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蜀国"的诗句有哪些1.《蜀国弦》 朝代:唐代|作者:李贺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2.《蜀国弦(七首)》 朝代:明代|作者:刘基 铜梁翠气通青蛉,碧鸡啼落天上星。 山都号风寡狐泣,杜鹃呜咽愁幽冥。 3.《蜀国偶题》 朝代:唐代|作者:钱珝 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竟谁知。 佩兰应语宫臣道,莫向金盘进荔枝。 4.《蜀国弦(七首)》 朝代:明代|作者:刘基 商悲羽怒听未了,穷猿三声巫峡晓。 瞿塘喷浪翻九渊,倒泻流泉喧木杪。 5.《宣城见杜鹃花》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2. 《蜀汉》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及生活朝代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介绍: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3. 描述蜀国的词语蜀国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蜀族在现今四川建立的国家,后被秦国所灭。 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据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相助。 但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 古蜀人先祖为蜀山氏,有观点认为:蜀山氏与蚕丛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是古羌人的一个分支。 蜀国不只拥有单独一个王朝,在秦灭蜀之前,蜀分别由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诸族统领。开明五世之前,蜀国的都城建于广都樊乡(即今天的双流县)。 到了开明九世建都于成都。开明十二世时“五丁力士”开辟了石牛道,打通了从蜀至秦的信道。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时秦国灭掉了蜀国,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灭蜀后,蜀人残部一支在王子安阳王带领下辗转南迁,最后到达交趾,在现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并持续了一百多年。 关于蜀国历史最著名的诗句是李白在《蜀道难》中所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商隐在《锦瑟》中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句。 相传望帝原名杜宇,立荆州一个传说死而复生的人鳖灵为丞相。当时洪水泛滥,而蜀国四面环山,中间是盆地,水流不出去,鳖灵凿穿巫山,引导水流出去,形成今天的长江。 隔几年,望帝因他功高,传位于他,自己修道,死后化为杜鹃鸟。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文物的风格与同时期中原一带的文化迥然不同,同时文物的精美也表明古代蜀人达到了相当发达的文明程度。 国君 蚕丛氏(蚕丛王朝) 柏灌氏(柏灌王朝) 鱼凫氏(鱼凫王朝) 杜宇(号,望帝。他所建立的王朝只有他一位君主,他最后把君主位置禅让给鳖灵) 鳖灵(号,丛帝。 建立开明王朝,成为开明王朝第一代君主) 卢保(开明二世) 开明王朝共历十二位君主。于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伐蜀,蜀灭。 据载,秦灭蜀,蜀一位王子(安阳王)南逃到交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新的王朝。 首都 1.岷江 2.樊乡(即今天的双流县) 3.成都 [编辑本段]蜀汉 蜀国,蜀汉的别称。 221年,刘备在四川(蜀)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又称季汉。 蜀汉(221--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 三国之一,主要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东汉末年,刘备与河东关羽、涿县张飞结为兄弟,募兵参加镇压黄巾。 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平原县令、平原相、徐州牧、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等,后封左将军、豫州牧。在官渡之战时,为曹操所败,逃至新野。 公元208年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孔明)辅助,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荆州四郡。后来接刘璋邀请入川抗拒张鲁,后吞并益州。 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之势。后关羽率军征发荆州北部,因吕蒙偷袭荆州南部而宣告失败,而刘备同时也丢失荆州领土。 献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刘备于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四月,正式在武担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率军征发孙权,为陆逊败于彝陵,不久病逝,由长子刘禅即位,史称后主。 后主期间诸葛亮曾七出祁山(详见诸葛亮北伐),但是屡屡无功;姜维九伐中原(详见姜维北伐),却次次失败。蜀汉四相相继死后,内廷逐渐为宦官把持,使得前方战事不为刘禅所知,最终为魏将钟会、邓艾所灭,刘禅自赴而降,蜀国灭亡。 后来姜维意图借助钟会之力复国,但是计划失败。 蜀汉2帝 庙号 谥号 封号 名字 在位时间 无 蜀汉昭烈帝 蜀先主 刘备 (开国皇帝221-223 在位2年) 无 孝怀皇帝 蜀后主 刘禅 (223-263 在位41年) [编辑本段]前蜀 前蜀,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 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三十五年。 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 后入为禁军, 光启二年 (886),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顺二年(891) 攻占成都,据西川。 乾宁四年(897),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重庆)诸州,遂有全蜀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 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后梁开平元年(蜀仍称天复七年,907)王建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前蜀永平五年(915),王建又取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康县)四州,扩境至大散关。天汉元年(917),王建改国号为汉。 次年,复号为蜀(见前蜀高祖王建)。 唐末大乱,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土,王建多加录用,有的被任为宰相,但实权常由宦官和王建养子掌握,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有时互相厮杀。 永平三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场斗争中被杀。光天元年 (918),王建。 4. 描写三国时期的诗句有哪些一、《八阵图》杜甫(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鉴赏随笔:首句赞武侯功绩,次句赞武侯才思。 武侯功成三分,更功盖三分;名成八阵,亦名高八阵。《隆中对》诉尽千古隐士之逸,《出师表》诉尽了千古臣子之忠,《诫子书》诉尽了千古慈父之爱。 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先主能兴汉而不能吞吴,是天道乏人力;武侯能治蜀却不能并魏,是人事逆天心。沧海桑田,山石不转,可显武侯睿智;鼓角连营,白帝依旧,谁表先主恨心。 全诗评古与抒怀一体,赞美与惋惜交错。以至诗已尽,意未尽也。 二、《蜀先主庙》刘禹锡(唐)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鉴赏随笔:首句咏叹刘郎才气,次句追思昭烈遗风。“三足鼎”是建立基业,“五铢钱”是光复礼制。 今日刘郎咏叹昔年刘郎,昔年英雄仍是今日英雄。巴蜀之险峻,荆楚之形胜,章武之伟业,蜀汉之全盛,只寥寥数句,皆娓娓道来。 三顾茅庐,得相开国,世人乐道鱼水;一生艰辛,生儿败业,浑然不像父子。武侯有王佐之才却无王佐之寿,刘禅无帝王之质却有帝王之福。 五丈原秋风瑟瑟,锦官城降幡片片。古来创业何其难哉,然败业又何其快也。 此诗可作传世家训。三、《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唐)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鉴赏随笔:首句写西晋楼船,一下千里,有势如破竹之态。 次句写金陵王气,黯然失色,有摧枯拉朽之样。“铁锁沉江底”吴人本想用金克木,“降幡出石头”晋人却用火克金。 哀吴帝之王略,思周郎之才俊,吊伯言之风流。如今只有潮打空城,月过女墙。 兴亡之感,油然而生。 人生几何,白驹过隙,不堪往事;山形依旧,百川入海,最怕飘零。 四海为家则是无家,一国三分则是无国。故垒萧萧,当知世事无常;芦荻瑟瑟,可晓兴衰难料。 以古鉴今,是诗人之感;由家思国,是臣民之叹。此诗可当上言之表。 四、《浪淘沙》**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鉴赏随笔:大雨磅礴,幽燕翱翔,任我扁舟一叶;洪波涌起,白浪起伏,尽赏秋景无边。 风吹浪打,闲庭信步,彰诗人之雅趣;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显伟人之胸襟。上阕借景抒怀,下阕以词言志。 诗人豪放之气,扑面而来。 往事千年,秋风一夜,恍惚如昨日;遗篇仍在,万代享誉,风流至今朝。 上阕一个“滔”字,意境全出;下阕一个“挥”字,气势全出。此炼字之功也。 秋风依旧,碣石山换了秦皇岛;人间虽变,曹孟德成了毛润之。始信人间从不乏英雄。 五、《南乡子》辛弃疾(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鉴赏随笔:上阕写眼前江河胜景,下阕写昔年天下纷争。长江滚滚,往事悠悠,是何等气魄;征途漫漫,硝烟滚滚,又是何等悲壮。 满眼风光,谁书锦绣,思英雄往事;槛外长江,无语东流,惆岁月悲歌。天下英雄谁敌手?全词便妙在这一问。 早年青梅煮酒,只有使君与操;日后望洋兴叹,才识孙家仲谋。盖天下唯英雄能识英雄,英雄不遇识者,正因天下无英雄如此人尔。 六、《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随笔:前朝与今朝之辨,只因一折戟;成功与失败之隔,只因一东风。第一句是由物入情,第二句是由情入史。 第三句是由史入诗,第四句是由诗入梦。成败之猜测,兴亡之凭吊,史家之评判,戏说之诙谐,皆在短短四句诗中矣。 折戟沉沙,睹今朝之物而思前朝之人;评古论今,借前朝之事而抒今朝之感。奸雄大略,尚思二乔;周郎俊才,还需东风。 此天理战胜人欲乎?七、《蜀相》杜甫(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鉴赏随笔:上篇咏祠堂,下篇咏丞相。无丞相,祠堂则不显;无祠堂,丞相则不尊。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一个“自”字、“空”字,便凄旷之极。黄鸟有所求,虽隔百世而相感;君子尚古人,虽访旧迹而不见。 叹“隔叶”,更叹“隔世”也。 酬三顾之恩,指点三分,应达天时;受托孤之重,六出祁山,竭尽人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未”字、“先”字,便伤感之极。昔日老臣之谋,老臣之志,今日皆成老臣之伤;昔日英雄之计,英雄之心,今日皆成英雄之泪矣。 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鉴赏随笔: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下阙怀周瑜,着重言志。 全。 5. 一首描写三国人物的诗词唐代诗人杜甫《蜀相》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后世影响 此诗末联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 唐代永贞革新首领王叔文、宋代抗金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二语,说明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所铸成的悲剧美堪称历久不衰。 6. 描写魏蜀吴三国人物.三国史实的诗词周瑜 <长河吟>长河吟,望长江。 滚滚歌去英雄浪,铮铮泪打芙蓉妆。 丹心枕剑寄热血,雪衣抱琴向夕阳。 忆当年,三尺青锋怀天下,一骑白马开吴疆。 虎铠燕翎多飒爽,羽扇纶巾亦飞扬。 雄姿英发从征路,纵横江东扶君王。 春风得意小乔嫁,文才武略揽天香。 君臣骨肉如鱼水,夫妻恩爱似鸳鸯。 群英会上曾煮酒,醉舞强弓挑金觞。 沉沙折戟破北魏,飞灰烟灭笑虏樯。 功成名就震寰宇,汗册青史著八荒。 正欲催帆济沧海,忽陨将星坠天罡。 八十一洲留身后,百万铁甲搁柴桑。 将军麾下泣儒冠,美人帐里哀孤凰。 至死犹恨生瑜亮,使我不能渡长江。 怒向焦尾弦绷断,未终长河人已亡。 行云流水音犹在,从此曲误无周郎。 猎猎旌旗悲风卷,瑟瑟盔缨满秋霜。 长河吟,殇长江风萧萧,水茫茫,暮云苍黄雁声寒。 斜阳外,浪涛涛,滚滚东流辞意健。奔入海,何艰辛,长风乱石阻归程。 纵南行,挥手去,直捣沧海会有时。问人生,叹华年,时不我与华叶衰。 举杯醉,对月吟,愁肠千结寒声碎。长河水,奔腾急,壮志难酬空悲切。 知音少,洒泪还,断弦残曲与谁听?。 7. 关于三国诸葛亮的诗句【诸葛亮诗歌】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 唐•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阁夜 唐•杜甫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咏怀古迹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有感 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卧龙 明•佚名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诸葛亮对联】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 驽马并麒麟; 寒鸦配鸾凤。 ——罗贯中《在国演义》中以除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再以徐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丞相当年曾驻马; 江山终古此蟠龙。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荐公一掬建业水; 听我三终梁父吟。 ——顾孝廉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许先帝驰驱来连吴会; 有儒者气象上继伊周。 ——刘忠诚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风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带水; 云霄如在,寓公为集草堂资。 ——陈宗濂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驻马此重经,莫问渠天发残碑,临硎断阙; 卧龙如何作,愿为我翦除他族,开济清时。 ——冯梦华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慕纶巾羽扇风流,俎豆维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阳庐舍; 冠钟阜石城名胜,江山依旧,渺矣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词 八千余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清•顾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云归大漠随舒卷; 门对寒流自古今。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龙去崇朝作霖雨; 我来高卧想羲皇。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诸葛大名垂宇宙; 元戎小队出郊垧。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梁父吟成高士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真人白水生文叙; 名士青山卧武侯。 ——陶澍典诸葛亮题湖南省南阳城楼 旨寻六家,业窥五际; 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几? 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单家驹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 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吴庆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 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如。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许也; 数语备当时事,将军岂有意乎。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德深于众,名垂青史,江河行地; 功高于世,声震寰宇,日月经天。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地无论宛襄,有诸葛庐自堪千古; 统并存吴魏,读隆中对早定三分。 ——黄剑三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