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虞山的诗句游虞山(宋·陈蒙) 野店杏花红满枝,江南天气早春时。青山笑我来何晚,白发催人老不知。 云窦雪消龙涧满,星坛树偃鹘巢危。明朝欲尽登临兴,还赴云间羽士期。 湖光山色楼口占四首(并序) 其一(元末明初·顾瑛) 天风吹雨过湖去,溪水流云出树间。楼上幽人不知暑,钩帘把酒看虞山。 同诸君泛虞山下二首 其一(明·王世贞) 不尽青山色,维舟雨后看。闲云流几上,飞瀑散林端。 游女千花暝,狂歌万竹寒。未须疑酒盏,吾岂任衣冠。 同诸君泛虞山下二首 其二(明·王世贞) 鼓柁江南遍,兹游颇更雄。天疑破柱刹,山似逐推篷。 吹笛泉声外,披襟雨色中。前溪正宛转,不必念途穷。 2. 描写春天虞山小草的句子虞山公园是我们常熟的一颗美丽的明珠了。 一来到虞山公园,就可以看见那碧绿碧绿的小草,就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衣服,美丽极了。顺着石子小路往前面走,就可以看见一个硕大的湖了,风平浪静时,水面十分得平静,仿佛一面银镜,映着那高高的虞山。一阵微风吹来,水面泛起了一层层水花,阳光射在湖面上,金光灿灿的,真是美极了!这儿的水可清了,一眼可以看到水中的鱼儿,它们有的在嬉戏,有的在和小伙伴们捉迷藏,还有的快乐地吐着水泡…… 晚上,泉中央的音乐喷泉全都开了。有时溅水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音乐声中舞动着身子;有时像一根柱子,立在天地之间;有时又像一块水幕,忽然向游人扑来,洒在身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虞山公园的景色真美啊!真是让我留连忘返啊! 3. 描写常熟的诗句俗语“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绿水环城入,青山到县分”,“ “山横秀野东南胜,天接澄湖上下光” 4. 描写春天虞山小草的句子虞山公园是我们常熟的一颗美丽的明珠了。 一来到虞山公园,就可以看见那碧绿碧绿的小草,就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衣服,美丽极了。顺着石子小路往前面走,就可以看见一个硕大的湖了,风平浪静时,水面十分得平静,仿佛一面银镜,映着那高高的虞山。 一阵微风吹来,水面泛起了一层层水花,阳光射在湖面上,金光灿灿的,真是美极了!这儿的水可清了,一眼可以看到水中的鱼儿,它们有的在嬉戏,有的在和小伙伴们捉迷藏,还有的快乐地吐着水泡……晚上,泉中央的音乐喷泉全都开了。有时溅水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音乐声中舞动着身子;有时像一根柱子,立在天地之间;有时又像一块水幕,忽然向游人扑来,洒在身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虞山公园的景色真美啊!真是让我留连忘返啊。 5. 赞美虎丘的诗句【虎丘记 袁宏道原文】 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 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6. 作文描写四季的虞山(总分总)我的家乡——常熟是江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虞山是这颗明珠上一个夺目的亮点。 虞山它有悠久的历史,也有远扬的名气,更有壮美的景色。虞山延绵十里,四季常青。无论在城里,还是在乡下,都能看见它的俊影。如果你站在高处,辽望着远处的虞山,你会觉得它既像一条卧龙,又像一条巨蟒,十分壮观;来到近处,你又会看见一番林茂草丰的景象,那不计其数的绿树几乎占据了你的视野。踏上石阶,走不了多远,一阵阵美妙的声音就会萦绕在你的耳边,原来是山泉。山泉使虞山增添了无穷灵气,它仿佛是虞山的嘴巴,不停地给这里的一切生灵歌唱。 经过漫长的攀登,当你登上了虞山,呈现在你的眼前的又是另一番景象。你会看见一个规模很大的建筑群,那就是藏海寺。藏海寺是虞山上著名的寺院,每年都有上千人来这里参拜。当你进入藏海寺时,也就是进入了一个记载着虞山悠久历史的博物馆。你会看到在一个个大型的花坛里,种着一棵棵参天大树,这可都是十分古老的树木。几十年,近百年的随处可见,几百年近千年的也很多。还有的因为太大而无法搬迁,连寺庙里的建筑物都要让着它们。这时,你又会被悠扬而又凝重的钟声所吸引,会情不自禁地走进佛殿,在钟声的陪伴下欣赏起那色彩鲜艳的,惟妙惟俏的佛像,你的思绪会不由得想起善男信女们参拜的场面。 啊,虞山,你的壮美,你的悠久,你的名气,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人们走进你的心田。 建议: 语句通顺,用词优美,但对于这么一座内涵相当丰富的虞山来说,你写得好像过于肤浅了点儿。 7.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过海虞》的诗意【原诗】过 海 虞[明]沈 玄吴下琴川古有名,放歌落日偶经行。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人城。齐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旧琴声。 我来正值中秋夜,一路哦诗看月明。【诗意】吴地的琴川是自古以来就出名的,在傍晚时分乘着船偶然经过。 七条河流都通往大海,十里的青山上城墙跨山而筑。齐景公爱女的墓掩映在秋天的荒草之中,经过言子故里时似乎犹能听到流传久远的琴声。 我来的时候正值中秋之夜,一边吟哦诗句的一边看明亮的月亮。【赏析】头一句点出了属于吴地的琴川(“琴川”、“海虞”都是常熟的古称或别称)是自古以来就出了名的;第二句点明诗人在傍晚时分乘着船偶然经过常熟,面对常熟的秀丽景色,不由得诗兴大发;第三、四句,在律诗中被称为“颔联”,按格律必须“对仗”。 常熟的风景胜迹很多,要用两句诗句来概括,只能选取最能体现常熟特色,即我有他无的景观来描写。诗人选取了“琴川七弦”和常熟城墙跨山而筑,形成虞山“半人城”的特色景观两景来代表常熟风物,真可谓‘探骊得珠”、选准了代表性景物,还得用最精辟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作者能将这两个特色景观写成对仗工稳的颔联,足见花了相当功夫。这十四字的两句诗句,也就成了描写常熟自然景观的千古绝唱;诗的第五六两句,在律诗中称为“颈联”,按格律也须对仗。 这两句诗概括描写了常熟的人文景观。诗人选取了与“齐女”和“言公”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事物来描写,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齐女”,指春秋末年齐国国君齐景公的爱女,远嫁给吴王阖闾长子波,由于终日思念家乡而忧伤成疾,临终前请求葬于虞山之巅,以远望齐国。病殁后吴王如其愿。 齐女墓在什么地方,现有城内最高处辛峰亭和虞山之巅望海墩两说。不管何说为准,诗人乘舟从虞山下经过,望见山巅齐大墓而触发感想是肯定的。 在夕阳映照之下,芬女墓掩映在秋天的荒草之中,暗指常熟有悠久的历史。“言公”,指“文开吴会”的言子。 经过言子的故里,似乎犹能听到流传久远的弦歌琴声,暗喻常熟是文学渊远之邦。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当时正值中秋之夜,随着一轮皓月的冉冉升起,诗人在舟中一边赏月,一边吟哦诗句的美妙意境,不知不觉中把读者引入到如诗如画的境界之中。 【作者介绍】沈玄,字以潜,明代人,宣德年间曾征为医士,后当过御医。此人在历代诗人中并没有多么响亮的名气,但这《十里青山半入城》首诗过海虞,却让我们常熟人记得了他。 8. 有么关于虞山四季的资料位于常熟市内西北处。 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卒葬于此而得名。虞山,山独峙于平原之间,主峰高300米,绵延6.5公里,由西而东,状如卧牛,南临尚湖,东伸入城,古有“十里青山半入城,山南尚湖如映带”诗句咏之。 西南险峻,东北平缓,满山苍松翠柏,名花珍禽、幽洞深涧,寺宇园林,名人墓葬分布于山麓之间。时人有“虞山十八景”之称。 辛峰地处东岭,高约80米,建有重檐六角砖亭,始筑于宋代,若夕阳西下,余晖映于尚湖之上,蔚成奇观,成为虞山十八景之冠“辛峰夕照”。辛峰东麓依山而建为仲雍,言子两墓;南麓为昭明读书台;北麓是虞山公园。 园依山垣而建,引溪为池,以湖心亭和九曲桥为主景,清雅幽静。有卷云石,高3米,刻有晚清张鸿(字隐南,《续孽海花》作者)题词:“刳神胎,出灵氛,一舒一卷,为天下云”。 另有沁雪石为元代遗物。辛峰西侧宋代建有维摩山庄,粉墙黛瓦,构筑规整,有联曰:“大观江海合,杰构宋梁余”,后院有口石井,是宋代遗存;东侧望海楼是观看日出的最佳之处。 虞山之北的半山之处,有石屋涧,相传姜尚(即姜大公)曾隐居于此;涧西是舜过泉,相传舜饮用此水而名,水质清洌,以叫化鸡而名闻遐迩的王四酒家曾用泉水酿制桂花白酒。两边巨石嶙峋,岩石之上有明清以来题刻10余处。 北麓山坳则为江南名寺兴福寺所在。在虞山拂水岩顶有石崖高8米,如刀劈为二,中宽2米有余,顶端有危石相叠于缝间,称之剑门。 沿山径而下,险绝惊心,因名霸王鞭;峭壁之间有明清题刻多处。剑门北为拂水岩,南风吹至,深谷涧水倒卷而起,水珠凌空飘洒。 此处原辟有一块良田,岁岁丰收,称为“常熟田”,常熟地名亦因此而得。 虞山西鹁鸽峰北有小石洞,深3米,洞顶古树横卧而长,洞内泉溢成池,称洌泉,又名露珠泉;壁镌“天下名泉”。 洞口紫藤盘根错节,绿荫覆盖洞顶,为明代所种。由洞而东有秦坡涧(亦称东涧),水自两峰间飞下,长约百米,虽为茂林掩映,然声如鼓鸣,涧流曲折,异景纷呈,蔚然奇观。 小石洞东南麓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常熟画派创始人黄公望之墓。 尚湖位于山之南,面积12平方公里,相传姜尚在此垂钓因名,亦称西湖、照山湖。 湖中堆筑洲岛6座,其中荷香岛上,新建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典雅。尚湖之内所植树木有130余种,22万余株;栖禽23种以上,为常熟著名胜景。 9. 描写春天虞山映山湖的句子水倒映着山,山依恋着水。 山水相依映湖山。这湖光,这山色,是多么秀美的一幅画面! 映山湖的春光我已看够,秋景我却从没观赏。 于是,我和外婆一起去锡惠公园观赏映山湖。来到映山湖旁,只见映山湖像一个翠玉盘静静地躺在大山爷爷的怀抱中,四周的大山、大树像打翻了调色盘,有的嫩绿,有的墨绿,还有的红中带黄,绿中带黄,红中带绿,真是美不胜收,远看,像一幅优美的油画,令人陶醉其中。 映山湖也是美不胜收,从上往下看,它们样子奇特,像一个元宝,又像我们夏天吃的菱角。微风吹来,波光粼粼的映山湖泛起层层涟漪,近看,就像一条条银蛇在游动,远看,又像元宝上数不尽的金钱。 在阳光的照耀下,像调皮的金色小精灵正一个劲儿地跳舞呢!映山湖静得出奇,连水流动的声音都听得见,连小鱼游动的声音也听得很清楚。这时,一只白鹅游船行驶过来,放慢了脚步。 哦,原来是“鹅”踏着清波漫步水中,正在欣赏着湖景,它也被吸引过来了,游船驶过,来了一条条小鱼,我连忙让外婆买来馒头,我们一起把馒头扔进水中,瞧,它们不像夏天一样狂抢,而是慢呑呑地游向馒头,好像一边嚼着美食,一边欣赏着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