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珍惜眼前人的诗句1、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杜秋娘(唐) 译文: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2、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晏殊(宋) 译文:看到风雨催洛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李商隐(唐) 译文: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元稹(唐) 译文: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云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云。 5、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王实甫》元代长亭送别 译文:不要等到将来才想起要爱怜眼前的人。 2. 黄鹤楼中居高望远真切地描绘出眼前美好景物的诗句是楼主说的应该是崔颢的《黄鹤楼》吧,如果我的猜测没错,那最为符合的是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浩渺广阔的风景,显然是登高望远所见。但是题目中,“美好”用的不妥,仔细品味,从字面中,略微凄凉的风景就可以感到作者的一丝愁绪。如果知道有这样的典故:《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那就更加意在言外了。再猜为最后一句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试想,如果第三联真是对美好景物的正面描写: 例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绝对衬不出最后一句的。题目可以暂时适应它,但也记得开动自己的脑筋,调动自己的审美去好好品味着些流传千古的杰作。 3. 求古代诗词中有表达 ‘突然发现美景就在眼前 而从前一直不察 ’的句浣溪沙 晏殊(自我感觉这首不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鉴赏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此二语,认为较大晏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吴氏之语虽稍偏颇,而确是能独具慧眼。此处“满目山河”二语,“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仅此而已。“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