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李白形容秦始皇的诗句

1. 李白评价秦始皇的诗

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

这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此诗开篇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继而讽刺他追求神仙的荒唐行为。据《资治通鉴·天宝九载》记载,唐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李白此诗似为玄宗慕仙事而发,以古喻今,借秦始皇来讽刺玄宗。

2. 李白评价秦始皇的诗

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 这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此诗开篇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继而讽刺他追求神仙的荒唐行为.据《资治通鉴·天宝九载》记载,唐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李白此诗似为玄宗慕仙事而发,以古喻今,借秦始皇来讽刺玄宗.。

3. 形容秦始皇的诗句

秦始皇

作者:王安石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4. 赞美秦始皇的诗句有哪些

1.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其三

2. 《秦始皇》宋·王安石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3.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李贺《白虎行》

4. 甘愿受驱使,唯君命是从—巨岳《始皇寻鼎》

5. 径欲随关令,龙沙万里强。—李商隐《玄微先生》

5. 形容秦始皇的诗句

始 皇 寻 鼎 作者:巨岳 昔日有嬴政,六国一扫平;自称始皇帝,深居咸阳宫;霸气使人惧,叱咤怪眼睁。

群臣惟诺诺,无人敢谏诤;甘愿受驱使,唯君命是从。 始皇得天下,得意又忘形,天天饮美酒,时时醉芳丛。

一日宴群臣,置酒咸阳宫;群臣竞朝贺,频赞盖世功。有云日月照,莫不相宾从;有云扫六国,盖过尧舜功;有云效周文,列国与分封;有谏集权者,焚书将儒坑。

始皇正酒兴,豪爽情正浓,面红耳又热,言出贯长空:“天上有鲲鹏,展翅傲苍穹;六合只一扫,四海成一统;功盖昔尧舜,谁可与我同?”言毕又吟唱,其声如铜钟:“昔者分封兮,兄弟之无情;相互攻伐兮,黎民不聊生;礼乐渐失兮,疆土渐分崩;不若集权兮,赏罚宜分明;统一度量兮,尺规四海同;九州一家兮,苍生享安宁。” 群臣竞朝贺:“圣上甚圣明!”众星争捧月,天高月朗清;龙颜更大悦,其情乐融融。

命置歌舞乐,饮酒助豪情。群芳相摇曳,诸国之流风;甘霖溢馨香,消魂亦煽情。

赏罢歌舞乐,再游诸宝宫;诸国传世玺,九州灵异丰;和氏之玉璧,临潼斗宝鼎;珍奇多如云,充溢阿房宫。君臣竞览观,喜悦不自胜。

唯有九州鼎,缺一列难成,龙颜顿失色,始皇起怒容:“六国成一统,立下尧舜功,九州已归一,缺鼎愿难平,一鼎寻不得,后世留僭名?”立下寻宝旨,倾国寻方鼎:“不问民和官,得信赏军功,寻得此鼎者,位列同三公,出行乘车马,入居府邸中。” 一日有人报,鼎在泗水中;山清水秀处,彩虹翔九重。

始皇心中喜,出巡赴山东,愿得此圣物,完璧九州同。 朝辞咸阳去,暮至洛阳东;封禅泰山道,邹峄过匆匆;遥望泗河滨,山绿水流清;彩虹升起处,凤凰展芳容。

始皇乘帝辇,频频赞美景:“此中好风水,藏虎潜蛟龙。传令三军士,详探河水中;宝鼎不复得,誓不返京城。”

圣谕叱咤出,军兵如潮涌,河边群芳残,蛙鸣顿息声。天上鸟隐飞,地上兽潜踪。

但见泗河内,哗哗流水晶,深达十八丈,急如箭流星。水中有金龟,上负青铜鼎:蛟龙鼎上附,摆尾怪眼睁;两边巨蟹护,前后老鳖精;巨鲸来回巡,水族翩翩行;犹如帝王礼,势若帝辇行。

群臣争相看,皆云是此鼎。“禹王倾力铸,寓意九州同。”

“昔楚庄曾问,大小与轻重,终究不可得,怏怏去伐郑。”“今日现此鼎,大秦得天命,圣上福齐天,正统平九重。”

群臣呼万岁,始皇喜流形。即令臣兵起,下水捞此鼎。

此令咋一出,声势如山崩;喊声阵阵起,金鼓响咚咚;人马如潮水,泗河浪涛涌;惹怒水中蛟,弄醒老鳖精;蛟龙顿摆尾,鳖精忽发疯;巨蟹张大敖,金龟恼汹汹;断头又食肉,河水立漂红;惨淡绝人寰,鬼泣神亦惊。臣僚齐惊惧,磕头响铮铮:“此等凶与险,不可妄为行,圣上多圣明,容臣苟活命!” 始皇怒气发,声宏如晨钟:“我乃真天子,谁敢妄相轻?叱咤起风云,一言诺九鼎;鬼方无敢犯,遇我需潜形;此等叛逆种,竟敢违吾命;犯上又作乱,不除怎可行?手拔射妖箭,取出千钧弓;箭手两岸列,若龙交尾行!”甲士排十里,森严神鬼惊。

霹雳一声“射”!箭发河水中;虾蟹伤无数,河水溅彩虹。鳞爪顺流去,河水慢慢清;巨鼎犹还在,水族觅无踪。

始皇哈哈笑,霸言出口中:“群佞再逞能,安敢与我争!岂知帝王怒,六合一扫平;日月之所照,哪个不宾从?孤自得此鼎,天命九州同。螳臂欲挡车,量力枉自轻。”

说完命军兵,继续捞此鼎。 搭上脚手架,取来百丈绠;勇士潜水下,系牢青铜鼎;壮士八百人,呼号齐拉绠;巨鼎徐徐出,金鼓响咚咚;壮士齐用力,宝鼎徐悬空,群臣呼万岁,始皇躬前行;其喜难言表,双手欲抱形。

始皇正得意,忽起龙卷风,遮天又蔽日,浪涛来势凶;冲决河边岸,壮士溺水中。蛟龙水中跃,一口断长绠,潜系宝鼎去,瞬间觅无踪。

疑是入大海,藏匿龙宫中。始皇遭此惑,心灰意又冷;未及东巡毕,中途即驾崩,寻鼎志未就,饮恨九泉中。

从此常裂土,九州总难同。强汉有文帝,谏臣新坦平,治庙常祭祀,寻鼎总难成;昔有画像石,今有“七子颂”。

朝中更无人,立志荡三溟;任由虎狼踞,听任抹鼎铭;国人情切切,洋奴相欺凌。营营忧国志,代代未了情;悠悠古今异,绵绵情相通,至今炎黄子,饱尝裂土痛;悬望海中鼎,烟涛碧波中;不知何时归,完瓯九州同。

聊表赤子意,写此《寻宝鼎》。

6. 《古风五十九首 其三》 李白 这首诗到底写什么

古风(其三)李白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 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 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 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 何由睹蓬莱。

但见三泉下, 金棺葬寒灰。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

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

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

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

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

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

“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雄图”、“天启”、“大略”也好,总算把对政治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

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一是收集天下民间兵器,熔铸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于是秦和东方交通的咽喉函谷关便可敞开了。

二是于琅邪台、会稽山等处刻石颂秦功德,为维护统一作舆论宣传。“会稽岭”和“琅邪台”一南一北,相距数千里,诗人紧接写来,有如信步户庭之间。

“骋望“二字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秦王当时志盈意满的气概。秦之统一措施甚多,择其要者,则纲举目张,叙得简劲豪迈。

对秦王的歌颂至此臻极,然而物极必反,这犹如《过秦论》的开篇,直是轰轰烈烈,使后来的反跌之笔更见有力。 后段十二句,根据历史事实进行生动艺术描写,讽刺了秦王骄奢淫侈及妄想长生的荒唐行为。

先揭发其骊山修墓奢靡之事。秦始皇即位第三十五年,发宫刑罪犯七十多万人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挥霍恣肆,穷极民力。

再揭发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举。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市说海上有蓬莱等三神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药,于是始皇遣徐市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追求,数年无结果。

此即“采不死药”事。“茫然使心哀”是担心贪欲未必能满足的恐惧和空虚。

这四句对于前段,笔锋陡转,真如骏马注坡。写始皇既期不死又筑高陵,揭示出其自私、矛盾、欲令智昏的内心世界。

但诗人并没有就此草草终篇,在写其求仙最终破产之前,又掀起一个波澜。据史载徐市诈称求药不得,是因海中有大鱼阻碍之故,于是始皇派人运着连续发射的强弩沿海射鱼,在今山东烟台附近海面射死一条鲸。

此节文字运用浪漫想象与高度夸张手法,把猎鲸场面写得光怪陆离,有声有色,惊险奇幻:赫然浮现海面上的长鲸,骤然看来好似一尊山岳,它喷射水柱时水波激扬,云雾弥漫,声如雷霆,它鬐鬣张开时竟遮蔽了青天……。诗人这样写,不但使诗篇增添了一种惊险奇幻的神秘色彩,也是制造希望的假象,为篇终致命的一跌作势。

长鲸征服了,不死之药总可求到吧。结果不然,此后不久,始皇就在巡行途中病死。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这是最后的反跌之笔,使九霄云上的秦王跌到地底,真是惊心动魄,以此二句收束筑陵、求仙事,笔力陡健,而口吻冷隽。想当初那样“明断”的英主,竟会一再被方士欺骗,仙人没做成,只留下一堆寒冷的骨灰,而“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让方士大讨其便宜。

历史的嘲弄是多么无情啊。 此诗虽属咏史,但并不仅仅为秦始皇而发。

唐玄宗和秦始皇就颇相类似:两人都曾励精图治,而后来又变得骄侈无度,最后迷信方士妄求长生。据《资治通鉴》载:“(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

这种蠢举,结果必然是贻害于国家。可见李白此诗是有感而发的。

全诗史实与夸张、想象结合,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欲抑故扬,跌宕生姿,既有批判现实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激情,是李白《古风》中的力作。(胡国瑞)。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