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松江的诗句

1. 赞美松江的诗句.

【松江独宿】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刘长卿

泪尽江楼北望归,田园已陷百重围。

平芜万里无人去,落日千山空鸟飞。

孤舟漾漾寒潮小,极浦苍苍远树微。

白鸥渔父徒相待,未扫欃枪懒息机。

【早春松江野望】窦巩

江村风雪霁,晓望忽惊春。

耕地人来早,营巢鹊语频。

带花移树小,插槿作篱新。

何事胜无事,穷通任此身。

【题松江馆】羊士谔

津柳江风白浪平,棹移高馆古今情。

扁舟一去鸱夷子,应笑分符计日程。

【松江怀古】张祜

碧树吴洲远,青山震泽深。

无人踪范蠡,烟水暮沈沈。

【泊松江(一作许浑诗,题作夜泊松江渡寄友人)】杜牧

清露白云明月天,与君齐棹木兰船。

南湖风雨一相失,夜泊横塘心渺然。

【泊松江渡(一作南游泊船江驿)】许浑

漠漠故宫地,月凉风露幽。

鸡鸣荒戍晓,雁过古城秋。

杨柳北归路,蒹葭南渡舟。

去乡今已远,更上望京楼。

【夜过松江渡寄友人】许浑

清露白云明月天,与君齐棹木兰船。

南湖风雨一相失,夜泊横塘心渺然。

【晚泊松江驿】李郢

片帆孤客晚夷犹,红蓼花前水驿秋。

岁月方惊离别尽,烟波仍驻古今愁。

云阴故国山川暮,潮落空江网罟收。

还有吴娃旧歌曲,棹声遥散采菱舟。

松江早春】皮日休

松陵清净雪消初,见底新安恐未如。

稳凭船舷无一事,分明数得鲙残鱼。

晚泊松江】吴融

落日停桡古渡边,古今踪迹一苍然。

平沙尽处云藏树,远吹收来水定天。

正困东西千里路,可怜潇洒五湖船。

如何不及前贤事,却谢鲈鱼在洛川。

【渔父】张志和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

2. 有关于上海松江的古诗词句有没有呀

【松江独宿】刘长卿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刘长卿泪尽江楼北望归,田园已陷百重围。

平芜万里无人去,落日千山空鸟飞。孤舟漾漾寒潮小,极浦苍苍远树微。

白鸥渔父徒相待,未扫欃枪懒息机。【早春松江野望】窦巩江村风雪霁,晓望忽惊春。

耕地人来早,营巢鹊语频。带花移树小,插槿作篱新。

何事胜无事,穷通任此身。【题松江馆】羊士谔津柳江风白浪平,棹移高馆古今情。

扁舟一去鸱夷子,应笑分符计日程。【松江怀古】张祜碧树吴洲远,青山震泽深。

无人踪范蠡,烟水暮沈沈。【泊松江(一作许浑诗,题作夜泊松江渡寄友人)】杜牧清露白云明月天,与君齐棹木兰船。

南湖风雨一相失,夜泊横塘心渺然。【泊松江渡(一作南游泊船江驿)】许浑漠漠故宫地,月凉风露幽。

鸡鸣荒戍晓,雁过古城秋。杨柳北归路,蒹葭南渡舟。

去乡今已远,更上望京楼。【夜过松江渡寄友人】许浑清露白云明月天,与君齐棹木兰船。

南湖风雨一相失,夜泊横塘心渺然。【晚泊松江驿】李郢片帆孤客晚夷犹,红蓼花前水驿秋。

岁月方惊离别尽,烟波仍驻古今愁。云阴故国山川暮,潮落空江网罟收。

还有吴娃旧歌曲,棹声遥散采菱舟。松江早春】皮日休松陵清净雪消初,见底新安恐未如。

稳凭船舷无一事,分明数得鲙残鱼。晚泊松江】吴融落日停桡古渡边,古今踪迹一苍然。

平沙尽处云藏树,远吹收来水定天。正困东西千里路,可怜潇洒五湖船。

如何不及前贤事,却谢鲈鱼在洛川。【渔父】张志和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3. 唐宋关于松江醉白池的诗词

七律·松江醉白池

曲径回廊掩粉墙,天然卷轴映枢廊。

雕楼月影谪仙醉,水榭天香居士狂。

梦绕谷阳朱宰意,魂牵醉白见山彰。

痴迷美景秋风劲,小憩桐阴到海堂。

附记:松江醉白池是上海五大园林中是最古老的园林。园林布局以一泓池水为中心,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晴雨均可凭栏赏景。宋松江进士朱之纯(朱宰),以名人名句即陆机曾有诗云“仿佛谷水阳”,说自己的家乡在谷水之阳,故取园名叫“谷阳园”。清朝著名画家顾大申(见山)将此处列为私人别墅,因非常崇拜李白和白居易,也常常陶醉在李白和白居易的诗的优美意境中,于是也仿效韩琦修“醉白堂”的做法,将自己的园林命名为“醉白池'”。

4. 关于松江月夜的诗词

松江月夜有首词叫做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朝代:唐代作者: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关于"月"的诗词:1、行宫见月伤心色(唐·白居易·《长恨歌》)2、别时茫茫江浸月(唐·白居易·《琵琶行》)3、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4、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5、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将进酒》)6、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7、一樽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8、又闻子规啼夜月(唐·李白·《蜀道难》)9、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0、月照花林皆似霰(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1、江畔何人初见月(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2、江月何年初照人(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3、江月年年只相似(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4、不知江月待何人(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5、可怜楼上月徘徊(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6、江潭落月复西斜(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7、斜月沉沉藏海雾(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8、不知乘月几人归(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9、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20、沧海月明珠有泪(唐·李商隐·《锦瑟》)21、明明如月(魏晋·曹操·《短歌行》)22、月明星稀(魏晋·曹操·《短歌行》)23、月落乌啼霜满天(唐·张继·《枫桥夜泊》)24、一夜飞度镜湖月(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5、月婵娟(宋·苏轼·《江城子》)26、淡烟笼月绣帘阴(宋·苏轼·《江城子》)27、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魏晋·曹植·《洛神赋》)28、如何雪月交光夜(唐·李商隐·《无题》)29、缺月向人舒窈窕(宋·苏轼·《浣溪沙》)30、花影莫孤三夜月(宋·苏轼·《浣溪沙》)31、璧月琼枝空夜夜(宋·苏轼·《浣溪沙》)32、水连芳草月连云(宋·苏轼·《浣溪沙》)33、霜庭按舞月娟娟(宋·苏轼·《浣溪沙》)34、月明千里照平沙(宋·苏轼·《浣溪沙》)35、月下孤舟起(宋·苏轼·《蝶恋花》)36、月白沙汀翘宿鹭(宋·苏轼·《蝶恋花》)37、角声吹落梅花月(宋·苏轼·《蝶恋花》)38、月上屏帏(宋·苏轼·《蝶恋花》)39、月笼云暗重门锁(宋·苏轼·《蝶恋花》)40、何用孤高比云月(唐·李白·《行路难》)41、月和疏影上东墙(宋·苏轼·《定风波》)42、月满苕溪照夜堂(宋·苏轼·《定风波》)43、长庚对月独凄凉(宋·苏轼·《定风波》)44、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45、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46、月明正在梨花上 (宋·欧阳修·《蝶恋花》)47、月明正在梨花上(宋·欧阳修·《蝶恋花》)48、珠帘夜夜朦胧月(宋·欧阳修·《蝶恋花》)49、月酒红初上 (宋·晏殊·《浣溪沙》)50、月好谩成孤枕梦(宋·晏殊·《浣溪沙》)51、鬓亸欲迎眉际月(宋·晏殊·《浣溪沙》)52、月好风清(宋·晏殊·《蝶恋花》)53、朱帘一夜朦胧月(宋·晏殊·《蝶恋花》)54、酥胸斜抱天边月(宋·苏轼·《鹧鸪天》)55、月明谁起笛中哀(宋·苏轼·《临江仙》)56、月出东□(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57、如月之曙(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58、夜渚月明(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59、月明华屋(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60、乘月反真(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61、月与佳人共僚(宋·苏轼·《西江月》)62、月明多被云妨(宋·苏轼·《西江月》)63、沙笼月淡烟斜(宋·苏轼·《西江月》)64、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65、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66、月如钩(唐·李煜·《相见欢》)67、湖光秋月两相和(唐·刘禹锡·《望洞庭》)68、月如钩(唐·李煜·《相见欢》)69、瑶台空月明(宋·苏轼·《菩萨蛮》)70、故教月向松江满(宋·苏轼·《菩萨蛮》)71、娟娟缺月西南落(宋·苏轼·《菩萨蛮》)72、画檐初挂弯弯月(宋·苏轼·《菩萨蛮》)73、更阑月堕星河转(宋·苏轼·《菩萨蛮》)74、此时憎月明(宋·苏轼·《菩萨蛮》)75、一枝和月香(宋·苏轼·《菩萨蛮》)76、从今若许闲乘月(宋·陆游·《游山西村》)77、举杯邀月对(宋·苏轼·《念奴娇》)78、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79、颓垣夜。

5. 跪求关于松江的诗词文化历史.会追加150分

松江 上海市松江区(原松江镇): 松江,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

历史上曾享有“苏松税赋半天下”和“衣被天下”之称。境内水网纵横,九峰竞秀,构成了“山谷水肤”的旖旎风光,孕育了陆机、陆云、赵孟俯(頫)、陶宗仪、徐阶、董其昌、陈继儒、陈子龙、夏完淳、张祥和、张照等一批文人雅士。

据史载,明至清松江进士达521人。历经数代遗留,区内文物胜迹璀璨,方塔、李塔、西林塔、护珠塔、修道者塔五塔耸立;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并存;唐经幢、清真寺、醉白池、天文台、远东第一大教堂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批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之最。

松江镇位于本区中部,为沪杭铁路要站。镇区东至新洞泾港,南至沪杭铁路,西至古浦塘与东浜交会处,北至生生桥西北。

四周和华阳桥、仓桥、五里塘3乡接壤。东西长约5。

6公里,南北最宽处约2。5公里,总面积约8。

4平方公里。1985年,镇属乐都路村有耕地1208亩,镇内县苗圃有果园109亩。

她,秦建镇、唐置县、元升府、明清为全国纺织业中心,唐天宝十年(751年)至清末,华亭县、华亭府、松江府、娄县均设治于此。民国时期,松江县政府及江苏省第三、第四区专员公署皆设于此。

解放后,为松江行政区专员公署(1958年撤)、松江县人民政府驻地。 今镇人民政府设在人民北路。

民国初期,该镇名华亭市、松江市,后改称城厢区、城区。民国36年(1947年)撤区,由县直辖。

解放初,设松江市(隶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员公署),辖华阳、中山、岳阳、永丰4镇。1949年8月1日,松江市、县合并为松江县,松江市改为县辖市。

11月撤市,建立城区人民政府,辖中山、岳阳、永丰3镇。1963年改设城厢镇,1980年12月改今名。

1984年划入五里塘乡8个生产队,建立乐都路大队(后改村)。1985年,松江镇有中山、岳阳、永丰3个街道办事处,48个居民委员会,654个居民小组,1个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

解放初,全镇计39559人,其中女性18870人。1985年,有居民23793户,76063人,其中女性36613人;农业户口1207人;水上户口1145人;回、满、蒙等少数民族共195人。

加上市属单位等常住人口,全镇共约10万人。1985年,全镇人口出生率为10。

07‰,自然增长率为3。13‰;60岁以上9352人,占总人口12。

3%。 该镇自唐宋以来,手工业、商业日益兴盛。

明代,米粮业和纺织业十分发达,运输和加工等业随之发展。清末民初,米商云集秀野桥、仓桥、跨塘桥“三滩”和北门外、白龙潭畔一带,粮食年上市量达60~70万石(约5万吨)。

镇上商业繁荣,抗日战争爆发后,屡遭日机轰炸,继又被纵火焚烧,十里长街大半变为瓦砾。解放后,城市面貌日渐改观,特别是1978年后,市貌更日新月异。

1985年,县供销社在该镇设有15个专业公司、1个贸易中心和1个食品厂,有商业、服务门市部216个,职工2470人,年营业额8188万元。 县物资局下设7个专业公司、1个贸易中心和2个门市部,有职工391人,年销售额8876万元。

镇粮管所设有10个粮油供应站,职工175人,年供应平、议价粮食1472。5万公斤,食油95万公斤,其他农产品46万公斤,年营业额731万元,其中平价650万元。

此外,还有其他系统和乡村集体开办的商店企业。80年代起,个体商贩迅速增加,至1985年,已登记营业的有835户,934人,年营业额452万元。

全镇设6个农贸市场,副食品购销旺盛,年成交额978万元。该镇商业网点,以中山中路自谷阳路至人民路一段最为密集。

规模较大的服务业单位有松江饭店、县府招待所、红楼宾馆。 该镇手工业历来发达。

近代工业始于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本县第一家采用机织的勤益毛巾厂在西门外寿安街开设。此后,先后开设针织、纺织、碾米、轧花、电机、机械、日用品等工厂,其中碾米厂最多。

抗日战争时期,工厂、作坊大多被毁,后虽有恢复,但仍凋敝不堪。解放前,工业生产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很小。

解放后,工业逐步发展。1959年,市区工厂陆续迁入、兴建。

县办、镇办工业也有显著发展。1985年,镇内有市、县、镇属工厂73家,其中镇办14家;职工26357人,其中镇办2839人。

是年,工业产值达56166万元,其中镇办3028万元。此外,尚有部队、乐都路村、3个邻乡在境内所办工厂16家。

清末起,先后出现火车、汽船和汽车。解放后交通运输发展迅速,1985年,境内除沪杭铁路外,公共汽车有郊区线路10条,通上海、闵行、青浦及县内7个乡镇。

镇内有公交东玉线自东门至玉树路,全长4。5公里。

公共汽车日均客流量约5万人次。镇上有4万余辆自行车。

解放后,在镇内修筑、延伸、新辟沥青、水泥道路15条,长13。5公里,构成方格网络;另有铺设弹石或水泥路面的巷弄百余条,长约24公里。

通波塘、人民河、大涨泾、古浦塘、洞泾港、沈泾塘等8条县级航道流经镇区。 市河和护城河道在70年代基本填平。

全镇现有石桥12座,水泥桥、石座水泥桥41座。1985年,水路客运仅存松江至金山、平湖一线。

该镇供水有日产5万吨的自来水厂,供电有低压线44公里,1985年供电13813万度,其中工业用电8364万度,照明用电4208万度,。

6. 关于松的诗句古诗词

1、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白居易《涧底松·有松百尺大十围》 2、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偶因群动息,试拨一声看。

——白居易《松下琴赠客》 3、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4、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

——白居易《松声》 5、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侵僧半窗月,向客满襟风。

枝拂行苔鹤,声分叫砌虫。如今未堪看,须是雪霜中。

——杜荀鹤《题唐兴寺小松》 6、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范云《咏寒松诗》 7、雪霜知劲质,今古占嘉名。断砌盘根远,疏林偃盖清。

鹤栖何代色,僧老四时声。郁郁心弥久,烟高万井生。

——陆肱《松》 8、遥远山上松,隆冬不能凋。——谢道韫《拟嵇中散咏松诗》 9、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10、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 11、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

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

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

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

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十三》 12、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乘春日一溉,生意渐欣欣。

——白居易《寄题盩厔厅前双松》 13、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直上古寺深,横拂秋殿冷。

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

——《萧寺偃松》 14、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皎然《戏题松树》 15、一阵雨声归岳峤,两条寒色下潇湘。

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清阴彻上方。——狄焕《咏南岳径松》 16、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

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齐己《古松》 17、真树孤标在,高人立操同。

——皎然《咏敡上人座右画松》 18、缘岸蒙笼出见天,晴沙沥沥水溅溅。——皎然《赤松》 19、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

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白居易《松斋偶兴》 20、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

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

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

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

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21、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

——李涉《题苏仙宅枯松》 22、朝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基。

松柏郁森沈。鹂黄相与嬉。

逍遥九曲间。徘徊欲何之。

念我平居时。郁然思妖姬。

——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六十五》 23、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 24、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吴芾《咏松》 25、写得长松意,千寻数尺中。

翠阴疑背日,寒色欲生风。真树孤标在,高人立操同。

一枝遥可折,吾欲问生公。——皎然《咏敡上人座右画松》 26、步游三衢旁。

惆怅念所思。岂为今朝见。

恍惚诚有之。泽中生乔松。

万世未可期。高鸟摩天飞。

凌云共游嬉。岂有孤行士。

垂涕悲故时。——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五十》 27、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

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柳宗元《孤松》 28、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

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

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李峤《松》 29、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30、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李商隐《高松》 31、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韩溉《松》 3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咏松》 33、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

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曹唐《题子侄书院双松》 34、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韩溉《松》 35、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句子大全http://www.1juzI.coM/。

——白居易《松下琴赠客》 36、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白居易《栽松二首》 37、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吴芾《咏松》 38、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

——李山甫《松》 39、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贾岛《松下偶成》 40、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李白《古风》 41、野僧教种法,苒苒出蓬蒿。百岁催人老,千年待尔高。

静宜兼竹石,幽合近猿猱。他日成阴后,秋风吹海涛。

——齐己《新栽松》 42、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廖匡图《松》 43、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44、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45、缘岸蒙笼出见天,晴沙沥沥水溅溅。

何处羽人长洗药,残花无数逐流泉。——皎然《赤松》 46。

7. 赞美上海的古诗词有哪些

赞美上海的古诗词有:1、《上海怀古》清朝-归懋仪落日西风见沪城,瓶山终古峙峥嵘。

沙虫猿鹤知何在,惟有寒潮作战声。2、《彼倭行》明代-王问去年倭奴劫上海,今年绎骚临姑苏。

横飞双刀乱使箭,城边野草人血涂。五郡陈红王外廪,洪武以来无一警。

自从妖啸失农耕,伐鼓敲金穷旦暝。四月五月圩水平,甿丁悉索驱上城。

官军岂无一寸铁,坐劝彼倭来横行。3、《再往三山》 明代-刘仁本去岁才从上海还,今年又复戴南冠。

榕阴巷陌春风老,荔子楼台宿雨乾。几处旧游重载酒,十年往事一凭阑。

回头却羡天台道,有客吹箫跨玉鸾。扩展资料:上海名称由来上海,春秋属吴国 。

战国先后属越国、楚国,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

唐天宝十载(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今松江区)。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