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焚香的诗句1、[明] 卢熊《寄朱伯盛》 原文选段: 野屐蹋云闲看竹,春帘凝雾静焚香。 释义: 穿着木屐在野外闲适的看着竹林,门帘被春天的潮气凝结了露水,屋内我在静静的焚香。 2、[唐] 孙咸《题九天使者庙(又见谶记卷)》 原文选段: 独入玄宫礼至真,焚香不为贱贫身。 释义: 我独自来到北面的宫殿的为了至真的信念,焚香也不是为了求财求富。 3、[明] 完璞琦公《春日有怀郯九成》 原文选段: 却思摩诘室,清坐只焚香。 释义: 想起了我在庙堂的时候,静静的坐着焚香默祷。 4、[明] 于谦《古意》 原文选段: 别来独自守空闺,夜夜焚香拜明月。 释义: 离别之后独自守着空荡荡的闺房,每夜都对着明月焚香祈祷。 5、[宋] 陈耆卿《似村》 原文选段: 缚茅本不傍孤村,尽日焚香深闭门。 释义: 简陋的茅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日没夜都关着门焚香。 2. 关于焚香的诗句1、焚香清禁中 唐 崔颢 《赠怀一上人》 2、百和焚香抽翠缕 宋 柳永 《玉楼春》 3、扫地焚香 宋 王安石 《诉衷情·营巢燕子逞翱翔》 4、绣被焚香独自眠 宋 苏轼 《南乡子·何处倚阑干》 5、焚香宴坐 宋 朱敦儒 《沁园春·七十衰翁》 6、散花天女为焚香 宋 李纲 《望江南/忆江南》 7、绣被焚香独宿 宋 袁去华 《谒金门·清汉曲》 8、罗拜焚香青海头 宋 洪咨夔 《沁园春·饮马咸池》 9、扫地焚香伴老仙 宋 洪咨夔 《卜算子·芍药打团红》 10、隐几焚香 宋 李曾伯 《减字木兰花·如何则可》 11、翦烛焚香 宋 陈人杰 《沁园春·五彩云中》 12、想像平居谩焚香 宋 无名氏 《六州》 13、向芙蓉别殿、谩焚香 宋 无名氏 《十二时/忆少年》 14、但焚香清夜 宋 无名氏 《沁园春·申伯嵩神》 15、焚香扫地夜朝真 宋 张孝祥 《南歌子·俭德仁诸族》 16、莲社焚香冰琢句 宋 石孝友 《满江红·帘卷南薰》 17、焚香礼念降灵威 元 山主 《临江仙·四愿弘深垂教纲》 18、月下焚香频启告 元 山主 《临江仙·始向初更才未睡》 3. 关于“焚香”的诗句有哪些1. 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卜算子·芍药打团红》——宋代 洪咨夔 释义:可每日扫地焚香伴着老仙,在这样的生活里,人比连环玉活地还精致些。 2.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唐代 柳宗元 释义:在秋日的湿雾里点燃香火,祭坛上刚摆好玉器已经曙光初露。 3. 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赠宣城赵太守悦》唐代 李白 释义:我焚香后进入皇上的兰台,起草的文书芳言满章。 4. 静觉眼根无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咏归堂隐鳞洞》宋代 王汝舟 释义:静静的觉得眼前没有俗物,无拘无束的在屋里焚香 5. 迎箧已焚香,近鞘先泽手。——《焚香》唐代 元稹 释义:接箱子时已经焚香,接近刀鞘先搓搓手。 6. 月殿云阶敞上方,宫中习静夜焚香。——《颐和园词》清代 王国维 释义:云朵在高高的宫殿上方,寂静的夜里在宫中焚香。 7. 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唐代 刘长卿 释义:诵经和松涛的声音,在隐居之地焚香。 8.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宋代 苏轼 释义: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9.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碧城三首》唐代 李商隐 释义:如今,我像孤独的鄂君,只是在船上面对夜空;只有我独自一人面对着薰香和绣被。 10. 焚香默坐,消遣世虑——《黄冈竹楼记》宋代 王禹偁 释义: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4. 关于焚香的诗词《焚香昼睡比觉香犹未散戏作》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燕梁寂寂篆烟残,偷得劳生数刻闲。 三叠秋屏护琴枕,卧游忽到瀼西山。 《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 年代: 宋 作者: 郑刚中 闻时清透骨,聚处细成緺。 灰厚火得所,山深风奈何。 四窗都纸破,比舍得香多。 利彼与自利,吾心宁有他。 《风入松 题石坛道士焚香》 年代: 元 作者: 沈禧 暮云收尽紫霄宽。灏气袭衣冠。清泉白石长为伍,松头露、冷滴方坛。此际千林影断,于时万籁声乾。 道人星下礼蒲团。宝鼎*沈檀。风吹霞袂飘飘举,想芳名、已注仙班。东访麻姑跨凤,西邀金母乘鸾。 《因诵张司业无事焚香坐有时寻竹行之句拟其体》 年代: 宋 作者: 晁说之 寂寞江边舍,欹斜架上书。 焚香一童子,寻竹众鸡雏。 更甚昔人懒,宁论今世疏。 但惭为吏在,不得跨鲸鱼。 《病起掇黄花数本焚香清坐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钱时 秋风雕鹗刷天涯,有底男儿只恋家。 病后暂收文字眼,焚香清坐看黄花。 《鹊桥仙·焚香清坐》 年代: 宋 作者: 李仲光 焚香清坐,呼童沦茗,聊当一杯春酒。不须歌舞倩红裙,为祝百千长寿。 诗书万卷,绮琴三弄,更有新词千首。从今日日与遨游,便是天长地久。 《斋中焚香宴坐》 年代: 宋 作者: 宋庠 耳界千声外,炉薰一室中。 妙心那有住,真意本无空。 香饭凝盂白,天花蔽席红。 闲观色身相,方信幻人工。 《焚香》 年代: 明 作者: 高启 斜霏动远吹,暗馥留微火。 心事共成灰,窗间一翁坐。 5. 描写弹琴的诗词1、《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作者】李白 【朝代】唐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蜀僧濬怀抱一张绿绮琴,他是来自西面的峨眉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我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风。 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余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2、《琴歌》——【作者】李颀 【朝代】唐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译文: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 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 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 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 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3、《船夜援琴》——【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译文:晴朗之夜,鸟与鱼都不动了,那轮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入了它们的梦吧?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除了舟中的琴,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且独坐,淡然一曲吧!琴上的七根银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双耳就是他的知音。当那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心海,整个世界永恒而美丽,谁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 4、《乔山人善琴》——【作者】徐珂 【朝代】清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译文: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高人传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凄凉,使鹘鸟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后来(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 (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知音!”(乔山人)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乔山人一句话都没说地走开了。 5、《燕歌行二首·其一》——【作者】曹丕 【朝代】魏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 一作 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6. 描写弹琴的句子【轻抚摸着琴身,走到一旁坐了下来,把琴放平,深吸了一口气,玉指开始在古琴上波动,十分流畅。伴随着古琴,婉转又有些哀愁的歌声缓缓流出】。 绿纱裙 白羽扇 珍珠帘开明月满 长驱赤火入珠帘 无穷大漠 似雾非雾 似烟非烟 静夜思 驱不散 风声细碎烛影乱 相思浓时心转淡 一天青辉 浮光照入水晶链 意绵绵 心有相思弦 指纤纤 衷曲复牵连 从来良宵短 只恨青丝长 青丝长 多牵伴 坐看月中天 【深吸一口气,慢慢放松下来,但丝毫不失去那种感觉,韵味。继续最后的演奏。直到最后一个尾音结束都是全神贯注的,身心皆融入曲中。柔声道】小女献丑了 【琴艺】 是..娘娘【向旁边侍女示意,其会意地递过一白玉古筝.缓缓落座,修长而优雅地双手轻轻抚过琴弦。抚起了层层泛着涟漪的乐音。音色犹如一汪清水,清清泠泠。似夏夜湖面上的一阵清风..引人心中松弛而清新……】【一曲毕,起身..嫣然一笑】念瑶献丑了。 【接过侍女手中的古琴,不禁赞叹:不愧是宫中之物,上好檀木质地,琴身雕龙纹凤,琴弦紧若游丝。】 【微微福身,婉婉落座。玉指轻扬,露出纤细白皙的玉指,抚上琴面,凝气深思,琴声徒然在殿上响起,琴声委婉却又刚毅,券券而来,又似高尚流水,汩汩韵味……】 【一曲终,缓缓起身,淡笑,柔声道】念瑶献丑了。 【玉手轻佻,只见那芊芊玉指在琴弦上风快的弹奏着,琴声尖利,高昂,却不突兀。犹如无数烈马跑去,壮怀激烈………】 【音止,淡笑道】念瑶献丑了。 【微点头】能为皇上表演,是臣女的荣幸【说着,接过侍女手中的上等古琴,玉手轻挑银弦,双手在古琴上拨动着,声音宛然动听,宛如天籁之音,过了许久,结束了这首曲子的弹奏,缓缓站起身】念瑶献丑了【说完,退回原位】 7. 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句子翻译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此句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听弹琴》,原文如下: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句子赏析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8. 焚香弹琴 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说,弹琴的时候燃香,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清太和殿前陛的左右有四只香几,上置三足香炉,皇帝升殿时,炉内焚起檀香,致金銮殿内香烟缭绕,香气四溢,使人精神振奋。 古时的诸葛孔明,弹琴时不仅有童子相侍左右,而且常置香案,焚香助兴。古代文士淑女操琴时焚香,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幽静风雅的氛围。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观书时,斋中常要焚香。他在诗中写道:“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十分青睐焚香静坐和修身养性。他在赴海南儋州途中购买十多斤檀香,并建一“息轩”,常在轩中焚香静坐。他题诗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可见焚香静坐的养生健体之功。 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也十分尊崇焚香作画的神奇作用。他说:“观画,在香雾飘动中可以达到入神境界;作画,我也于香雾中做到似与不似之间,写意而能传神。” 在家中经常焚香,可以醒脑清神,去浊存清,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且有延年益寿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