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背井离乡的诗句,谁知道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面 母亲在里面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是一首描写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诗句,但放在这里也不足为过。离开家乡的人可能最清楚,背井离乡时,那种刻骨铭心的痛,那种想家的辛酸,思念故土的情怀是无法被岁月所遮掩的,只会更加的深刻。 2. 描写背井离乡,忍受孤独寂寞的诗句你好,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贺知章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宋之文《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刘皂 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无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还有一首现代诗 也很好 乡愁 余光中(台湾)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3. 描写战士背井离乡奔赴战场的诗句或者文言文都有哪些杜甫的《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4. 在古代代表被迫背井离乡的词语有哪些离乡背井、浪迹天涯、颠沛流离 一、《回乡偶书》全诗及注解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二、《回乡偶书》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三、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