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关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诗关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诗 古诗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晏殊《玉楼春》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白草千化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欧阳修《蝶恋花》 “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小儿垂钓》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七岁女《送别》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杜牧〈山衢道中〉 2. 路见不平对应的成语路见不平 lù jiàn bù píng [释义] 指见到不平的事 [语出]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我不过路见不平,说几句气话罢哩!”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zhù [释义] 路上见到不公平的事;拔出刀来帮助受欺负的一方。形容人的正直和勇敢。 [语出] 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 [正音] 拔;不能读作“bó”。 [辨形] 拔;不能写作“拨”。 [反义] 冷眼旁观 坐山观虎 斗袖手旁观 [用法] 多含褒义。常用在主持正义和替弱者出力的事上。“拔刀相助”可单独使用。一般作主语、谓语。 [结构] 复句式。 [例句] ~;是描绘古侠士行侠仗义的常用辞句。 冷眼旁观 lěng yǎn páng guān [释义] 冷:冷漠;冷淡;冷静;眼:目光;表情神态。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 [语出] 宋·朱熹《答黄直卿》:“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正音] 旁;不能读作“bànɡ”。 [辨形] 观;不能写作“关”。 [近义] 漠不关心 袖手旁观 漠然置之 [反义] 另眼相看 刮目相待 热情洋溢 [用法] 多用于对待事物漠不关心;或态度冷静。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袖手旁观”;都含有“置身事物;在一旁观看”的意思。但~偏重在“冷眼”;指冷静地观察事态的发展;“袖手旁观”指不闻不问;应该援助的而不援助。 [例句] 每个青年;对于人民的事业;切不可抱~的态度。 [英译] a cold eye spectator 3. 形容路不平的词形容路不平的词: 坎坷——1.高低不平貌。2.比喻困顿不得志。 崎岖——1.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2.困厄,历经险阻。3.跋涉,奔波。 凹凸——凹陷和凸起;高低不平。 坎坷不平——道路坑坑洼洼不平坦。形容前进道路上有许多困难,不是一帆风顺。 千沟万壑——1.形容沟壑极多。2.比喻道路坎坷不平。 七高八低——形容道路不平坦。 坑坑坎坎——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坑坑洼洼——形容物体表面或地势、道路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