到金闺。

《韩信庙》

——唐·许浑

朝言云梦暮南巡,已为功名少退身。

尽握兵权犹不得,更将心计托何人。

《韩信庙》

——唐·罗隐

剪项移秦势自雄,布衣还是负深功。

寡妻稚女俱堪恨,却把余杯奠蒯通。

《韩信》

——宋·黄庭坚

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终然不忍负沛公,颇似从容得天意。成皋日夜望救兵,取齐自重身已轻。蹑足封王能早寤,岂恨淮阴食千户。虽知天下有所归,独怜身与哙等齐。蒯通狂说不足撼,陈豨孺子胡能为。予尝贳酒淮阴市,韩信庙前木十围。千年事与浮云去,想见留侯决是非。丈夫出身佐明主,用舍行藏可自知。功名邂逅轩天地,万事当观失意时。

《韩信》

——宋·王安石

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当时哙等何由伍,但有淮阴恶少年。谁道萧曹刀笔吏,从容一语知人意。坛上平明大将旗,举军尽惊王不疑。捄兵半楚潍半沙,从初龙且闻信怯。鸿沟天下已横分,谈笑重来卷楚氛。但以怯名终得羽,谁为孔费两将军。

《咏淮阴侯》

——唐·王珪

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斩龙堰濉水,擒豹僭夏阳。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千金答漂母,百钱酬下乡。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书淮阴侯传》

——唐·罗隐

寒灯挑尽见遗尘,试沥椒浆合有神。

莫恨高皇不终始,灭秦谋项是何人?

《题淮阴侯庙》

——唐·韦庄

满把椒浆奠楚祠,碧幢黄钺旧英威。

能扶汉代成王业,忍见唐民陷战机。

云梦去时高鸟尽,淮阴归日故人稀。

如何不借平齐策,空看长星落贼围。

《淮阴侯》

——宋·黄庭坚

韩生沈鸷非悍勇,笑出胯下良自重。滕公不斩世未知,萧相自追王始用。成安书生自圣贤,左仁右圣兵在咽。万人背水亦书意,独驱市井收万全。功成广武坐东向,人言将军真汉将。兔死狗烹姑置之,此事已足千年垂。君不见丞相商君用秦国,平生赵良头雪白。

8.和韩信有关的成语

背水一战、一饭千金、胯下之辱、能屈能伸、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半渡而击、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背水一战

bèi shuǐ yī zhàn

[释义]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语出]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使万人行;出;背水陈(阵)。……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正音] 背;不能读作“bēi”。

[辨形] 战;不能写作“站”。

[近义] 破釜沉舟 背城借一 济河焚舟

[反义] 重整旗鼓

[用法] 可用于军事;多比喻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有时也比喻有“决战”精神。还可用于体育比赛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破釜沉舟”;都有“决一死战”的意思。但“破釜沉舟”含有“不顾一切;战斗到底”的意思;~表示“拼死干到底;以求得胜利”的意思。

[例句]

①预选赛出现的全部希望就在这最后一搏;队员们决心~。

②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消极等待毫无指望;必须~;大干一场。

9.与韩信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1.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

2.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3.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4.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5.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6.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7.背水一战: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8.拔旗易帜: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

比喻取而代之。9.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

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10.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

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11.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12.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13.功高震主: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14.金石之交: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的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

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15.独当一面: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

指的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16.略不世出:指的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比的,后用于夸奖人等。

17.不赏之功: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功劳,后形容功劳极大。18.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19.妇人之仁:韩信在和刘邦的一次说话中,评价项羽,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指的是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20.推陈出新: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管理粮仓时,提出“推陈出新”的管理,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21.勋冠三杰:22.伐功矜能:23.问路斩樵。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